一种恒温除湿喷淋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2619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恒温除湿喷淋塔,包括喷淋塔塔体与水箱,所述喷淋塔塔体的底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塔底保温棉,所述喷淋塔塔体底部与水箱之间连接有循环水管,所述循环水管上安装有水箱温水循环泵,所述喷淋塔塔体的上端安装有金属丝除雾层,所述喷淋塔塔体的顶部开设有出气口,所述水箱上安装有喷淋主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恒温除湿喷淋塔,增加恒温系统,解决在北方极端天气寒冷温度下,喷淋塔加热装置加热效果有限,工作水量较多、每日非工作时间不工作状态下水体不流动喷淋塔水体易结冰问题;增加除湿除雾装置,解决因为压力和水温过高的作用,产生大量水雾随风进入后端设备损坏设备和排入大气造成污染的问题。备损坏设备和排入大气造成污染的问题。备损坏设备和排入大气造成污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恒温除湿喷淋塔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恒温除湿喷淋塔。

技术介绍

[0002]恒温除湿喷淋塔是一种进行废气吸收的支撑设备,也叫废气塔、吸收塔、净化塔,可对工业尾气或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及挥发性污染物进行喷淋洗涤净化吸收,通常作为整套废气处理系统的前端预处理设备,发挥重要的作用,应用十分广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恒温除湿喷淋塔的制造工艺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3]现有的恒温除湿喷淋塔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喷淋塔在北方秋冬等严寒气候条件下,需要对塔内水进行电加热等方式使其升温,但是在

30℃条件下,电加热效果较差,只能对喷淋塔外置水箱水进行加热,加热空间有限,喷淋塔若体积较大,大部分喷淋塔内水无法得到加热,导致塔内水结冰;其次,由于喷淋塔内未设置除湿装置,若加热装置提高加热温度,则会导致喷淋塔内水形成雾气,雾气随大风量风机进入设备后端导致设备损坏和污染大气,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恒温除湿喷淋塔。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恒温除湿喷淋塔,第一,增加恒温系统,解决在北方极端天气寒冷温度下,喷淋塔加热装置加热效果有限,工作水量较多、每日非工作时间不工作状态下水体不流动喷淋塔水体易结冰问题;第二,增加除湿除雾装置,解决因为压力和水温过高的作用,产生大量水雾随风进入后端设备损坏设备和排入大气造成污染的问题,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恒温除湿喷淋塔,包括喷淋塔塔体与水箱,所述喷淋塔塔体的底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塔底保温棉,所述喷淋塔塔体底部与水箱之间连接有循环水管,所述循环水管上安装有水箱温水循环泵,所述喷淋塔塔体的上端安装有金属丝除雾层,所述喷淋塔塔体的顶部开设有出气口,所述水箱上安装有喷淋主管,所述喷淋主管上安装有上层喷淋支管与下层喷淋支管,且上层喷淋支管与下层喷淋支管位于喷淋塔塔体的内部,所述喷淋塔塔体外壁设置有检修口,所述喷淋塔塔体的内部定位有上层填料层除雾球与下层填料层除雾球。
[0008]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循环水管的端部位于喷淋塔塔体内部的位置连接有喷射头,所述水箱连接喷淋主管的位置安装有喷淋管循环泵,所述水箱内部安装有U型加热棒,所述水箱上设置有水箱盖板,所述水箱的外侧设置有控温装置。
[0009]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层喷淋支管的底部位置连接有连接支管,所述连接支管的底部位置定位连接有喷淋座,所述喷淋座的底部设置有旋转盘,所述喷
淋座的外壁安装有旋转控制器,所述旋转盘的底部安装有喷淋口,所述喷淋口的下端位置安装有喷淋罩,所述喷淋座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喷淋调节孔,所述旋转盘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喷淋调节孔。
[0010]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控温装置上安装有电源模块、温水循环泵控制模块、喷淋泵控制模块、显示模块、温控模块、中央控制模块与温度传感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温度传感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的位置,所述温度传感模块连接中央控制模块的位置,所述中央控制模块连接温水循环泵控制模块、喷淋泵控制模块、显示模块、温控模块的位置。
[0011]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喷淋塔塔体与塔底保温棉之间定位连接,所述循环水管内部的水体通过水箱温水循环泵驱动在循环水管的内部流通并在喷淋塔塔体的内部位置进行喷射,所述水箱与喷淋主管之间定位安装,所述喷淋主管与上层喷淋支管、下层喷淋支管之间定位连接,所述喷淋塔塔体与上层填料层除雾球、下层填料层除雾球之间进行定位。
[0012]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循环水管与喷射头之间定位连接,所述水箱内部的水体通过喷淋管循环泵驱动在喷淋主管的内部进行流通,所述水箱与U型加热棒之间定位安装,且U型加热棒由控温装置进行驱动。
[0013]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喷淋座通过连接支管与上层喷淋支管的位置进行连接,所述喷淋座与旋转控制器之间进行定位安装,所述喷淋口通过旋转盘在喷淋座的底部位置旋转活动,所述喷淋口与喷淋罩之间定位连接,所述喷淋座与旋转盘活动时第一喷淋调节孔与第二喷淋调节孔的位置同步活动,所述第一喷淋调节孔与第二喷淋调节孔之间可以重合,也可以交叉不接触。
[0014]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温度传感模块、中央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温度传感模块的输出端与中央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中央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温水循环泵控制模块、喷淋泵控制模块、显示模块和温控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恒温除湿喷淋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一种恒温除湿喷淋塔,第一,增加恒温系统,解决在北方极端天气寒冷温度下,喷淋塔加热装置加热效果有限,工作水量较多、每日非工作时间不工作状态下水体不流动喷淋塔水体易结冰问题;第二,增加除湿除雾装置,解决因为压力和水温过高的作用,产生大量水雾随风进入后端设备损坏设备和排入大气造成污染的问题,针对加热装置加热范围较小与加热空间有限导致水体易结冰问题,本技术主要依托水箱和喷淋塔之间设置温水循环泵,此举将水箱温水通过管道和循环泵从水箱引出再导入到喷淋塔中,并保持泵处于24H运行状态,使温水通过引出的管道快速引流至距离加热水箱最远处的喷淋塔处,使得温水不断在喷淋塔中流动,另外管道进入喷淋塔开口处需与水箱和喷淋塔连接法兰开口处呈180
°
相对,保证水箱热水能输送到距离加热水箱最远距离,进入喷淋塔内部水管长度适中,水管采用切向喷淋塔圆筒放置,以保证热水能在圆形喷淋塔做圆周运动,以此达到喷淋塔水最大限度流动使得热水均匀的目的。另外设置水箱控温装置,温度设置在5

10℃,此步骤由电控箱自动控制,水温高于或低于此温度范围,加热器自动控制,以保证水不结冰为准,同时使
得水温不至于太高以此减少大量水雾产生,符合节能环保需求,喷淋塔内水雾会随风进入后端设备及大气,本技术拟在喷淋塔内设置“金属丝网+除雾球”两级除雾装置,金属丝网除雾器为多层不锈钢丝网堆叠而成,具有密度大、空隙小的特点,可以有效过滤水雾,另外除雾球是PP多面球,其优点是结构简单、挡水、除雾效率高,气体在上升过程中由于除雾球的阻挡,气体不断改变运动方向,因而使上升气流夹杂的水雾与球表面碰撞形成液膜,当液膜达到一定厚度后,液膜破坏,生成水滴,同时由于气体运放方向的改变也造成被夹带液滴的惯性截流,依靠其重力往下淋滴下来达到除雾除湿效果,以上两级装置还可以根据水量变化升级为多重除雾装置,适应实际情况需要,将喷淋塔液滴水雾限制在喷淋塔内,不随压力和风的影响进入其他设备和大气,保护设备和大气环境,保障除湿除雾效果,最大限度用最小的成本将水维持在0
°
以上并使水流动以此来防冻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温除湿喷淋塔,包括喷淋塔塔体(1)与水箱(11),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塔塔体(1)的底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塔底保温棉(13),所述喷淋塔塔体(1)底部与水箱(11)之间连接有循环水管(4),所述循环水管(4)上安装有水箱温水循环泵(14),所述喷淋塔塔体(1)的上端安装有金属丝除雾层(6),所述喷淋塔塔体(1)的顶部开设有出气口(7),所述水箱(11)上安装有喷淋主管(10),所述喷淋主管(10)上安装有上层喷淋支管(5)与下层喷淋支管(3),且上层喷淋支管(5)与下层喷淋支管(3)位于喷淋塔塔体(1)的内部,所述喷淋塔塔体(1)外壁设置有检修口(8),所述喷淋塔塔体(1)的内部定位有上层填料层除雾球(9)与下层填料层除雾球(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温除湿喷淋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管(4)的端部位于喷淋塔塔体(1)内部的位置连接有喷射头(12),所述水箱(11)连接喷淋主管(10)的位置安装有喷淋管循环泵(15),所述水箱(11)内部安装有U型加热棒(17),所述水箱(11)上设置有水箱盖板(18),所述水箱(11)的外侧设置有控温装置(1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温除湿喷淋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喷淋支管(5)的底部位置连接有连接支管(20),所述连接支管(20)的底部位置定位连接有喷淋座(21),所述喷淋座(21)的底部设置有旋转盘(24),所述喷淋座(21)的外壁安装有旋转控制器(19),所述旋转盘(24)的底部安装有喷淋口(23),所述喷淋口(23)的下端位置安装有喷淋罩(22),所述喷淋座(2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喷淋调节孔(25),所述旋转盘(24)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喷淋调节孔(26)。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恒温除湿喷淋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装置(16)上安装有电源模块(27)、温水循环泵控制模块(28)、喷淋泵控制模块(29)、显示模块(30)、温控模块(31)、中央控制模块(32)与温度传感模块(33),所述电源模块(27)连接温度传感模块(33)与中央控制模块(32)的位置,所述温度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闽南邓松强葛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同和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