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接套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1026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接套筒,包括:连接杆与对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均连接有对接杆,所述对接杆侧面套接有钢管。该对接套筒,内螺纹推筒螺纹滑动时可以带动限位块进行移动,限位块移动时可以通过限位槽进行滑动,内螺纹推筒螺纹滑动时可以带动防护垫进行移动,防护垫移动出滑槽时可以对钢管内壁进行挤压,方便钢管连接后可以避免松动,当插杆与对接块滑出插槽与对接槽内部时可以对接转动块进行拆卸,方便转动块可以在不使用时进行拆卸,密封环受到挤压时可以通过自身橡胶材质产生形变,密封环形变时钢管可以滑动到对接环的内部,当钢管滑动到对接环内部时密封环可以将钢管与对接环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方便钢管在连接后可以进行密封防潮。进行密封防潮。进行密封防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接套筒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
,具体为一种对接套筒。

技术介绍

[0002]对接套筒是使用在建筑钢管对接组装的建筑配件,对接套筒的两端可以插入钢管的内部,现有的对接套筒在使用时还存在一定缺陷,就比如;
[0003]如公开号CN206467904U的一种钢管套筒,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管套筒,包括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右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套管左端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套管上设有第一孔洞,所述第二套管上设有第二孔洞。本技术水平连接时,采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配合,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上设有的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方便浆料密实,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包裹在钢筋接头搭接处,以此来增强节点处混凝土的握骨力,增强连接强度;
[0004]这种现有技术方案在使用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0005]1.钢管容易松动;
[0006]2.转动块容易误操作;
[0007]3.不方便密封防潮;
[0008]所以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接套筒,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对接套筒存在许多缺陷,钢管容易松动,转动块容易误操作,不方便密封防潮的问题。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对接套筒,包括:连接杆与对接杆;
[0011]所述连接杆两端均连接有对接杆,所述对接杆侧面套接有钢管;
[0012]操作槽,开设在所述连接杆的内部,所述操作槽内部贯穿连接有第一旋转杆,所述第一旋转杆端部设置有转动块,所述第一旋转杆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啮齿轮,所述操作槽内部连接有第一轴承;
[0013]第二旋转杆,贯穿连接在所述第一轴承与操作槽之间,靠近第一啮齿轮的所述第二旋转杆的侧面连接有第二啮齿轮,远离第二啮齿轮的所述第二旋转杆的侧面连接有第三啮齿轮。
[0014]优选的,所述操作槽内壁贯穿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内部贯穿连接有螺纹杆,靠近第三啮齿轮的所述螺纹杆的端部连接有第四啮齿轮;
[0015]所述滑槽内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螺纹杆侧面套接有内螺纹推筒,靠近限位槽的所述内螺纹推筒侧面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内螺纹推筒的端部连接有防护垫,内螺纹推筒螺纹滑动时可以带动防护垫进行移动,防护垫移动出滑槽时可以对钢管内壁进行挤压。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旋转杆与操作槽之间构成旋转结构,且第一旋转杆与第一啮齿轮为一体结构,且第一啮齿轮与第二啮齿轮之间构成齿合结构,拧动转动块可以带动第一旋转杆进行转动,第一旋转杆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一啮齿轮进行转动,第一啮齿轮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二啮齿轮进行转动。
[0017]优选的,所述第二啮齿轮、第二旋转杆与第三啮齿轮为一体结构,且第三啮齿轮与第四啮齿轮之间构成齿合结构,第二啮齿轮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二旋转杆进行转动,第二旋转杆转动时可以通过第一轴承进行旋转,第二旋转杆旋转时可以带动第三啮齿轮、第四啮齿轮与螺纹杆进行转动。
[0018]优选的,所述连接杆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嵌合有第一旋转杆,所述第一旋转杆端部连接有连接块;
[0019]插槽,开设在所述连接块顶部,所述插槽内壁开设有对接槽,所述插槽内部嵌合有插杆,所述插杆端部连接有转动块,靠近对接槽的所述插杆侧面连接有对接块,当插杆与对接块滑出插槽与对接槽内部时可以对接转动块进行拆卸。
[0020]优选的,所述转动块、插杆与对接块为一体结构,且插杆、对接块与插槽、对接槽之间为滑动连接,插杆移动时可以通过插槽进行滑动,插杆滑动时可以带动对接块进行移动,对接块移动时可以通过对接槽进行滑动。
[0021]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侧面连接有对接环,所述对接环内壁连接有密封环,当钢管滑动到对接环内部时密封环可以将钢管与对接环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
[0022]优选的,所述对接环与钢管之间为滑动连接,且对接环与钢管之间的间距小于密封环的厚度,并且密封环为橡胶材质,当钢管滑动到对接环端部时钢管可以通过对接环进行滑动,钢管滑动时可以对密封环进行挤压,密封环受到挤压时可以通过自身橡胶材质产生形变,密封环形变时钢管可以滑动到对接环的内部。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对接套筒,内螺纹推筒螺纹滑动时可以带动限位块进行移动,限位块移动时可以通过限位槽进行滑动,内螺纹推筒螺纹滑动时可以带动防护垫进行移动,防护垫移动出滑槽时可以对钢管内壁进行挤压,方便钢管连接后可以避免松动,当插杆与对接块滑出插槽与对接槽内部时可以对接转动块进行拆卸,方便转动块可以在不使用时进行拆卸,密封环受到挤压时可以通过自身橡胶材质产生形变,密封环形变时钢管可以滑动到对接环的内部,当钢管滑动到对接环内部时密封环可以将钢管与对接环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方便钢管在连接后可以进行密封防潮。
[0024]1.拧动转动块可以带动第一旋转杆进行转动,第一旋转杆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一啮齿轮进行转动,第一啮齿轮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二啮齿轮进行转动,第二啮齿轮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二旋转杆进行转动,第二旋转杆转动时可以通过第一轴承进行旋转,第二旋转杆旋转时可以带动第三啮齿轮、第四啮齿轮与螺纹杆进行转动,螺纹杆转动时可以通过第二轴承进行旋转,螺纹杆旋转时可以带动内螺纹推筒进行螺纹滑动,内螺纹推筒螺纹滑动时可以带动限位块进行移动,限位块移动时可以通过限位槽进行滑动,内螺纹推筒螺纹滑动时可以带动防护垫进行移动,防护垫移动出滑槽时可以对钢管内壁进行挤压,方便钢管连接后可以避免松动;
[0025]2.拉动转动块可以带动插杆进行移动,插杆移动时可以通过插槽进行滑动,插杆滑动时可以带动对接块进行移动,对接块移动时可以通过对接槽进行滑动,当插杆与对接
块滑出插槽与对接槽内部时可以对接转动块进行拆卸,方便转动块可以在不使用时进行拆卸;
[0026]3.拉动钢管可以与对接杆进行对接滑动,当钢管滑动到对接环端部时钢管可以通过对接环进行滑动,钢管滑动时可以对密封环进行挤压,密封环受到挤压时可以通过自身橡胶材质产生形变,密封环形变时钢管可以滑动到对接环的内部,当钢管滑动到对接环内部时密封环可以将钢管与对接环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方便钢管在连接后可以进行密封防潮。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前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前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技术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本技术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本技术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1、连接杆;2、对接杆;3、钢管;4、操作槽;5、第一旋转杆; 6、转动块;7、第一啮齿轮;8、第一轴承;9、第二旋转杆;10、第二啮齿轮;11、第三啮齿轮;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接套筒,包括:连接杆(1)与对接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两端均连接有对接杆(2),所述对接杆(2)侧面套接有钢管(3);操作槽(4),开设在所述连接杆(1)的内部,所述操作槽(4)内部贯穿连接有第一旋转杆(5),所述第一旋转杆(5)端部设置有转动块(6),所述第一旋转杆(5)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啮齿轮(7),所述操作槽(4)内部连接有第一轴承(8);第二旋转杆(9),贯穿连接在所述第一轴承(8)与操作槽(4)之间,靠近第一啮齿轮(7)的所述第二旋转杆(9)的侧面连接有第二啮齿轮(10),远离第二啮齿轮(10)的所述第二旋转杆(9)的侧面连接有第三啮齿轮(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接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槽(4)内壁贯穿开设有滑槽(12),所述滑槽(12)内部连接有第二轴承(13),所述第二轴承(13)内部贯穿连接有螺纹杆(14),靠近第三啮齿轮(11)的所述螺纹杆(14)的端部连接有第四啮齿轮(15);所述滑槽(12)内壁开设有限位槽(16),所述螺纹杆(14)侧面套接有内螺纹推筒(17),靠近限位槽(16)的所述内螺纹推筒(17)侧面连接有限位块(18),所述内螺纹推筒(17)的端部连接有防护垫(1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接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杆(5)与操作槽(4)之间构成旋转结构,且第一旋转杆(5)与第一啮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凌霄李振云张广振罗振兵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晨迈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