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扰流装置的尾管及尾气后处理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0781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扰流装置的尾管,包括:尾管本体,所述尾管本体具有尾气进口和尾气出口,所述尾气进口和尾气出口之间的尾管本体外壁设置有传感器安装座;扰流装置,设置在所述尾气进口和传感器安装座之间的尾管本体的内部,所述扰流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扰流片,所述扰流片弯曲形成搅动尾气的旋流通道,通过尾管集成扰流装置增强排放气体的均匀性,从而减少氮氧传感器测试结果与实际值的差异,提高测试准确度。测试准确度。测试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扰流装置的尾管及尾气后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后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带扰流装置的尾管及尾气后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0003]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为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一种消除柴油机排气中氮氧化物(NOx)的技术,利用尿素水解产生的氨气(NH3)在催化剂作用下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NOx)转化为氮气(N2)。为满足国IV及以上排放法规要求,需要对排放气体中的NOx含量进行监测。NOx传感器(氮氧传感器)用于检测SCR混合器处理后的废气中的NOx,用于检测柴油机的尾气是否超标。
[0004]现有的NOx监测方式是将NOx传感器安装在尾管上,废气流经NOx传感器的探头进行浓度监测,但在现有结构排放气体中氮氧化物分布不均匀,因此容易造成NOx测量不准确的问题,与尾气排放检测设备的监测值差异很大,且差异无规律,或大或小,难以通过数据标定予以纠正,导致客户满意度下降,甚至不满足国家排放法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扰流装置的尾管,通过尾管集成扰流装置增强排放气体的均匀性,从而减少氮氧传感器测试结果与实际值的差异,提高测试准确度。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上述带扰流装置尾管的尾气后处理系统。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0008]一种带扰流装置的尾管,包括:尾管本体,所述尾管本体具有尾气进口和尾气出口,所述尾气进口和尾气出口之间的尾管本体外壁设置有传感器安装座;扰流装置,设置在所述尾气进口和传感器安装座之间的尾管本体的内部,所述扰流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扰流片,所述扰流片弯曲形成搅动尾气的旋流通道。
[0009]进一步的,所述扰流片与所述尾管本体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的,多个所述扰流片均匀分布在尾管本体内,扰流片的根部固定在尾管本体内壁。
[0011]进一步的,所述扰流装置包括中心轴,多个所述扰流片均布设置在所述中心轴圆周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扰流片与所述尾管本体转动连接。
[0013]进一步的,多个所述扰流片固定在中心轴上,所述中心轴设置有中心孔,所述扰流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穿过中心轴的中心孔与扰流片转动连接,所述支架的两端固定在尾管本体的内壁。
[0014]进一步的,所述扰流装置包括安装环,所述扰流片与所述安装环转动连接,所述安
装环固定在所述尾管本体的内壁。
[0015]进一步的,所述扰流片为非金属材料。
[0016]进一步的,所述扰流片为5个。
[0017]一种尾气后处理系统,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带扰流装置的尾管。
[0018]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19]1、本技术通过在尾管本体内设置具有扰流片的扰流装置,利用扰流片搅动尾气,使尾气产生旋流,提高氮氧化物在排气中的分布均匀性,降低了NOx传感器对于测试位置的敏感性,减少了氮氧传感器测试的结果与实际值的差异,提高了NOx的测试精度,而且可以与现有的提升测试精度的方法联合使用。相比于在SCR筒体后端增加混合器,本技术的结构更加简单,不会产生过多的背压,减小了产品体积,提高了可靠性。
[0020]2、通过将所述扰流装置作为一个独立的部件,使中心轴和扰流片构成一个完整的扰流装置,相比于将每个单独的扰流片分别固定在尾管内壁的方式更能保证各扰流片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且在固定时仅需将其中的部分扰流片与尾管内壁焊接即可,降低了组装难度。
[0021]3、采用所述扰流片与所述尾管本体转动连接,扰流片可以相对于尾管本体转动,由于扰流片具有一定的曲度并且与尾气流动方向具有一定的夹角,因此在尾气排出的过程中,尾气气流可以吹动扰流片转动,无需额外增加动力源,而且相比于固定方式的扰流装置,增加了扰乱混合的程度,更能提高氮氧化物在尾气中的分布均匀性,提高监测精度。
附图说明
[0022]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爆炸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装配示意图;
[00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扰流装置示意图;
[002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装配示意图;
[0027]图5是本技术尾管内尾气的旋流效果图;
[0028]图中:10、尾管本体;11、尾气进口;12、尾气出口;13、传感器安装座;20、扰流装置;21、中心轴;22、扰流片;23、支架;
[0029]为显示各部位位置而夸大了互相间间距或尺寸,示意图仅作示意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31]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本技术另外明确指出,否则
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32]为了方便叙述,本技术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3]术语解释部分:本技术中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为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连接,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术语在本技术的具体含义。
[0034]正如
技术介绍
所介绍的,现有结构排放气体中氮氧化物分布不均匀,因此容易造成NOx测量不准确的问题,与尾气排放检测设备的监测值差异很大,且差异无规律,或大或小,难以通过数据标定予以纠正,导致客户满意度下降,甚至不满足国家排放法规要求。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带扰流装置的尾管。
[0035]如图1

图4所示,本技术记载了一种带扰流装置20的尾管,包括:尾管本体10和扰流装置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扰流装置的尾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尾管本体,所述尾管本体具有尾气进口和尾气出口,所述尾气进口和尾气出口之间的尾管本体外壁设置有传感器安装座;扰流装置,设置在所述尾气进口和传感器安装座之间的尾管本体的内部,所述扰流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扰流片,所述扰流片弯曲形成搅动尾气的旋流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扰流装置的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片与所述尾管本体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扰流装置的尾管,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扰流片均匀分布在尾管本体内,扰流片的根部固定在尾管本体内壁。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扰流装置的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装置包括中心轴,多个所述扰流片均布设置在所述中心轴圆周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扰流装置的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片与所述尾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志江卞增涛赵龙龙张军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