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纳米涂层结构的感光型涤纶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0643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带有纳米涂层结构的感光型涤纶布,涉及涤纶布技术领域,包括布料本体,布料本体的两侧均连接有包边,通过布料本体的两侧均连接有包边,有效提高产品的防护性,布料本体包括基层、吸湿层、抗菌层、亲肤层、感光层、纳米涂层和耐磨层,基层的底端连接有吸湿层,吸湿层的底端连接有抗菌层,抗菌层的底端连接有亲肤层,基层的顶端连接有感光层,感光层的顶端涂有纳米涂层,通过感光层的顶端涂有纳米涂层,使得常温下尺寸远远大于100nm的水滴、油滴、尘埃、污渍甚至细菌都难以进入到布料内部而只能停留在布料表面,从而产生了三防等特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提高涤纶布的防护性,且吸湿性较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纳米涂层结构的感光型涤纶布


[0001]本技术属于涤纶布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带有纳米涂层结构的感光型涤纶布。

技术介绍

[0002]聚酯纤维,俗称“涤纶”,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简称PET纤维,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近年来,涤纶布的功能性开发得到了不错的进展,因此出现了一种感光型涤纶布,感光型涤纶布,其能根据光线的不同作出颜色的改变。
[0003]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存在以下问题:现在的感光型涤纶布在使用时,防护性和吸湿性较差,影响用户使用。
[000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带有纳米涂层结构的感光型涤纶布,以期达到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带有纳米涂层结构的感光型涤纶布,以解决现在的感光型涤纶布在使用时,防护性和吸湿性较差,影响用户使用的问题。
[0006]本技术带有纳米涂层结构的感光型涤纶布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7]带有纳米涂层结构的感光型涤纶布,包括布料本体,所述布料本体的两侧均连接有包边,所述布料本体包括基层、吸湿层、抗菌层、亲肤层、感光层、纳米涂层和耐磨层,所述基层的底端连接有吸湿层,所述吸湿层的底端连接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的底端连接有亲肤层,所述基层的顶端连接有感光层,所述感光层的顶端涂有纳米涂层,所述纳米涂层的顶端连接有耐磨层,所述吸湿层包括经线和纬线,所述吸湿层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0008]进一步的,所述基层为涤纶材质,所述基层的厚度为0.2cm~0.3cm。
[0009]进一步的,所述吸湿层为纯棉材质,所述吸湿层的厚度为0.1cm~0.2cm。
[0010]进一步的,所述抗菌层为竹炭纤维材质,所述抗菌层的厚度为0.05cm~0.07cm。
[0011]进一步的,所述亲肤层的材质采用天然纤维面料,所述亲肤层的厚度为0.08cm~0.1cm。
[0012]进一步的,所述感光层为感光变色纤维丝,所述感光层的厚度为0.11cm~0.14cm。
[0013]进一步的,所述耐磨层的表面开有密度为30~60目的透气小孔,所述耐磨层的厚度为0.13cm~0.15cm。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该种带有纳米涂层结构的感光型涤纶布,通过布料本体的两侧均连接有包边,有效提高产品的防护性,通过感光层的顶端涂有纳米涂层,使得常温下尺寸远远大于100nm的水滴、油滴、尘埃、污渍甚至细菌都难以进入到布料内部而只能停留在布料表面,从而产生了三防等特殊效果,通过基层为涤纶材质,使其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
[0016]2、该种带有纳米涂层结构的感光型涤纶布,通过吸湿层为纯棉材质,使其具有较好的吸湿性,通过抗菌层为竹炭纤维材质,使其具有吸湿透气、抑菌抗菌的特点,通过亲肤层的材质采用天然纤维面料,使表面触感更加绵柔,提高与皮肤接触的舒适度,通过感光层为感光变色纤维丝,使其具有感光变色的特点,通过耐磨层的表面开有密度为30~60目的透气小孔,有效提高产品的透气性;本技术能有效提高涤纶布的防护性,且吸湿性较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布料本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吸湿层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21]1、布料本体;2、包边;3、基层;4、吸湿层;401、经线;402、纬线;5、抗菌层;6、亲肤层;7、感光层;8、纳米涂层;9、耐磨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实施例:
[0026]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0027]本技术提供带有纳米涂层结构的感光型涤纶布,包括布料本体1,布料本体1的两侧均连接有包边2,通过布料本体1的两侧均连接有包边2,有效提高产品的防护性,布料本体1包括基层3、吸湿层4、抗菌层5、亲肤层6、感光层7、纳米涂层8和耐磨层9,基层3的底端连接有吸湿层4,吸湿层4的底端连接有抗菌层5,抗菌层5的底端连接有亲肤层6,基层3的顶端连接有感光层7,感光层7的顶端涂有纳米涂层8,通过感光层7的顶端涂有纳米涂层8,使得常温下尺寸远远大于100nm的水滴、油滴、尘埃、污渍甚至细菌都难以进入到布料内部而只能停留在布料表面,从而产生了三防等特殊效果,纳米涂层8的顶端连接有耐磨层9,吸湿层4包括经线401和纬线402,吸湿层4由经线401和纬线402交织而成。
[0028]其中,基层3为涤纶材质,基层3的厚度为0.2cm~0.3cm,通过基层3为涤纶材质,使
其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
[0029]其中,吸湿层4为纯棉材质,吸湿层4的厚度为0.1cm~0.2cm,通过吸湿层4为纯棉材质,使其具有较好的吸湿性。
[0030]其中,抗菌层5为竹炭纤维材质,抗菌层5的厚度为0.05cm~0.07cm,通过抗菌层5为竹炭纤维材质,使其具有吸湿透气、抑菌抗菌的特点。
[0031]其中,亲肤层6的材质采用天然纤维面料,亲肤层6的厚度为0.08cm~0.1cm,通过亲肤层6的材质采用天然纤维面料,使表面触感更加绵柔,提高与皮肤接触的舒适度。
[0032]其中,感光层7为感光变色纤维丝,感光层7的厚度为0.11cm~0.14cm,通过感光层7为感光变色纤维丝,使其具有感光变色的特点。
[0033]其中,耐磨层9的表面开有密度为30~60目的透气小孔,耐磨层9的厚度为0.13cm~0.15cm,通过耐磨层9的表面开有密度为30~60目的透气小孔,有效提高产品的透气性。
[0034]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带有纳米涂层结构的感光型涤纶布,包括布料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本体(1)的两侧均连接有包边(2),所述布料本体(1)包括基层(3)、吸湿层(4)、抗菌层(5)、亲肤层(6)、感光层(7)、纳米涂层(8)和耐磨层(9),所述基层(3)的底端连接有吸湿层(4),所述吸湿层(4)的底端连接有抗菌层(5),所述抗菌层(5)的底端连接有亲肤层(6),所述基层(3)的顶端连接有感光层(7),所述感光层(7)的顶端涂有纳米涂层(8),所述纳米涂层(8)的顶端连接有耐磨层(9),所述吸湿层(4)包括经线(401)和纬线(402),所述吸湿层(4)由经线(401)和纬线(402)交织而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纳米涂层结构的感光型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3)为涤纶材质,所述基层(3)的厚度为0.2cm~0.3cm。3.如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浩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织布鸟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