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网络安全设计的网络端口安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0350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网络安全设计的网络端口安全锁。包括电子锁体、压线端子和网络线缆,电子锁体用于插入网络端口,网络线缆一端连接至电子锁体底部,网络线缆另一端与压线端子连接,通过压线端子将从电子锁体引出的网络线缆与用户端网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将电子锁体插入网络端口中,电子锁体在铁芯卡扣和弹簧的配合下将该网络端口锁住,再通过将电子锁体引出的压线端子与原在用网线相连;对于在用的网络端口,增加带压线端子的电子锁体,不仅保持原有网络的联通,还能防止网络端口被未经过允许拔插使用。未经过允许拔插使用。未经过允许拔插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网络安全设计的网络端口安全锁


[0001]本技术属于涉密网络使用的安全防护和使用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网络安全设计的网络端口安全锁。

技术介绍

[0002]在网络安全形式日益严峻的时代,对于涉密网络的保护显得极为重要,如果对网络保护不到位,将会导致专用网络设备和信息泄露,造成信息泄露、网络故障甚至业务中断的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尤其针对电力系统安全应用场景。当前电力系统通信网对网络安全性要求非常高,与互联网是物理隔离的,但是内部通信网中一些网络设备存在空闲的网口,目前采用塑料塞的方式进行封堵,但是如果有外部终端设备接入原空闲网口对网络发起攻击或误操作则会造成电力系统大面积瘫痪停电,影响非常严重。
[0003]对于空闲网络端口的防护,目前市场上通常使用机械安全锁进行堵塞。机械安全锁利用自身塑料弹片锁止,通过特殊机械工具开锁,如螺丝刀或者特殊形状的塑料弹片作为钥匙,这些钥匙容易获得且易被仿造后用于开锁,导致既有的安全锁不能起到安全防护作用,只能起到一般的防积尘积物作用。
[0004]对于在用网络端口的保护,目前主要使用经过改造的网络端口插座,在插座内增加感应开关和电路,只能对插入的端口进行监测,而对侧端口的拔插并不能监控,安全保护形同虚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网络安全功能的网络端口安全锁,对于在用的网络端口,增加带压线端子的电子锁体,不仅保持原有网络的联通,还能防止网络端口被误拔插或恶意拔插使用。
[0006]本技术可以对需要使用的网络端口进行专线连接和堵塞防护,一方面它可以将网络端口的信号引出倒置的水晶头接口,压接至指定网络后不能再次用于其它网络。同时它还可以对需要使用的网络端口进行堵塞,防止该端口被随意拔出用作其他用途。
[0007]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基于网络安全设计的网络端口安全锁包括电子锁体、压线端子和网络线缆,电子锁体用于插入网络端口,网络线缆一端连接至电子锁体底部,网络线缆另一端与压线端子连接,通过压线端子将从电子锁体引出的网络线缆与用户端网线连接。
[0009]电子锁体包括锁体外壳和布置于锁体外壳内部的控制电路板、电磁线圈、弹簧、铁芯卡扣、连接电路板、铜片触点;锁体外壳前部形状适配于网络端口以用于插入网络端口;电磁线圈安装于锁体外壳前部,电磁线圈中心安装有弹簧,弹簧上端连接有铁芯卡扣,锁体外壳前部顶面开设有与铁芯卡扣位置对应的导向孔;铜片触点向前延伸至锁体外壳前端,铜片触点向后延伸与连接电路板连接,连接电路板与插入电子锁体的网络线缆连接;连接电路板采用高速PCB电路板;控制电路板包括单片机和与单片机连接的电源保护电路、驱动
保护电路,驱动保护电路与电磁线圈连接,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从锁体外壳后端伸出的外孔接口。
[0010]所述压线端子包括压线端子外壳和压接铜片,压接铜片由多片等间隔布置的压针组成,压针为片状结构,压针底部通过分叉形成六个尖端;压线端子外壳内从一端嵌入有从电子锁体引出的网络线缆,压线端子外壳内从另一端嵌入有用户端网线;压接铜片向下压入压线端子外壳内,每片压针底部分别对准网络线缆和用户端网线。
[0011]压接铜片底部设置有八片压针,八片压针底部分别对准8芯用户端网线和8芯网络线缆。
[0012]所述网络线缆为八芯网络线缆;从电子锁体引出的八芯网络线缆嵌入压线端子外壳内。
[0013]锁体外壳前端开设有隔离铜片触点的格栅;电子锁体插入网络端口时,网络端口的针脚穿过锁体外壳的格栅与铜片触点接触。
[0014]铁芯卡扣顶部靠近后端的一侧为平面,靠近前端的一侧为朝后端弯曲的弧面,铁芯卡扣中间设置有凸缘。
[0015]锁体外壳顶面的导向孔内径尺寸大于铁芯卡扣顶部端面尺寸,且小于铁芯卡扣中部凸缘尺寸,使铁芯卡扣顶部穿出顶面开口时通过凸缘限制铁芯卡扣下端穿出。
[0016]通过插入外孔接口的电子钥匙为控制电路板提供电源。
[0017]驱动保护电路未驱动电磁线圈通电时,铁芯卡扣顶部在弹簧弹力作用下伸出锁体外壳顶面;驱动保护电路驱动电磁线圈通电时,通电时产生的磁力吸合铁芯卡扣向下运动,使铁芯卡扣顶部缩回锁体外壳内。
[0018]所述压接铜片通过压线钳压入压线端子外壳内,压接铜片通过底部尖端刺破网络线缆和用户端网线,导通网络线缆与用户端网线之间的网络信号。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0]1)本技术的安全锁较为小巧,易于灵活部署,对于仅需堵塞保护的网络端口,仅需电子锁体部分即可实现安全有效防护。
[0021]2)本技术通过增加带压线端子的电子锁体与用户网线相连,既能使封堵上锁的端口保持网络的联通,又可有效避免出现工作人员误拔插或被恶意入侵带来的后果和风险,对于网络安全性级别较高的电力、电信、军事、银行等领域具有重大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网络端口安全锁整体立体图
[0023]图2为电子锁体结构爆炸图
[0024]图3为电子锁体控制电路板示意图
[0025]图4为电子锁体外壳上盖示意图
[0026]图5为电子锁体外壳下盖剖面图
[0027]图6为压接端子分解示意图示意图
[0028]图7为压线端子压接网线示意图
[0029]图8为网络端口安全锁和用户网线连接示意图
[0030]图9为电子锁体对网络端口上锁示意图
[0031]图中:电子锁体1、锁体屏蔽外壳11、外壳上盖12、外壳下盖13、外壳后盖14、控制电路板15、连接电路板16、铁芯卡扣17、弹簧18、电磁线圈19、压线端子屏蔽外壳21、压线端子外壳22、压接铜片23、导光柱141、面板外孔接口151、状态指示灯152、标牌挂耳121、导向孔122、环形骨架131、铜片触点132、触点格栅133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电子锁体1、压线端子2和8芯网络线缆3。
[0034]如图2所示,电子锁体1可插入在用的网络端口,为网络端口提供堵塞防护。电子锁体包括锁体屏蔽外壳11、锁体外壳、控制电路板15、连接电路板16、铁芯卡扣17、弹簧18、电磁线圈19。锁体屏蔽外壳11使用不锈钢金属折弯而成,起到屏蔽外部电磁干扰的作用;锁体外壳外部套设有锁体屏蔽外壳11,锁体外壳包括外壳上盖12、外壳下盖13和外壳前盖14,外壳上盖12和外壳下盖13上下对接后在后部通过外壳后盖14封装,封装后整体为通用水晶头造型,用于匹配网络接口和提供内部器件的支撑结构。
[0035]如图3所示,控制电路板15为网络端口安全锁的控制中枢,用于接收面板外孔接口151的信号,同时通过状态指示灯152来指示电子锁体1是否工作。外壳后盖14上设有与状态指示灯152连接的导光柱141,用于将状态指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网络安全设计的网络端口安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锁体(1)、压线端子(2)和网络线缆(3),电子锁体(1)用于插入网络端口,网络线缆(3)一端连接至电子锁体(1)底部,网络线缆(3)另一端与压线端子(2)连接,通过压线端子(2)将从电子锁体(1)引出的网络线缆(3)与用户端网线连接;电子锁体(1)包括锁体外壳和布置于锁体外壳内部的控制电路板(15)、电磁线圈(19)、弹簧(18)、铁芯卡扣(17)、连接电路板(16)、铜片触点(132);锁体外壳前部形状适配于网络端口以用于插入网络端口;电磁线圈(19)安装于锁体外壳前部,电磁线圈(19)中心安装有弹簧(18),弹簧(18)上端连接有铁芯卡扣(12),锁体外壳前部顶面开设有与铁芯卡扣(12)位置对应的导向孔(122);多个铜片触点(132)向前延伸至锁体外壳前端,铜片触点(132)向后延伸与连接电路板(16)连接,连接电路板(16)与插入电子锁体(1)的网络线缆(3)连接;控制电路板(15)包括单片机和与单片机连接的电源保护电路、驱动保护电路,驱动保护电路与电磁线圈(19)连接,控制电路板(15)上设置有从锁体外壳后端伸出的外孔接口(151);所述压线端子(2)包括压线端子外壳(22)和压接铜片(23),压接铜片(23)由多片等间隔布置的压针组成,压针为片状结构,压针底部通过分叉形成六个尖端;压线端子外壳(22)内从一端嵌入有从电子锁体(1)引出的网络线缆(3),压线端子外壳(22)内从另一端嵌入有用户端网线;压接铜片(23)向下压入压线端子外壳(22)内,每片压针底部分别对准网络线缆(3)和用户端网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网络安全设计的网络端口安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瑞晟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