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对接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8981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线缆连接器对接机构,包括插座和插头,所述插座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槽,所述插头的一侧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内侧的一侧设置有与连接槽相配合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外侧套设有密封防脱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固定环、导杆、环形对接块、环形卡块、弹簧A、转动环、拉绳、推杆、插杆、推槽、弹簧B、插槽和磁块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装置在对接时,可直接将插座与插头插接在一起,插接后插杆可自动插入插槽内进行固定,对接十分方便,不仅保证了装置的连接稳定性,还可防止装置受到拉扯以及扭转力的影响发生松动,并且在拆装时,只需稍微转动转动环,即可将插杆从插槽内抽出。即可将插杆从插槽内抽出。即可将插杆从插槽内抽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连接器对接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
,具体为线缆连接器对接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线缆是光缆、电缆等物品的统称,主要用于设备连接以及电力输送,而线缆连接器则是一种接插件,主要适用于传输设备局各类数字程控交换机、光电传输设备内部联接和配线架之间的信号传输,用于传输数据、音频、视频等通讯设备;
[0003]现有连接器在进行对接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1、目前连接器大多采用螺纹固定的方式进行连接,在后续使用时,连接器受到拉扯或者承受线缆带来的扭力,螺纹易发生松动,导致连接稳定性受到影响;2、在装置连接时,可在插头与插座未完全插合的情况下完成固定,导致后续使用时,线缆可能会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降低了装置的连接稳定性;3、现有装置在连接后,连接处的密封性能较差,导致水汽以及灰尘可能会进入连接器内,对线缆的连接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线缆连接器对接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线缆连接器对接机构,包括插座和插头,所述插座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槽,所述插头的一侧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内侧的一侧设置有与连接槽相配合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外侧套设有密封防脱组件;
[0006]所述密封防脱组件包括活动环、密封槽、密封圈和弹簧C,所述连接块的外侧套设有活动环,所述活动环的一侧设置有与卡槽相连接的弹簧C,所述活动环的另一侧设置有密封槽,所述插座一侧的边缘处设置有与密封槽相配合的密封圈,所述插头外侧的中部设置有对接组件。
[0007]优选的,所述对接组件包括固定环、导杆、环形对接块、环形卡块和弹簧A,所述插头外侧的中部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一侧均匀套设有四组导杆,四组所述导杆的一侧共同设置有环形卡块,四组所述导杆的外侧套设有弹簧A,所述插头外侧的一侧设置有与环形卡块相配合的环形对接块,所述环形卡块外侧的一侧套设有固定组件。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转动环、拉绳、推杆、插杆、推槽、弹簧B、插槽和磁块,所述环形卡块外侧的一侧套设有转动环,所述插座外侧的一侧对称设置有四组推槽,多组所述推槽的内侧套设有插杆,所述插头外侧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四组与插杆相配合的插槽,所述环形卡块的内侧套设有四组与推槽相配合的推杆,四组所述推杆靠近转动环的一端设置有与转动环相连接的拉绳,四组所述推杆的外侧套设有弹簧B,左侧四组插杆的顶部设置有磁块。
[0009]优选的,所述环形对接块的一侧由圆台形结构制成,所述环形卡块的一侧设置有与环形对接块相配合的漏斗形凹槽,且漏斗形凹槽的内侧设置有密封垫。
[0010]优选的,所述环形卡块外侧的中部设置有环形导槽,所述转动环内侧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有与环形导槽相配合的导向块。
[0011]优选的,所述连接槽内侧的两端和顶部与底部设置有定位槽,所述连接块两端和顶部与底部的一侧设置有与定位槽相配合的定位块。
[0012]优选的,所述卡槽的内侧对称设置有四组与插杆相配合的限位槽,多组所述卡槽外侧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块。
[0013]优选的,所述环形卡块一侧的边缘处设置有凹槽,且凹槽内侧的两侧和顶部与底部设置有与拉绳相配合的导向轮。
[0014]优选的,所述推杆由铁材质制成,所述推杆外侧的底部设置有挡块,且弹簧B的底部与挡块相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活动环的外侧设置有锥形边,多组所述插杆的底部有半球形结构制成。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线缆连接器对接机构:
[0017]1、本专利技术通过固定环、导杆、环形对接块、环形卡块、弹簧A、转动环、拉绳、推杆、插杆、推槽、弹簧B、插槽和磁块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装置在对接时,可直接将插座与插头插接在一起,插接后插杆可自动插入插槽内进行固定,对接十分方便,不仅保证了装置的连接稳定性,还可防止装置受到拉扯以及扭转力的影响发生松动,并且在拆装时,只需稍微转动转动环,即可将插杆从插槽内抽出,解除插座与插头之间的固定,相比于常见的螺纹固定方式,操作更加方便;
[0018]2、本专利技术通过活动环、弹簧C之间的相互配合,装置在对接时,必须连接块与连接槽完全连接在一起后,才可解除对环形卡块的固定,使环形卡块向一侧弹出,自动对装置进行固定,在连接块与连接槽未完全连接时,可通过弹簧C的弹性力,推动连接块与连接槽分离,可防止装置在为完全连接的状态下进行固定,保证了连接块与连接槽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0019]3、本专利技术通过环形对接块、环形卡块、密封槽和密封圈之间的配合,在装置拼接后,环形卡块可卡入环形对接块的外侧,此时密封垫可与环形对接块的一侧紧密贴合,来对装置进行一次密封,而同时密封圈可卡入密封槽内,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C会持续推动活动环,使活动环与密封圈紧密嵌合,对装置进行第二次密封,使装置具有较强的密封效果,能够防止灰尘以及水汽进入装置内,对线缆连接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主视剖视展开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主视剖视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插座的侧视剖视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插头的侧视剖视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A处结构放大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A处结构放大图。
[0027]图中:1、插座;2、插头;3、对接组件;31、固定环;32、导杆;33、环形对接块;34、环形
卡块;35、弹簧A;4、固定组件;41、转动环;42、拉绳;43、推杆;44、插杆;45、推槽;46、弹簧B;47、插槽;48、磁块;5、密封防脱组件;51、活动环;52、密封槽;53、密封圈;54、弹簧C;6、连接块;7、连接槽;8、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请参阅图1

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线缆连接器对接机构,包括插座1和插头2,插座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槽7,插头2的一侧设置有卡槽8,卡槽8内侧的一侧设置有与连接槽7相配合的连接块6,连接块6的外侧套设有密封防脱组件5;
[0030]密封防脱组件5包括活动环51、密封槽52、密封圈53和弹簧C54,连接块6的外侧套设有活动环51,活动环51的一侧设置有与卡槽8相连接的弹簧C54,活动环51的另一侧设置有密封槽52,插座1一侧的边缘处设置有与密封槽52相配合的密封圈53,插头2外侧的中部设置有对接组件3,提升了装置的密封性能。
[0031]在本实施中,对接组件3包括固定环31、导杆32、环形对接块33、环形卡块34和弹簧A35,插头2外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线缆连接器对接机构,包括插座(1)和插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槽(7),所述插头(2)的一侧设置有卡槽(8),所述卡槽(8)内侧的一侧设置有与连接槽(7)相配合的连接块(6),所述连接块(6)的外侧套设有密封防脱组件(5);所述密封防脱组件(5)包括活动环(51)、密封槽(52)、密封圈(53)和弹簧C(54),所述连接块(6)的外侧套设有活动环(51),所述活动环(51)的一侧设置有与卡槽(8)相连接的弹簧C(54),所述活动环(51)的另一侧设置有密封槽(52),所述插座(1)一侧的边缘处设置有与密封槽(52)相配合的密封圈(53),所述插头(2)外侧的中部设置有对接组件(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对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组件(3)包括固定环(31)、导杆(32)、环形对接块(33)、环形卡块(34)和弹簧A(35),所述插头(2)外侧的中部设置有固定环(31),所述固定环(31)的一侧均匀套设有四组导杆(32),四组所述导杆(32)的一侧共同设置有环形卡块(34),四组所述导杆(32)的外侧套设有弹簧A(35),所述插头(2)外侧的一侧设置有与环形卡块(34)相配合的环形对接块(33),所述环形卡块(34)外侧的一侧套设有固定组件(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对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4)包括转动环(41)、拉绳(42)、推杆(43)、插杆(44)、推槽(45)、弹簧B(46)、插槽(47)和磁块(48),所述环形卡块(34)外侧的一侧套设有转动环(41),所述插座(1)外侧的一侧对称设置有四组推槽(45),多组所述推槽(45)的内侧套设有插杆(44),所述插头(2)外侧的一侧均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光祥陈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毕科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