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ET/环氧树脂超薄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69834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PET/环氧树脂超薄复合膜,复合膜包括PET基材,及在PET基材上的环氧树脂层,PET基材的厚度为3.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ET/环氧树脂超薄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超薄复合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ET/环氧树脂超薄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日趋提升,电子产品便携化、精细化、轻薄化是最大的发展趋势。比如,电子元器件更小巧、手机更薄屏幕更宽大、芯片更精细但承载的算法更强大等等。这些应用对其中起到粘接固定或散热等功能的胶带制品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更薄且可靠性更好。然而,传统胶带从几十微米到几百微米不等,这样的厚度已经无法满足电子电气行业的需求,进一步降低胶带厚度和提高粘接稳定性是未来制约电子电气行业发展的瓶颈关键,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3]限制胶带做薄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胶带制造工艺对薄基材存在一定的张力和高温,而较薄的基材在较大的张力和更高的温度下,将产生拉伸和形变;其二、基材变薄后可靠性将明显下降,例如胶带需要面对85℃、85%湿度、121℃蒸煮、150℃高温老化等问题。以手机芯片的导热固定为例,传统使用150μm以上的导热石墨胶带或者导热粘接胶,这不仅占用了较大的空间,而且降低了芯片和散热片之间的散热效率,由于产品处于长时间高温的使用环境中,因而需要胶带具有较好的耐温性能。因此,制备超薄且可靠性较高的胶带是电子电气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0004]专利CN104178048A公开了一种超薄型导热胶带,所述胶带为具有基材或者无基材的单面胶带或双面胶带。当所述胶带为具有基材的胶带时,所述胶带由厚度为1
>‑
5μm基材和单面或双面总厚度为0.5

2μm的导热胶构成,基材可选PET片材,导热胶由高分子聚合物中添加纳米陶瓷导热填料、纳米金属导热填料以及碳纳米管或石墨烯制成,高分子聚合物可选环氧树脂。该专利技术的超薄型导热胶带由于采用了上述导热胶,可以制作薄至0.5μm的厚度且具有20W/(m
·
k)以上的导热系数。该专利技术的导热胶虽然在厚度上有所突破,但胶带的力学性能以及产品整体可靠性较低,并且对于PET基材和环氧树脂的组合仅是提出了一种可能的选择,既未公开适合二者复合的生产工艺条件,也未给出二者复合可能的效果展示,因而要想生产超薄且综合性能优异的PET/环氧树脂复合膜,并将其用于电子电气领域,仍然存在技术障碍。
[0005]专利CN111393885A公开了一种具有优良气体阻隔性能PET膜及其制备工艺,即在PET膜表面涂一层光

热双重固化涂层;光

热双重固化涂层,按质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构成:环氧有机硅烷40

50份、甲氧基硅烷40

50份、活性稀释剂5

8份、交联剂4

6份、光引发剂3

5份、共引发剂3

5份、附着力调节剂1

3份、热固化剂1

2份、纳米高分子填料0.5

1份。该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气阻性,并且通过在PET基材层上增加环氧涂层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但是材料整体的厚度较大,影响了材料应用于电子行业时的导热性能及散热效率,无法满足电子行业的应用需求。
[0006]因此,如何在获得一种PET基超薄复合膜的同时提升材料的拉伸强度,成为本领域
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拉伸强度等力学性能,且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耐老化、不发生变形的超薄复合膜。
[0008]具体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PET/环氧树脂超薄复合膜,所述复合膜包括PET基材,及在所述PET基材上的环氧树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PET基材的厚度为3.8

6.0μm,所述环氧树脂层的厚度为0.5

1.5μm,所述复合膜总厚度4.5

7.0μm;
[0009]以重量份计,所述环氧树脂层的原料包含:
[0010]环氧树脂100份;
[0011]增韧橡胶5

20份;
[0012]热固化剂1

10份;
[0013]UV引发剂0.1

6份;
[0014]功能助剂0

100份;
[0015]其中,所述功能助剂包括导电剂、导热剂和/或色粉;所述热固化剂为硫鎓锑酸盐固化剂;所述UV引发剂包括二苯基碘鎓六氟磷酸盐、4

(苯硫基)苯基二苯基硫六氟磷酸盐、双(4

(二苯基锍)苯基)硫醚

双六氟磷酸盐中至少一种;所述环氧树脂层的原料采用先热固化、后光固化的双固化方式固化定型为上述环氧树脂层。
[0016]与现有技术采用先光固化后热固化不同,本专利技术针对PET/环氧树脂超薄复合膜的特点,采用先热固化后光固化补强的方式,严格控制热固化的温度和时间,防止对超薄复合膜产生过大的热效应而导致PET和环氧树脂的高子分子链段产生不期望的松弛排列而损坏复合结构和性能。
[0017]本专利技术的UV引发剂包括二苯基碘鎓六氟磷酸盐、4

(苯硫基)苯基二苯基硫六氟磷酸盐、双(4

(二苯基锍)苯基)硫醚

双六氟磷酸盐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优选二苯基碘鎓六氟磷酸盐。
[0018]二苯基碘鎓六氟磷酸盐结构式:
[0019][0020]4‑
(苯硫基)苯基二苯基硫六氟磷酸盐结构式:
[0021][0022]双(4

(二苯基锍)苯基)硫醚

双六氟磷酸盐结构式:
[0023][0024]本专利技术的热固化剂优选三苯基硫鎓六氟锑酸盐,其结构式:
[0025][0026]进一步的,导电剂为球状和/或片状导电粒子,粒径D50小于0.6μm,且上述导电粒子包括银、镍、微粉石墨、炭黑中的至少一种。优选银粉。
[0027]进一步的,导热剂为球形和/或角形导热粒子,粒径D50小于0.6μm;上述导热粒子包括氢氧化铝、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锌、氮化硼、氮化铝、碳化硅、二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优选氧化铝和氮化硼。
[0028]进一步的,色粉包括有机颜料和/或无机颜料。
[0029]优选的,有机颜料包含偶氮类颜料和/或杂环类颜料;具体的,偶氮类颜料包括乙酰基乙酰芳胺、吡唑啉酮、β

萘酚、色酚AS、苯并咪唑酮及缩合型偶氮;杂环类颜料包括:酞菁蓝和酞菁绿、喹吖啶酮类、二噁嗪类、蒽醌衍生物类、苝系颜料、吡咯并吡络二酮(DDP)以及异吲哚啉/异吲哚啉酮系列。无机颜料包含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金属铬酸盐、金属或合金中的至少一种。优选有机色粉,可根据不同颜色选取不同的有机色粉,其中,性价比最高、最常用的是酞菁蓝和酞菁绿。
[0030]有机颜料,分为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ET/环氧树脂超薄复合膜,所述复合膜包括PET基材,及在所述PET基材上的环氧树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PET基材的厚度为3.8

6.0μm,所述环氧树脂层的厚度为0.5

1.5μm,所述复合膜总厚度4.5

7.0μm;以重量份计,所述环氧树脂层的原料包含:环氧树脂100份;增韧橡胶5

20份;热固化剂1

10份;UV引发剂0.1

6份;功能助剂0

100份;其中,所述功能助剂包括导电剂、导热剂和/或色粉;所述热固化剂为硫鎓锑酸盐固化剂;所述UV引发剂包括二苯基碘鎓六氟磷酸盐、4

(苯硫基)苯基二苯基硫六氟磷酸盐、双(4

(二苯基锍)苯基)硫醚

双六氟磷酸盐中至少一种;所述环氧树脂层的原料采用先热固化、后光固化的双固化方式固化定型为上述环氧树脂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ET/环氧树脂超薄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剂为球状和/或片状导电粒子,粒径D50小于0.6μm,且上述导电粒子包括银、镍、微粉石墨、炭黑中的至少一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ET/环氧树脂超薄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剂为球形和/或角形导热粒子,粒径D50小于0.6μm;上述导热粒子包括氢氧化铝、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锌、氮化硼、氮化铝、碳化硅、二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4.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PET/环氧树脂超薄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色粉包括有机颜料和/或无机颜料,其中所述有机颜料包含偶氮类颜料和/或杂环类颜料;所述无机颜料包含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金属铬酸盐、金属或合金中的至少一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ET/环氧树脂超薄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包括脂环族环氧树脂和双酚A型环氧树脂,上述脂环族环氧树脂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重量比为20:80

80:20。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PE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智鹏方旺胜
申请(专利权)人:拓迪新材料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