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柱式提升机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9666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柱式提升机框架,包括立柱单元、若干柱卡单元、若干第一横梁单元以及若干第二横梁单元。其中,立柱单元为开口状的凸字形结构,其为四个且呈四角布置,且相邻的两立柱单元之间呈对称布置;若干柱卡单元自上而下可拆卸安装于立柱单元闭口端的外侧壁;若干第一横梁单元通过螺栓设置于对应的两柱卡单元的第二侧壁之间,并位于左右相邻的两立柱单元之间;若干第二横梁单元沿立柱单元的长度方向间隔横设于对应的两立柱单元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极大地减少装配人员的安装时间,节约了生产制造成本以及人工成本,且易使框架与货架形成整体,融于货架体系中。融于货架体系中。融于货架体系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柱式提升机框架


[0001]本技术涉及仓储物流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立柱式提升机框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内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立体仓储系统,以提供仓库的空间利用率,而提升机框架是立体仓储系统中的常用设备。提升机框架通常由立柱1

、横梁2

、顶层结构3

以及缓冲垫4

等部件组成,如图1~4所示,现有的提升机框架通常采用型材式立柱1

单元作为主体框架,并利用此框架形成单个整体置于货架中与货架对接。
[0003]现有的提升机框架大多以型材式立柱1

为主体框架,例如方管、工字钢等,由于型材式立柱1

的结构复杂且笨重,框架间的横梁2

需要装配人员配合扶助后利用螺栓固定,费时费力,这无疑增大了加工难度以及加工成本。此外,在使用螺栓将横梁2

固定于型材式立柱1

之后,在框架受到震动或长久使用的情况下,螺栓易产生松动,从而会导致横梁2

与型材式立柱1

单元发生脱离,增加提升机框架使用的危险性。
[0004]目前,针对现有的型材式立柱加工难度大、加工成本高以及螺栓易产生松动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立柱式提升机框架,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型材式立柱加工难度大、加工成本高以及螺栓易产生松动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立柱式提升机框架,包括:
[0007]立柱单元,所述立柱单元为开口状的凸字形结构,其为四个且呈四角布置,且相邻的两所述立柱单元之间呈对称布置,所述立柱单元的闭口端侧壁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交替布置的第一连接孔和若干卡槽,其开口端侧壁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第三连接孔;
[0008]若干柱卡单元,若干所述柱卡单元自上而下通过固定单元、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的所述卡槽以及开设于所述柱卡单元的第一侧壁的第二连接孔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立柱单元闭口端的外侧壁;
[0009]若干第一横梁单元,若干所述第一横梁单元通过螺栓设置于对应的两所述柱卡单元的第二侧壁之间,并位于左右相邻的两所述立柱单元之间;
[0010]若干第二横梁单元,若干所述第二横梁单元沿所述立柱单元的长度方向间隔横设于对应的两所述立柱单元之间,且其两端通过螺栓以及对应的所述第连接孔固定设置于前后相邻的两所述立柱单元的开口端。
[0011]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立柱式提升机框架中,所述第一横梁单元与所述第二横梁单元错位布置。
[0012]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立柱式提升机框架中,所述第二横梁单元包括:
[0013]横梁元件,所述横梁元件的两端通过螺栓以及对应的所述第三连接孔固定设置于前后相邻的两所述立柱单元的开口端。
[0014]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立柱式提升机框架中,所述第二横梁单元还包括:
[0015]至少两垫块,两所述垫块对应设置于所述横梁元件的两端与所述立柱单元的开口端的侧壁之间,用于使所述横梁元件紧密设置于所述立柱单元的开口端。
[0016]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立柱式提升机框架中,还包括:
[0017]若干斜撑单元,若干所述斜撑单元倾斜设置于对应的两所述立柱单元之间,其两端通过螺栓以及对应的所述第三连接孔固定设置于前后相邻的两所述立柱单元的开口端。
[0018]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立柱式提升机框架中,所述柱卡单元包括:
[0019]板元件,所述板元件的横截面呈L形,且其一侧壁间隔开设有若干第二连接孔;
[0020]卡扣元件,所述卡扣元件设置于所述板元件的侧壁,所述卡扣元件的底部开设有支撑槽,所述卡扣元件用于和所述卡槽配合连接。
[0021]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立柱式提升机框架中,所述立柱单元包括:
[0022]若干支撑元件,若干所述支撑元件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卡槽的下侧,并与所述支撑槽相对应且配合连接。
[0023]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立柱式提升机框架中,所述立柱单元还包括:
[0024]若干第一限位槽元件,若干所述第一限位槽元件设置于所述立柱单元的远离所述柱卡单元的侧壁,并围绕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布置;
[0025]所述柱卡单元还包括:
[0026]若干第二限位槽元件,若干所述第二限位槽元件设置于所述柱卡单元的远离所述立柱单元的一侧壁,并围绕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孔布置;
[0027]所述固定单元包括:
[0028]第三固定元件,所述第三固定元件的第一端依次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孔以及所述第一连接孔布置,其靠近所述第二连接孔的一侧开设有若干第三限位槽元件,所述第三限位槽元件与所述第二限位槽元件相对应布置;
[0029]第四固定元件,所述第四固定元件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内,并螺纹套设所述第三固定元件的第一端布置,所述第四固定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立柱单元的远离所述柱卡单元的侧壁相抵接;
[0030]若干第一限位元件,若干所述第一限位元件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三限位槽元件元件内,并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限位槽元件相对应设置;
[0031]若干第二限位元件,若干所述第二限位元件沿所述第四固定元件的周向设置于所述第四固定元件的第二端靠近所述立柱单元的侧壁,并与所述第一限位槽元件相对应布置,用于配合所述第一限位槽元件对所述第四固定元件进行限位。
[0032]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立柱式提升机框架中,所述第四固定元件包括:
[0033]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内部,并螺纹套设所述第三固定元件的第一端;
[0034]限位套,所述限位套套设于所述螺纹套的第一端,并与所述立柱单元的远离所述柱卡单元的侧壁抵接。
[0035]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立柱式提升机框架中,所述第一限位元件包括:
[0036]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三限位槽元件内,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三限位槽元件的底壁固定连接;
[0037]调节柱,所述调节柱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三限位槽元件内,其第一端与所述限位弹簧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0038]限位球,所述限位球设置于所述调节柱的第二端。
[0039]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40]本技术的一种立柱式提升机框架,采用货架式立柱作为提升机框架的主体,并通过柱卡单元卡进立柱单元,以将横梁单元架设于两立柱单元之间,不需要装配人员配合扶助,极大地减少装配人员的安装时间,节约了生产制造成本以及人工成本,且易使框架与货架形成整体,融于货架体系中。
附图说明
[0041]图1为本技术的现有的提升机框架的侧视图;
[0042]图2为本技术的现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柱式提升机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单元(100),所述立柱单元(100)为开口状的凸字形结构,其为四个且呈四角布置,且相邻的两所述立柱单元(100)之间呈对称布置,所述立柱单元(100)的闭口端侧壁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交替布置的第一连接孔(110)和若干卡槽(120),其开口端侧壁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第三连接孔(130);若干柱卡单元(200),若干所述柱卡单元(200)自上而下通过固定单元(300)、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孔(110)、对应的所述卡槽(120)以及开设于所述柱卡单元(200)的第一侧壁的第二连接孔(210)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立柱单元(100)闭口端的外侧壁;若干第一横梁单元(400),若干所述第一横梁单元(400)通过螺栓设置于对应的两所述柱卡单元(200)的第二侧壁之间,并位于左右相邻的两所述立柱单元(100)之间;若干第二横梁单元(500),若干所述第二横梁单元(500)沿所述立柱单元(100)的长度方向间隔横设于对应的两所述立柱单元(100)之间,且其两端通过螺栓以及对应的所述第三连接孔(130)固定设置于前后相邻的两所述立柱单元(100)的开口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式提升机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单元(400)与所述第二横梁单元(500)错位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式提升机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单元(500)包括:横梁元件(510),所述横梁元件(510)的两端通过螺栓以及对应的所述第三连接孔(130)固定设置于前后相邻的两所述立柱单元(100)的开口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柱式提升机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单元(500)还包括:至少两垫块(520),两所述垫块(520)对应设置于所述横梁元件(510)的两端与所述立柱单元(100)的开口端的侧壁之间,用于使所述横梁元件(510)紧密设置于所述立柱单元(100)的开口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式提升机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斜撑单元(600),若干所述斜撑单元(600)倾斜设置于对应的两所述立柱单元(100)之间,其两端通过螺栓以及对应的所述第三连接孔(130)固定设置于前后相邻的两所述立柱单元(100)的开口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式提升机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卡单元(200)包括:板元件(220),所述板元件(220)的横截面呈L形,且其一侧壁间隔开设有若干第二连接孔(210);卡扣元件(230),所述卡扣元件(230)设置于所述板元件(220)的侧壁,所述卡扣元件(230)的底部开设有支撑槽,所述卡扣元件(230)用于和所述卡槽(120)配合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柱式提升机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单元(100)包括:若干支撑元件(1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云龙黄晓明刘法宝
申请(专利权)人:隆链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