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9359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属于骨科植入物技术领域,所述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主体框,融合器主体框的上方和/或下方设有撑开体,融合器主体框内左右并列设置有两套撑开结构,两套撑开结构其中一套与撑开体的左侧驱动连接,另一套与撑开体的右侧驱动连接,以通过两套撑开结构分别调节撑开体左侧或右侧撑开高度,撑开结构中至少一套撑开结构包括驱动轴和套设在驱动轴上由驱动轴驱动连接可沿融合器主体框的长度方向移动的推块,推块和撑开体之间设置有连杆,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推块和撑开体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撑开椎间融合器能够治疗椎间盘侧凸,实现解除压迫,恢复椎节的高度与张力,恢复脊椎生理曲度,保障脊柱稳定。脊柱稳定。脊柱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撑开椎间融合器


[0001]本技术涉及骨科植入物
,特别是指一种可撑开椎间融合器。

技术介绍

[0002]腰椎椎间融合术能有效的治疗腰椎退变和不稳等特征,它可以融合上下椎体,维持椎间隙高度,减轻神经根压力,维持脊柱稳定。其临床效果满意,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
[0003]近年来随着临床应用的推广和理论研究的进步,逐渐发现常规融合器尚存在一定不足,如椎间植入物的自稳性能较差,椎体融合术后腰椎生理前凸恢复不理想等问题。
[0004]为解决这些问题,目前是采用一种可撑开形式的椎间融合器,现有市面上的可撑开椎间融合器虽然可以有效的保证椎间隙高度,减轻由椎体带来压迫的病症,但基本都为前后侧撑开,在治疗椎间盘侧凸等病症时存在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治疗椎间盘侧凸的可撑开椎间融合器。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主体框,所述融合器主体框的上方和/或下方设有撑开体,其中:
[0008]所述融合器主体框内左右并列设置有两套撑开结构,两套撑开结构其中一套与所述撑开体的左侧驱动连接,另一套与所述撑开体的右侧驱动连接,以通过两套撑开结构分别调节所述撑开体左侧或右侧撑开高度,所述撑开结构中至少一套撑开结构包括驱动轴和套设在所述驱动轴上由所述驱动轴驱动连接可沿所述融合器主体框的长度方向移动的推块,所述推块和所述撑开体之间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推块和撑开体铰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撑开体和所述连杆之间、所述推块和所述连杆之间两者其中至少有一个为多自由度铰接结构,所述多自由度铰接结构使得连杆相对融合器主体框在竖向方向前后摆动、撑开体相对推块在竖向方向左右摆动。
[0010]进一步的,所述撑开体和所述连杆之间为多自由度铰接结构,所述多自由度铰接结构使连杆相对撑开体在竖向方向前后摆动、以及使撑开体相对连杆在竖向方向左右摆动;
[0011]或者,所述推块和所述连杆之间为多自由度铰接结构,所述多自由度铰接结构使连杆相对推块在竖向方向前后摆动、以及使连杆相对推块在竖向方向左右摆动。
[0012]进一步的,所述撑开体的侧面固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转轴,所述转轴上转动装配有铰接块,所述连杆的上端与所述铰接块铰接,以使撑开体与连杆之间形成所述多自由度铰接结构;
[0013]或者,所述撑开体的侧面转动装配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转轴,所述转轴上固设
有铰接块,所述连杆的上端与所述铰接块铰接,以使撑开体与连杆之间形成所述多自由度铰接结构;
[0014]或者,所述连杆的上端和所述撑开体的侧面球铰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撑开体的侧面设置有凹槽,所述铰接块位于所述凹槽处。
[0016]进一步的,所述撑开体包括位于所述融合器主体框上方的上撑开体,其中一套撑开结构包括第一驱动轴和套设在所述第一驱动轴上由所述第一驱动轴驱动连接可沿所述第一驱动轴的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一推块,另一套撑开结构包括第二驱动轴和套设在所述第二驱动轴上由所述第二驱动轴驱动连接可沿所述第二驱动轴的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二推块,所述连杆包括铰接设置在所述第一推块和上撑开体一侧之间的第一上连杆、以及铰接设置在所述第二推块和上撑开体另一侧之间的第二上连杆;
[0017]和/或,所述撑开体包括位于所述融合器主体框下方的下撑开体,其中一套撑开结构包括第三驱动轴和套设在所述第三驱动轴上由所述第三驱动轴驱动连接可沿所述第三驱动轴的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三推块,另一套撑开结构包括第四驱动轴和套设在所述第四驱动轴上由所述第四驱动轴驱动连接可沿所述第四驱动轴的长度方向移动的第四推块,所述连杆包括铰接设置在所述第三推块和下撑开体一侧之间的第一下连杆、以及铰接设置在所述第四推块和下撑开体另一侧之间的第二下连杆。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轴和第三驱动轴为同一驱动轴,所述第一推块和第三推块为同一推块,所述第二驱动轴和第四驱动轴为同一驱动轴,所述第二推块和第四推块为同一推块。
[0019]进一步的,所述融合器主体框的后部并列设有用于分别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的后端的一对驱动轴后安装孔,所述融合器主体框的前部并列设有一对用于分别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的前端的一对驱动轴前安装孔,各驱动轴上均固设有推块阶梯,各驱动轴上的推块均位于所述推块阶梯的前方或后方。
[002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轴上的推块的数量和推块阶梯的数量均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驱动轴的前部和后部;
[0021]所述第二驱动轴上的推块的数量和推块阶梯的数量均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驱动轴的前部和后部。
[0022]进一步的,所述可撑开椎间融合器未撑开时,所述撑开体的前端点位于所述可撑开椎间融合器总长的1/2

1/3处。
[0023]进一步的,所述撑开体的外表面设有沿所述融合器主体框的前端向后端逐渐降低的斜面,该斜面的倾斜角度为1

7度。
[0024]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本技术的可撑开椎间融合器,融合器主体框内左右并列设置有用于分别调节撑开体左侧或右侧撑开高度的两套撑开结构,不仅可以使撑开体平行撑开,还可以使撑开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被撑开,能够治疗椎间盘侧凸,实现解除压迫,恢复椎节的高度与张力,恢复脊椎生理曲度,保障脊柱稳定,融合器固定性好,融合性佳,满足临床要求。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并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侧视图,
(b)为侧剖视图;
[0027]图2为本技术可撑开椎间融合器撑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左侧撑开右侧未撑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后视图,(b)为后剖视图;
[0029]图4为本技术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右侧撑开左侧未撑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后视图,(b)为后剖视图;
[0030]图5为本技术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左右侧平行撑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本技术可撑开椎间融合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本技术可撑开椎间融合器中融合器主体框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8为本技术可撑开椎间融合器中撑开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9为本技术可撑开椎间融合器中驱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0为本技术可撑开椎间融合器中推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1为本技术可撑开椎间融合器中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2为本技术可撑开椎间融合器中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3为本技术可撑开椎间融合器中旋转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为使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融合器主体框,所述融合器主体框的上方和/或下方设有撑开体,其中:所述融合器主体框内左右并列设置有两套撑开结构,两套撑开结构其中一套与所述撑开体的左侧驱动连接,另一套与所述撑开体的右侧驱动连接,以通过两套撑开结构分别调节所述撑开体左侧或右侧撑开高度,所述撑开结构中至少一套撑开结构包括驱动轴和套设在所述驱动轴上由所述驱动轴驱动连接可沿所述融合器主体框的长度方向移动的推块,所述推块和所述撑开体之间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推块和撑开体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体和所述连杆之间、所述推块和所述连杆之间两者其中至少有一个为多自由度铰接结构,所述多自由度铰接结构使得连杆相对融合器主体框在竖向方向前后摆动、撑开体相对推块在竖向方向左右摆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体和所述连杆之间为多自由度铰接结构,所述多自由度铰接结构使连杆相对撑开体在竖向方向前后摆动、以及使撑开体相对连杆在竖向方向左右摆动;或者,所述推块和所述连杆之间为多自由度铰接结构,所述多自由度铰接结构使连杆相对推块在竖向方向前后摆动、以及使连杆相对推块在竖向方向左右摆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体的侧面固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转轴,所述转轴上转动装配有铰接块,所述连杆的上端与所述铰接块铰接,以使撑开体与连杆之间形成所述多自由度铰接结构;或者,所述撑开体的侧面转动装配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转轴,所述转轴上固设有铰接块,所述连杆的上端与所述铰接块铰接,以使撑开体与连杆之间形成所述多自由度铰接结构;或者,所述连杆的上端和所述撑开体的侧面球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体的侧面设置有凹槽,所述铰接块位于所述凹槽处。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体包括位于所述融合器主体框上方的上撑开体,其中一套撑开结构包括第一驱动轴和套设在所述第一驱动轴上由所述第一驱动轴驱动连接可沿所述第一驱动轴的长度方向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强许书富马信龙程磊董骧甄超张勋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天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