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耸塔状结构箍筋吊装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9197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耸塔状结构箍筋吊装工装,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垫片,且底板的一侧设置有纵向主梁,且底板的另一侧设置有横向腹杆,所述横向腹杆与纵向主梁呈九十度角,所述底板的上端四角处设置有吊杆,且底板的上端中部并列纵向设置有四个中竖杆,所述底吊孔内部设置有拉力链,四个所述吊杆上连接有平衡拉链。本设计解决了高耸塔状结构剪力墙箍筋绑扎箍筋种类多,塔内施工平台面积小无法满足多型号箍筋筋摆放的难题,制作箍筋吊装工装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成本较低,有效提高了剪力墙钢筋的施工效率,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节约了经济和时间成本,适宜在建筑行业进行推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耸塔状结构箍筋吊装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建设
,具体是一种高耸塔状结构箍筋吊装工装。

技术介绍

[0002]当下社会工程建造技术日趋进步,伴随人口增长给土地利用率带来的巨大压力,房屋建筑由低矮平面形逐渐转变为高耸塔状的建筑形式,与此同时高耸塔状建筑形式的剪力墙结构施工,也浮现出了相关施工难题。
[0003]在高耸塔状结构施工过程中,高耸塔状结构剪力墙均为约束性边缘构件,墙壁厚度大,箍筋复杂繁多,且塔体内部临时施工平台空间小,临时施工平台无法满足各种类型箍筋正常绑扎的摆放需求,不能同时满足多区域结构构件钢筋安装,导致钢筋施工工效低。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高耸塔状结构箍筋吊装工装,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耸塔状结构箍筋吊装工装,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高耸塔状结构箍筋吊装工装,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垫片,且底板的一侧设置有纵向主梁,且底板的另一侧设置有横向腹杆,所述横向腹杆与纵向主梁呈九十度角,所述底板的上端四角处设置有吊杆,且底板的上端中部并列纵向设置有四个中竖杆,所述底板的中部设置有底吊孔,所述底吊孔内部设置有拉力链,四个所述吊杆上连接有平衡拉链,所述平衡拉链的另一端固定在拉力链上,所述拉力链的上端设置有吊环,所述吊环的上端设置有重量测量拉力器,纵向相邻的吊杆之间设置有两个边竖杆。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竖杆、边竖杆和吊杆的内侧均设置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与垫片均为橡胶材质的构件。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的下端设置有移动轮,且底板的一端设置有推杆,所述移动轮共设置有六个。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平衡拉链通过边吊孔与吊杆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纵向主梁、中竖杆、横向腹杆、边竖杆和吊杆均为工字钢材质的构件,所述纵向主梁的长度为3m,所述中竖杆、横向腹杆、边竖杆和吊杆的长度为1.2m。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设计解决了高耸塔状结构剪力墙箍筋绑扎箍筋种类多,塔内施工平台面积小无法满足多型号箍筋筋摆放的难题,制作箍筋吊装工装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成本较低,有效提高了剪力墙钢筋的施工效率,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节约了经济和时间成本,在底板和竖杆上设置垫片和防护层,起到防护箍筋的作用,同时,利用拉力链和平衡拉链保证吊装工装
拉力均匀,防止向一侧倾斜,设置了重量测量拉力器能够检测吊装工装上的总重量,安全性得到了保障,适宜在建筑行业进行推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一种高耸塔状结构箍筋吊装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一种高耸塔状结构箍筋吊装工装中的侧视图;
[0015]图3为一种高耸塔状结构箍筋吊装工装中平衡拉链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底板;2、垫片;3、纵向主梁;4、中竖杆;5、防护层;6、移动轮;7、横向腹杆;8、边竖杆;9、吊杆;10、边吊孔;11、底吊孔;12、拉力链;13、推杆;14、平衡拉链;15、吊环;16、重量测量拉力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高耸塔状结构箍筋吊装工装,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垫片2,且底板1的一侧设置有纵向主梁3,且底板1的另一侧设置有横向腹杆7,横向腹杆7与纵向主梁3呈九十度角,形成矩形承载骨架,底板1的上端四角处设置有吊杆9,且底板1的上端中部并列纵向设置有四个中竖杆4,底板1的中部设置有底吊孔11,底吊孔11内部设置有拉力链12,纵向相邻的吊杆9之间设置有两个边竖杆8,设置中竖杆4、边竖杆8和吊杆9能够限制住箍筋的位置,避免箍筋滑动发生掉落。
[0019]中竖杆4、边竖杆8和吊杆9的内侧均设置有防护层5,防护层5与垫片2均为橡胶材质的构件,减少箍筋与底板1、中竖杆4、边竖杆8和吊杆9之间的摩擦,起到防护箍筋的作用。
[0020]底板1的下端设置有移动轮6,且底板1的一端设置有推杆13,移动轮6共设置有六个,便于工作人员在地面移动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0021]四个吊杆9上连接有平衡拉链14,平衡拉链14的另一端固定在拉力链12上,拉力链12的上端设置有吊环15,吊环15的上端设置有重量测量拉力器16,平衡拉链14通过边吊孔10与吊杆9固定连接,利用拉力链12和平衡拉链14保证吊装工装拉力均匀,防止向一侧倾斜,设置重量测量拉力器16,能够检测吊装工装上的总重量,安全性得到了保障。
[0022]使用12#工字钢作为主要材料制作不同规格箍筋吊装工装,其中由2根长度为3m的工字钢做纵向主梁3、4根长度为1.2m工字钢做横向腹杆7,从而形成矩形承载骨架,然后在纵向主梁3与横向腹杆7连接节点部位竖向焊接1.2m工字钢做边吊杆9,实际应用可根据剪力墙箍筋尺寸确定工装结构尺寸,在骨架四个角点吊杆9顶端部位设置吊孔10进行吊装,吊装过程中工装中竖杆4、边竖杆8和吊杆9可以限制箍筋滑动避免发生掉落,工装高度考虑骨架自身承载量、临时施工平台限重及施工人员施工便捷性确定为1.2m,该工装可以摆放剪力墙各类型箍筋,由施工人员在地面半成品堆放区将暗柱构件的所有型号箍筋按照箍筋绑扎的相反顺序预先将箍筋拼装在工装上,由塔吊将摆满箍筋的骨架吊装至塔内临时施工平台,再将骨架上箍筋按照顺序从骨架取下依次绑扎,通过配备一定数量的工装,部分人员在
料区进行提前归类码放,另一部分人员在结构施工区域进行绑扎,从而依次形成循环,可利用有限的临时作业平台实现多区域同时进行钢筋绑扎,极大提高施工工效。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2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耸塔状结构箍筋吊装工装,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垫片(2),且底板(1)的一侧设置有纵向主梁(3),且底板(1)的另一侧设置有横向腹杆(7),所述横向腹杆(7)与纵向主梁(3)呈九十度角,所述底板(1)的上端四角处设置有吊杆(9),且底板(1)的上端中部并列纵向设置有四个中竖杆(4),所述底板(1)的中部设置有底吊孔(11),所述底吊孔(11)内部设置有拉力链(12),四个所述吊杆(9)上连接有平衡拉链(14),所述平衡拉链(14)的另一端固定在拉力链(12)上,所述拉力链(12)的上端设置有吊环(15),所述吊环(15)的上端设置有重量测量拉力器(16),纵向相邻的吊杆(9)之间设置有两个边竖杆(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耸塔状结构箍筋吊装工装,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伟善黄俊溪刘森梁晓波扶杰毛巍计世奇李霞宋骁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