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云协同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控制系统、方法及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69180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云协同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控制系统、方法及介质,属于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包括:接收用户车辆充电意图请求数据时,获取所述用户车辆充电意图请求数据中的用户车辆充电意图数据;根据所述用户车辆充电意图数据和充电站网络地图确定最优充电地点和电池充电管理策略数据。本专利提供一种车云协同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控制系统、方法及介质,不需耗费大量的调研人力与时间,仅依托终端用户的用车经验与充电数据,即可建立真实、可信的充电站网络地图,从而为用户提供最优的充电桩选择方案,提高了用户体验,同时根据充电桩安全等级进行保护控制,提升了充电安全性。提升了充电安全性。提升了充电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云协同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控制系统、方法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云协同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控制系统、方法及介质,属于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充电站行业处于快速增长期,充电桩数量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然而充电桩产品相对技术门槛低,涉及的厂家众多,目前市场上的充电桩质量稂莠不齐,因充电桩失控导致的充电起火事件时有发生。部分充电站因缺少运营维护,常年失修,易引起前往充电的用户抱怨。同时,虽然国家已出台充电标准,但由于充电桩厂家繁多,型式各样,开发的标准和理念各异,与车辆存在的兼容匹配性问题也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
[0003]因此,如何建立起市场端完备的充电桩“档案”,为用户提供最优的充电方案指导,将成为各企业竞争的领域之一。此外,如何有效辨识发生过安全性问题的充电桩,在充电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充电保护控制,也是行业的一大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因充电桩无法工作或充电慢而引起前往充电的用户的抱怨,以及在充电过程中因充电桩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云协同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管控云平台、数字孪生平台、互联网服务网关、车联网网关和车辆终端,其中:所述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管控云平台用于接收充电桩模型数据及充电站模型数据建立充电站网络地图,还用于接收用户车辆充电意图请求数据时并根据所述充电站网络地图确定最优充电地点和电池充电管理策略数据发送至互联网服务网关;所述数字孪生平台用于接收车联网网关传递的实时数据,将实际车辆终端从物理空间映射到虚拟空间形成虚拟车辆终端,还用于通过所述互联网服务网关完成与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管控云平台之间数据的双向传递,还用于将所述最优充电地点和电池充电管理策略数据发送车联网网关;所述互联网服务网关用于实现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管控云平台和数字孪生平台的服务化封装与信息交互;所述车联网网关用于获取车辆终端中的充电和电池相关数据,并将获取的数据传递至数字孪生平台,还用于接收数字孪生平台的最优充电地点和电池充电管理策略数据,并通过数据接口传递至对应的设备;所述车辆终端用于获取充电和电池相关数据,并将获取的数据传递至车联网网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云协同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用于通过充电APP获取车主的电动汽车车辆充电数据,并将获取的数据传递至车联网网关,所述车联网网关还用于获取移动终端中的车主的电动汽车车辆充电数据,并将获取的数据传递至数字孪生平台,所述数字孪生平台还用于接收车联网网关传递的车主的电动汽车车辆充电数据通过互联网服务网关传递至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管控云平台,所述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管控云平台还用于根据车主的电动汽车车辆充电数据确定充电桩数据及充电站数据对充电站网络地图进行优化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云协同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联网网关还用于车辆终端进行身份识别与验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云协同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终端至少包括:充电桩模型、显示模块、充电站模型、电池管理系统和充电控制模块,所述充电站模型至少包括:充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春洋荣常如孙焕丽刘轶鑫马腾翔李雪张志潘垂宇牛春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