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8673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在阴影区域中存在平行光透射率均匀的深色部,因此,能够抑制阴影区域中的颜色不均匀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具有一端和位于一端的相反侧的另一端,另一端的厚度大于一端的厚度,将中间膜配置在基于JIS R3202:1996的两片透明玻璃之间而得到夹层玻璃X,对于得到的夹层玻璃X测定特定的平行光透射率时,中间膜具有:平行光透射率从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连续地减少,并且平行光透射率的变化比例的绝对值超过0.3%/mm的渐变部;比渐变部更靠近一端侧,并且平行光透射率为60%以上的透明部;以及比渐变部更靠近另一端侧,并且包含一个以上的平行光透射率的变化比例的绝对值为0.3%/mm以下的地点A的深色部。的深色部。的深色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得到夹层玻璃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了所述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

技术介绍

[0002]夹层玻璃即使受到外部冲击而破损,玻璃的碎片的飞散量也较少,安全性优异。因此,所述夹层玻璃被广泛用于汽车、铁路车辆、飞机、船舶及建筑物等。所述夹层玻璃通过在一对玻璃板之间夹入中间膜而制造。中间膜,例如可通过下述的专利文献1所述的方法(导管法)和下述的专利文献2所述的方法(Feed Block法)等而制备。
[0003]此外,作为车辆中使用的所述夹层玻璃,已知有平视显示器(HUD)。在HUD的情况下,能够在车辆的挡风玻璃上显示作为车辆的行驶数据的速度等测量信息等,驾驶员能够以在挡风玻璃的前方映出显示的方式进行识别。
[0004]所述HUD中,存在测量信息等看到重影这样的问题。
[0005]为了抑制重影,使用了楔形中间膜。此外,如专利文献3所述那样,从设计性和遮光性等观点出发,楔形中间膜中,有时设置有阴影区域。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

231521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WO2009/001856A1
[0010]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

13048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1]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2]阴影区域中,通常为了改变颜色和可见光线透射率而使用着色剂。然而,在以往的楔形中间膜中,随着中间膜的厚度变化,包含着色剂的着色层的厚度也发生变化。因此,以往的楔形中间膜中,阴影区域中,不存在平行光透射率均匀的区域,在着色层的厚度较大的部分中,易于发生颜色不均匀。
[0013]特别是,如车顶部一体型挡风玻璃中使用的中间膜那样,在宽度较大的中间膜中,易于在阴影区域中发生颜色不均匀。
[001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在阴影区域中存在平行光透射率均匀的深色部,因此,能够抑制阴影区域中的颜色不均匀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
[0015]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广泛方案,提供一种夹层玻璃用中间膜(本说明书中,“夹层玻璃用中间膜”有时简称为“中间膜”),其具有一端,并且在所述一端的相反侧具有另一端,所述另一端的厚度大于所述一端的厚度,将中间膜配置在基于JIS R3202:1996的两片透明玻璃之间而得到夹层玻璃X,针对得到的夹层玻璃X测定下述的平行光透射率时,中间膜具有:从所
述一端侧朝向所述另一端侧平行光透射率连续地减少,并且平行光透射率的变化比例的绝对值超过0.3%/mm的渐变部;比所述渐变部更靠近所述一端侧,并且平行光透射率为60%以上的透明部;以及比所述渐变部更靠近所述另一端侧,并且包含一个以上的平行光透射率的变化比例的绝对值为0.3%/mm以下的地点A的深色部。
[0017]平行光透射率的测定:以从所述一端朝向所述另一端为2cm的位置作为起点,从所述起点出发朝向所述另一端以1cm的间隔选择多个地点A。对各地点A处的夹层玻璃X的平行光透射率进行测定。将x轴方向设为“距所述一端的距离”,将y轴方向设为“平行光透射率”,基于一个地点A与在连接所述一端和所述另一端的方向上的两侧距该地点A为1cm的两个地点构成的3个地点,制成2cm的区域中的近似直线。将由近似直线求得的平行光透射率的变化比例的绝对值设为所述一个地点A处的“平行光透射率的变化比例的绝对值”。针对各个地点A求得“平行光透射率的变化比例的绝对值”。
[0018]本专利技术的中间膜的一个特定方案中,连接所述一端和所述另一端的方向上的所述深色部的距离相对于连接所述一端和所述另一端的方向上的中间膜的距离的比为0.05以上。
[0019]本专利技术的中间膜的一个特定方案中,连接所述一端和所述另一端的方向上的所述深色部的距离为50mm以上。
[0020]本专利技术的中间膜的一个特定方案中,中间膜具有厚度均匀部分,该厚度均匀部分在连接所述一端和所述另一端的方向上每10cm的距离范围中厚度变化不超过10μm,所述厚度均匀部分相比于所述一端和所述另一端的中央的位置更靠近所述另一端侧。
[0021]本专利技术的中间膜的一个特定方案中,所述渐变部和所述深色部分别具有包含着色剂的着色层,中间膜的厚度方向的表面与所述着色层的厚度方向的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10μm以上。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广泛方案,提供一种夹层玻璃,其具备:第1夹层玻璃部件;第2夹层玻璃部件;以及所述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在所述第1夹层玻璃部件和所述第2夹层玻璃部件之间配置有所述夹层玻璃用中间膜。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广泛方案,提供一种夹层玻璃,其具有一端,并且在所述一端的相反侧具有另一端,所述另一端的厚度大于所述一端的厚度,所述夹层玻璃具备第1夹层玻璃部件、第2夹层玻璃部件以及中间膜,在所述第1夹层玻璃部件和所述第2夹层玻璃部件之间配置有所述中间膜,针对夹层玻璃测定下述的平行光透射率时,夹层玻璃具有:从所述一端侧朝向所述另一端侧平行光透射率连续地减少,并且平行光透射率的变化比例的绝对值超过0.3%/mm的渐变部;比所述渐变部更靠近所述一端侧,并且平行光透射率为60%以上的透明部;以及比所述渐变部更靠近所述另一端侧,并且包含一个以上的平行光透射率的变化比例的绝对值为0.3%/mm以下的地点A的深色部。
[0024]平行光透射率的测定:以从所述一端朝向所述另一端为2cm的位置作为起点,从所述起点出发朝向所述另一端以1cm的间隔选择多个地点A。对于各地点A处的夹层玻璃的平行光透射率进行测定。将x轴方向设为“距所述一端的距离”,将y轴方向设为“平行光透射率”,基于一个地点A与在连接所述一端和所述另一端的方向上的两侧距该地点A为1cm的两个地点构成的3个地点,制成2cm的区域中的近似直线。将由近似直线求得的平行光透射率的变化比例的绝对值设为所述一个地点A处的“平行光透射率的变化比例的绝对值”。针对
各个地点A求得“平行光透射率的变化比例的绝对值”。
[0025]专利技术效果
[0026]本专利技术的中间膜具有一端,并且在所述一端的相反侧具有另一端,所述另一端的厚度大于所述一端的厚度。将本专利技术的中间膜配置在基于JIS R3202:1996的两片透明玻璃之间而得到夹层玻璃X,对于得到的夹层玻璃X测定所述的平行光透射率。本专利技术的中间膜具有以下的(1)~(3)的各部。(1)从所述一端侧朝向所述另一端侧平行光透射率连续地减少,并且平行光透射率的变化比例的绝对值超过0.3%/mm的渐变部。(2)比所述渐变部更靠近所述一端侧,并且平行光透射率为60%以上的透明部。(3)比所述渐变部更靠近所述另一端侧,并且包含一个以上的平行光透射率的变化比例的绝对值为0.3%/mm以下的地点A的深色部。本专利技术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中,由于具备所述构成,因此在阴影区域中存在平行光透射率均匀的深色部,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具有一端,并且在所述一端的相反侧具有另一端,所述另一端的厚度大于所述一端的厚度,将中间膜配置在基于JIS R3202:1996的两片透明玻璃之间而得到夹层玻璃X,针对得到的夹层玻璃X测定下述的平行光透射率时,中间膜具有:从所述一端侧朝向所述另一端侧平行光透射率连续地减少,并且平行光透射率的变化比例的绝对值超过0.3%/mm的渐变部;比所述渐变部更靠近所述一端侧,并且平行光透射率为60%以上的透明部;以及比所述渐变部更靠近所述另一端侧,并且包含一个以上的平行光透射率的变化比例的绝对值为0.3%/mm以下的地点A的深色部,平行光透射率的测定:以从所述一端朝向所述另一端为2cm的位置作为起点,从所述起点出发朝向所述另一端以1cm的间隔选择多个地点A,对各地点A处的夹层玻璃X的平行光透射率进行测定,将x轴方向设为“距所述一端的距离”,将y轴方向设为“平行光透射率”,基于一个地点A与在连接所述一端和所述另一端的方向上的两侧距该地点A为1cm的两个地点构成的3个地点,制成2cm的区域中的近似直线,将由近似直线求得的平行光透射率的变化比例的绝对值设为所述一个地点A处的“平行光透射率的变化比例的绝对值”,针对各个地点A求得“平行光透射率的变化比例的绝对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中,连接所述一端和所述另一端的方向上的所述深色部的距离相对于连接所述一端和所述另一端的方向上的中间膜的距离的比为0.05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中,连接所述一端和所述另一端的方向上的所述深色部的距离为50mm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中,中间膜具有厚度均匀部分,该厚度均匀部分在连接所述一端和所述另一端的方向上每10cm的距离范围中厚度变化不超过10μm,所述厚度均匀部分相比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田润乾浩彰
申请(专利权)人: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