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8529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17
一种二次电池,具备:电池元件,包括隔着隔膜彼此对置的正极及负极;正极端子,在该正极与负极对置的一侧连接于正极;负极端子,在该负极与正极对置的一侧连接于负极,且,配置于不与正极端子对置的位置;及多孔部件,配置于被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夹着的区域。被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夹着的区域。被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夹着的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二次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0002]由于手机等各种电子设备的普及,作为小型、轻量,并且可以获得高能量密度的电源,正在开发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具备正极及负极、以及作为液体的电解质的电解液。
[0003]由于二次电池的构成会影响电池特性,因此针对该二次电池的构成进行了各种探讨。具体而言,为了获得优异的循环特性,在具备扁平截面形状的卷绕电极体的二次电池中,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的附近分别设有台阶缓冲部件(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

20651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虽然为了改善二次电池的电池特性进行了各种探讨,但该二次电池的循环特性仍然不足,因此仍具有改善的空间。
[0008]本技术是鉴于该问题点而完成的,因此其旨在提供一种可以获得优异的循环特性的二次电池。
[0009]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具备:电池元件,包括隔着隔膜彼此对置的正极及负极;正极端子,在该正极与负极对置的一侧连接于正极;负极端子,在该负极与正极对置的一侧连接于负极,且,配置于不与正极端子对置的位置;及多孔部件,配置于被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夹着的区域。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正极及负极隔着隔膜彼此对置,在该正极与负极对置的一侧,正极端子连接于正极,在该负极与正极对置的一侧上不与正极端子对置的位置处,负极端子连接于负极,多孔部件配置于被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夹着的区域,因此,能够获得优异的循环特性。
[0011]需要说的是,本技术的效果并不一定限定于在此所说明的效果,也可以为与后述的本技术相关的一系列效果中的任意一种效果。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示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二次电池的构成的立体图。
[0013]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电池元件的构成的剖视图。
[0014]图3是示意性示出图1所示的电池元件的构成的另一剖视图。
[0015]图4是放大示出图2所示的电池元件的构成的剖视图。
[0016]图5是放大示出图4所示的隔膜的构成的剖视图。
[0017]图6是放大示出图2所示的电池元件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剖视图。
[0018]图7是放大示出比较例的二次电池的构成的剖视图。
[0019]图8是示出变型例1的二次电池的构成的剖视图。
[0020]图9是示出变型例2的二次电池的构成的剖视图。
[0021]图10是示出变型例3的二次电池的构成的剖视图。
[0022]图11是示出二次电池的应用例(电池包)的构成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参考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的是,说明顺序如下所述。
[0024]1.二次电池
[0025]1‑
1.构成
[0026]1‑
2.动作
[0027]1‑
3.制造方法
[0028]1‑
4.作用及效果
[0029]2.变型例
[0030]3.二次电池的用途
[0031]<1.二次电池>
[0032]首先,对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进行说明。
[0033]在此所说明的二次电池是利用电极反应物质的吸留及释放来获得电池容量的二次电池,具备正极及负极、以及电解液。在该二次电池中,为了防止充电期间电极反应物质意外析出至负极的表面,使该负极的充电容量大于正极的放电容量。即,设置负极的每单位面积的电化学容量大于正极的每单位面积的电化学容量。
[0034]电极反应物质的种类不受特别限定,具体为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等轻金属。碱金属为锂、钠及钾等,并且,碱土金属为铍、镁及钙等。
[0035]下面,将列举电极反应物质为锂的例子。利用锂的吸留及释放来获得电池容量的二次电池即为所谓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在该锂离子二次电池,以离子状态吸留及释放锂。
[0036]<1

1.构成>
[0037]图1示出二次电池的立体构成。图2示出图1所示的电池元件10的截面构成,图3示意性示出图1所示的电池元件10的截面构成。其中,图1中示出电池元件10和外装膜20相互分离的状态,图3中示出与沿Y轴方向延伸的卷绕轴J交叉的电池元件10的截面。
[0038]图4放大示出图2所示的电池元件10的截面构成,图5放大示出图4所示的隔膜13的截面构成。其中,图4仅示出正极11、负极12及隔膜13各自的一部分,图5中仅示出隔膜13的一部分。
[0039]图6放大示出图2所示的电池元件10的主要部分(多孔膜16的设置场所附近的部分)的截面构成。其中,图6中,为了容易看到隔膜13的构成,示出了正极端部11T(正极延伸部11TZ)和隔膜13相互隔离、并且负极端部12T(负极延伸部12TZ)和隔膜13相互隔离的状态。
[0040]如图1~图6所示,该二次电池具备电池元件10、外装膜20、正极导线14、负极导线15、及多孔膜16。电池元件10收纳于外装膜20的内部,并且,正极导线14及负极导线15分别
从外装膜20的内部向外部沿彼此相同的方向引出。
[0041]在此所说明的二次电池是使用具有挠性(或柔软性)的外装部件(外装膜20)作为用于收纳电池元件10的外装部件的压合膜型二次电池。
[0042][外装膜][0043]如图1所示,外装膜20为一片膜状的部件,可以沿箭头R(点划线)的方向折叠。如上所述,该外装膜20收纳有电池元件10,因此,收纳有正极11、负极12及电解液。需要说的是,外装膜20上设有用于收容电池元件10的凹陷部20U(所谓的深拉部)。
[0044]具体而言,外装膜20为熔合层、金属层及表面保护层从内侧起依次层叠而成的三层压合膜,在该外装膜20折叠后的状态下,彼此对置的熔合层的外周缘部彼此相互熔合。熔合层包含聚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金属层包含铝等金属材料。表面保护层包含尼龙等高分子化合物。
[0045]其中,外装膜20的构成(层数)不受特别限定,可以为一层或两层,也可以为四层以上。
[0046]外装膜20和正极导线14之间插入有密合膜21,并且,外装膜20和负极导线15之间插入有密合膜22。密合膜21、22分别为用于防止外部气体意外进入外装膜20的内部的部件,包含对于正极导线14及负极导线15分别具有密合性的聚烯烃等高分子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该聚烯烃为聚乙烯、聚丙烯、改性聚乙烯及改性聚丙烯等。其中,可以省略密合膜21、22中的一者或两者。
[0047][电池元件][0048]如图1~图5所示,电池元件10具备正极11、负极12、隔膜13、及作为液体的电解质的电解液(无图示),该电解液分别含浸于正极11、负极12及隔膜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二次电池,具备:电池元件,包括隔着隔膜彼此对置的正极及负极;正极端子,在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对置的一侧连接于所述正极;负极端子,在所述负极与所述正极对置的一侧连接于所述负极,且,配置于不与所述正极端子对置的位置;及多孔部件,配置于被所述正极端子和所述负极端子夹着的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多孔部件为所述隔膜的一部分,在被所述正极端子和所述负极端子夹着的区域,所述隔膜局部折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多孔部件为所述隔膜的一部分,在被所述正极端子和所述负极端子夹着的区域,所述隔膜的厚度局部增加。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电池元件包括平坦部,所述正极端子在所述平坦部连接于所述正极,所述负极端子在所述平坦部连接于所述负极。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正极及所述负极隔着所述隔膜沿卷绕方向卷绕,所述正极端子连接于所述正极在所述卷绕方向上的卷内侧的端部,所述负极端子连接于所述负极在所述卷绕方向上的卷内侧的端部,所述多孔部件配置于所述卷绕方向上被所述正极端子和所述负极端子夹着的第一区域。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井贵昭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