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8371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装置,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具有进冷媒通道和出冷媒通道,进冷媒通道与出冷媒通道连通;端盖,设置在换热器本体的一端上,端盖包括端盖本体、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间隔设置在端盖本体上,第一管段与进冷媒通道连通,第二管段与出冷媒通道连通;多个管体,至少一个管体与第一管段连通,至少另一个管体与第二管段连通;其中,端盖本体、第一管段以及第二管段为一体成型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换热器本体与冷媒进出口管的装配效率较低的问题。口管的装配效率较低的问题。口管的装配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换热器本体与冷媒进出口管的连接方式通常为:直接将冷媒进出口管焊接在换热器本体的端部上。
[0003]然而,冷媒进出口管与换热器本体的上述连接方式需要对换热器本体的整个端部进行加热,不仅导致焊接耗时较长,甚至影响换热器的加工周期和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热器本体与冷媒进出口管的装配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具有进冷媒通道和出冷媒通道,进冷媒通道与出冷媒通道连通;端盖,设置在换热器本体的一端上,端盖包括端盖本体、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间隔设置在端盖本体上,第一管段与进冷媒通道连通,第二管段与出冷媒通道连通;多个管体,至少一个管体与第一管段连通,至少另一个管体与第二管段连通;其中,端盖本体、第一管段以及第二管段为一体成型结构。
[0006]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换热器还包括设置在换热器本体上的端盖,管体与端盖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连接,以通过端盖将管体连接在换热器本体上。这样,当需要将管体与换热器本体连接时,工作人员使用火焰焊或高频焊的方式对第一管段与至少一个管体焊接、对第二管段与至少另一个管体焊接,即可实现管体与换热器本体的连接。
[0007]与现有技术中将管体直接焊接在换热器本体上相比,本申请中将管体直接焊接在管段上,工作人员只需对管段进行加热即可,不仅利于焊接加热,缩短了焊接耗时,也使得管体与换热器本体的连接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二者的连接难度,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换热器本体与冷媒进出口管的装配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升了换热器的加工效率。同时,由于端盖本体、第一管段以及第二管段为一体成型结构,不仅使得端盖与换热器本体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也降低了端盖的加工成本。
[0008]进一步地,端盖本体具有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通孔,进冷媒通道通过至少一个通孔与第一管段连通,出冷媒通道通过至少一个通孔与第二管段连通。这样,上述设置确保冷媒能够依次通过第一管段和至少一个通孔进入进冷媒通道内,并依次通过出冷媒通道和至少一个通孔进入第二管段内,以使冷媒能够在换热器内顺畅地流动。同时,可以通过选用具有不同通孔数量的端盖来改变冷媒进入换热器本体的流路,进而实现不同的冷却速度,以满足实际作业中的不同使用需求。
[0009]进一步地,至少两个通孔沿端盖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和/或,至少两个通孔
沿端盖本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这样,上述设置使得通孔的排布更加灵活,以改变冷媒进入换热器本体的路径和位置,进而满足实际作业中的不同使用需求,同时也提升了工作人员对通孔的加工灵活性。
[0010]进一步地,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沿所述端盖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或者,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在端盖本体上呈对角线的方向分布。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在端盖本体上的排布更加灵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工况,也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加工灵活性。
[0011]进一步地,换热器还包括:盖体,盖体设置在换热器本体的另一端上,以用于封堵进冷媒通道与出冷媒通道;其中,盖体具有凹部,凹部与进冷媒通道和出冷媒通道均连通。这样,凹部能够容纳部分冷媒,进冷媒通道通过凹部与出冷媒通道连通,一方面确保冷媒能够在换热器内顺畅地流动,提升了换热器的换热可靠性;另一方面增大了换热器内部的冷媒容纳量,进而提升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0012]进一步地,凹部为一个;或者,凹部为多个,多个凹部沿盖体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这样,上述设置使得凹部的个数、排布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性,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工况,也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加工灵活性。
[0013]进一步地,进冷媒通道为一个;或者,进冷媒通道为多个,多个进冷媒通道沿换热器本体的宽度方向和/或厚度方向间隔设置;和/或,出冷媒通道为一个;或者,出冷媒通道为多个,多个出冷媒通道沿换热器本体的宽度方向和/或厚度方向间隔设置。这样,上述设置使得进冷媒通道和出冷媒通道的个数、排布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性,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工况,也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加工灵活性。
[0014]进一步地,进冷媒通道的横截面为圆形、或多边形、或由直线段和弧线段围绕形成的图形;和/或,出冷媒通道的横截面为圆形、或多边形、或由直线段和弧线段围绕形成的图形。这样,上述设置使得进冷媒通道和/或出冷媒通道的横截面的形状更加多样性,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工况,也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加工灵活性。
[0015]进一步地,第一管段与管体连接的一端凸出于端盖本体设置,第二管段与管体连接的一端凸出于端盖本体设置。这样,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的上述设置确保二者与管体连接的端部均凸出于端盖本体,在管体与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进行焊接时,只需对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的端部进行加热即可,一方面便于焊接加热,降低了工作人员的焊接难度;另一方面缩短了焊接耗时,进而缩短了换热器的加工周期。
[001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装置,包括上述的换热器。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换热器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示出了图1中的换热器的俯视图;
[0020]图3示出了图1中的换热器的左视图;
[0021]图4示出了图1中的换热器的换热器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5示出了图4中的换热器本体的左视图;
[0023]图6示出了图1中的换热器的端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7示出了图3中的换热器的盖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8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换热器的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9示出了图8中的换热器的主视图;
[0027]图10示出了图8中的换热器的换热器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示出了图10中的换热器本体的正视图;
[0029]图12示出了图9中的换热器的盖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13示出了图8中换热器的端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1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换热器的实施例三的盖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1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换热器的实施例四的盖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1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换热器的实施例五的端盖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35]10、换热器本体;11、进冷媒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本体(10),具有进冷媒通道(11)和出冷媒通道(12),所述进冷媒通道(11)与所述出冷媒通道(12)连通;端盖(20),设置在换热器本体(10)的一端上,所述端盖(20)包括端盖本体(21)、第一管段(22)和第二管段(23),所述第一管段(22)和所述第二管段(23)间隔设置在所述端盖本体(21)上,所述第一管段(22)与所述进冷媒通道(11)连通,所述第二管段(23)与所述出冷媒通道(12)连通;多个管体(30),至少一个所述管体(30)与所述第一管段(22)连通,至少另一个所述管体(30)与所述第二管段(23)连通;其中,所述端盖本体(21)、所述第一管段(22)以及所述第二管段(23)为一体成型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本体(21)具有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通孔(211),所述进冷媒通道(11)通过至少一个所述通孔(211)与所述第一管段(22)连通,所述出冷媒通道(12)通过至少一个所述通孔(211)与所述第二管段(23)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通孔(211)沿所述端盖本体(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和/或,至少两个所述通孔(211)沿所述端盖本体(2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段(22)和所述第二管段(23)沿所述端盖本体(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或者,所述第一管段(22)和所述第二管段(23)在所述端盖本体(21)上呈对角线的方向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宇宽刘海波段宇建
申请(专利权)人:盾安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