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电动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8254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山地电动自行车。该山地电动自行车包括:车头组、前轮、后轮、座位、三角架和减震装置,三脚架包括上管、座管和下管,上管与下管连接侧设有车头组和前轮,座管与下管连接侧设有用于固定电机的电机固定座,座管上端设有座位,斜管上设有给电机供电的电池盒,电机用于带动后轮转动,减震装置包括下后叉、上后叉、翻转支架和气弹簧,所述铰接部铰接在上管与下管之间的管座上,铰接部一侧又与气弹簧上端铰接,气弹簧的下端则与电机固定座固定,所述上后叉和下后叉均为U形叉架,上后叉的开口侧与下后叉的开口侧铰接,同时上后叉与下后叉的开口侧把后轮活动固定,上后叉的另一侧与翻转支架铰接固定,下后叉另一侧与电机固定座铰接。座铰接。座铰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地电动自行车


[0001]本技术属于电动自行车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山地电动自行车。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市面上大部分电动自行车座位减震方式是:在座位底部设置弹簧,座管与后座架连接,后座架下方两侧各设有一气弹簧或减震弹簧支撑在后车轮的车轮轴两端。这样的减震方式对于骑行在平躺的水泥马路和柏油马路上还是比较舒适的,但如果骑行在山地等没有铺装过的路面还是很颠簸的,其减震效果还是不够理想。再有,很多山地自行车或山地电动自行车的前后轮都没有设置挡泥板的,而警示尾灯一般都安装在后挡泥板上,因此,一些没有后挡泥板的电动自行车就没有安装警示尾灯,这对晚上行车或停靠路边时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山地电动自行车所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震效果更好的山地电动自行车;同时该山地电动自行车行驶时也更为的安全。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一种山地电动自行车,包括:车头组、前轮、后轮、座位、三角架、铰接部和减震装置,所述三脚架包括上管、座管和下管,上管与下管连接侧设有车头组和前轮,座管与下管连接侧设有用于固定电机的电机固定座,座管上端设有座位,斜管上设有给电机供电的电池盒,电机用于带动后轮转动,所述减震装置包括下后叉、上后叉、翻转支架和气弹簧,所述铰接部铰接在上管与下管之间的管座上,铰接部一侧又与气弹簧上端铰接,气弹簧的下端则与电机固定座固定,所述上后叉和下后叉均为U形叉架,上后叉的开口侧与下后叉的开口侧铰接,同时上后叉与下后叉的开口侧把后轮活动固定,上后叉的另一侧与翻转支架铰接固定,下后叉另一侧与电机固定座铰接。
[0005]本一种山地电动自行车当后轮震动产生一个向上推力时,下后叉和上后叉的开口端同时向上翻转,使上后叉的封闭端推动翻转支架与上后叉连接端绕翻转支架顶角翻转而使翻转支架与气弹簧连接端向下翻转来压缩气弹簧,通过气弹簧的缓冲把冲击力化解,这样后轮通过上、下后叉和翻转支架及气弹簧活动连接的方式与传统的两气弹簧或减震弹簧直接把后轮轴与后座架连接其减震效果更好。
[0006]进一步地,所述翻转支架为两个,两个翻转支架分设在座管的两侧,且通过铰接轴穿过两个翻转支架及管座进行铰接固定,所述上后叉和下后叉未开口的一侧均向外延伸有延伸铰接板,通过延伸铰接板来与翻转支架及电机固定座进行铰接固定,所述两个翻转支架与座管之间及翻转支架与气弹簧、延伸铰接板之间的铰接形成三角固定,且翻转支架与座管铰接的位置处在下方。上述设计不仅结构更为合理,同时减震传导效果也最为理想。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上后叉的两侧上端还各设有一个警示尾灯。上述设计使用时较为的安全。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减震效果更为的理想,同时骑行的时候也更为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09]构成本技术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0]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山地电动自行车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标记说明:1、三脚架;2、车头组;3、前轮;4、座位;5、减震装置;6、后轮;7、上管;8、下管;9、座管;10、电机固定座;11、电池盒;12、翻转支架;13、气弹簧;14、延伸铰接板;15、上后叉;16、下后叉;17、警示尾灯。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底部”、“顶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5]实施例1
[0016]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山地电动自行车包括:车头组2、前轮3、后轮6、座位4、三角架1和减震装置5,上述三脚架1由上管7、座管9和下管8组成,该技术与现有三脚架相同,上述三脚架1的左侧固定有车头组2,车头组2的下端固定有前轮3,座管9上端固定有座位4,下端固定有电机固定座10,电机固定座10内固定有电机,上述下管8上固定有电池盒11,电池盒11给电机供电,使电机能够带动后轮6转动,上述减震装置5固定在座管9上,减震装置5右端活动固定有后轮6。
[0017]请参照图2,上述减震装置5包括下后叉16、上后叉15、翻转支架12和气弹簧13,上述气弹簧13固定在电机固定座10的中心,上述翻转支架12为两个,且均呈三角形,两个翻转支架12分设在座管9的前后两侧,且通过铰接轴穿过三角形翻转支架12的下角及座管9后使三者铰接固定,三角形翻转支架12左侧角与气弹簧13上端铰接固定,上述上后叉15和下后叉16均为U形叉架,未开口的一端均向外延伸有两片延伸铰接板14,上后叉15的两片延伸铰接板14与三角形翻转支架12右侧角铰接固定,下后叉16两片延伸铰接板14与电机固定座10铰接固定,同时上后叉15与下后叉16开口侧两两相互铰接固定,且后轮6活动固定在上后叉15与下后叉16的开口端内,从图2中还可知道,上述上后叉15上端前后两侧均固定有一个由电池盒11供电的警示尾灯17。
[0018]采用上述结构后的山地电动自行车,当后轮6震动产生一个向上推力时,下后叉16和上后叉15的开口端同时向上翻转,使上后叉15的封闭端推动翻转支架12与上后叉15连接
端绕翻转支架12铰接轴翻转,使翻转支架12与气弹簧13连接端向下翻转来压缩气弹簧13,通过气弹簧13的缓冲把冲击力化解,这样后轮6通过上、下后叉和翻转支架12及气弹簧13活动连接的方式与传统的两气弹簧或减震弹簧直接把后轮轴与后座架连接其减震效果更好,即使在颠簸的路上骑行也使座位产生很大的振动,再有,在上后叉15上设置警示尾灯17,在夜间骑行或停靠路边时能让来人或来车观察到,使用更安全。
[001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有各种改变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地电动自行车,包括:车头组、前轮、后轮、座位、三脚架、铰接部和减震装置,所述三脚架包括上管、座管和下管,上管与下管连接侧设有车头组和前轮,座管与下管连接侧设有用于固定电机的电机固定座,座管上端设有座位,斜管上设有给电机供电的电池盒,电机用于带动后轮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包括下后叉、上后叉、翻转支架和气弹簧,所述铰接部铰接在上管与下管之间的管座上,铰接部一侧又与气弹簧上端铰接,气弹簧的下端则与电机固定座固定,所述上后叉和下后叉均为U形叉架,上后叉的开口侧与下后叉的开口侧铰接,同时上后叉与下后叉的开口侧把后轮活动固定,上后叉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山黄响阳郭世军徐学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嘉宏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