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8155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即使在适用于车室与行李室连续的车辆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底板的刚性且提高乘员的乘坐舒适性的罐安装结构。罐安装结构具备:底板(2),其形成有朝向车室突出的隆起部(11)及开口(12);罐(4),其配置在隆起部(11)的内侧;多个上部带(5),它们从上方覆盖罐(4);下部板(6),其与上部带(5)连接;以及横向构件(3),其在罐(4)的前后设有一对,且沿车宽方向延伸。下部板(6)与上部带(5)相比沿着车宽方向的宽度尺寸大,且下部板(6)以比上部带(5)少的个数设置,并且以覆盖开口(12)的方式设置。下部板(6)的前端部(26)及后端部(28)分别安装于一对横向构件(3)。安装于一对横向构件(3)。安装于一对横向构件(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罐安装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罐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有以氢气等气体燃料为燃料而行驶的车辆。在这些车辆中,提出了用于在底板的下方固定储藏气体燃料的罐的各种技术。
[0003]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

123590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罐安装结构,其具备在底板的下方配置的罐和将罐从前后或上下夹入的一对带。通过将带固定于车身的框架构件等来将罐安装于车身。另外,在底板上以避开罐的方式形成有向上方隆起的阶梯部及开口。根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通过在罐的外周部形成的槽内配置带,从而能够可靠地固定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的概要】
[0005]【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6]在此,在前方的车室与后方的行李室分开构成的类型的车辆中,即使在适用了上述的具有开口的底板的情况下,通过在地板后部另行设置加强构件等也能够将底板的刚性维持得高。
[0007]另一方面,已知有以形成车室空间与行李室空间连续的一个空间的方式构成的车辆(例如单厢车等)。在这些车辆中,在地板后部难以配置加强构件。因此,存在构成行李室的地板后部的刚性仅由底板担负的情况。由此,在将具有开口的底板适用于这样的类型的车辆的情况下,特别是对于转弯时等在开口附近产生的横向的载荷而言,底板的刚性可能变低。而且,在底板设有隆起部的情况下,底板的刚性可能会进一步变低。由此,开口附近的底板发生变形,其结果是,乘员的乘坐舒适性、操纵稳定性可能会变差。
[0008]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在适用于车室与行李室连续的车辆的情况下,在提高底板的刚性且提高乘员的乘坐舒适性及操纵稳定性这点上还有改善的余地。
[0009]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适用于车室与行李室连续的车辆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底板的刚性且提高乘员的乘坐舒适性的罐安装结构。
[0010]【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1]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罐安装结构具有以下的结构。
[0012](1)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罐安装结构具备:底板,其形成有朝向车室突出的隆起部及朝向下方的开口;罐,其配置在所述隆起部的内侧;多个上部带,它们从上方覆盖所述罐;下部板,其设置在比所述罐靠下方的位置,且与所述上部带连接;以及横向构件,其在所述罐的前后设有一对,且沿车辆的车宽方向延伸,其中,所述下部板与所述上部带相比沿着所述车宽方向的宽度尺寸大,且所述下部板以比所述上部带少的个数设置,并且以覆盖所述开口的方式设置,所述下部板的前端部及后端部分别安装于一对所述横向构件。
[0013](2)在上述(1)的方案的罐安装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下部板通过将多个板构件沿厚度方向重叠而形成,多个所述板构件中的位于所述罐侧的所述板构件的厚度最厚。
[0014](3)在上述(2)的方案的罐安装结构中,也可以是,在所述下部板的从与面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的俯视观察下,在所述下部板的内周部且在位于多个所述上部带之间的部分设有减重部。
[0015](4)在上述(1)的方案的罐安装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下部板以随着从前方朝向后方而沿着所述车宽方向的宽度尺寸变宽的方式形成。
[0016](5)在上述(4)的方案的罐安装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下部板具有向上方突出的凸部,所述凸部形成为随着从前方朝向后方而分为两叉的Y字状。
[0017](6)在上述(2)的方案的罐安装结构中,也可以是,多个所述板构件具有:第一板构件,其位于所述罐侧;以及第二板构件,其位于比所述第一板构件靠下方的位置,所述第一板构件在所述车宽方向上与所述上部带对应的位置具有向上方突出的凸部,所述第二板构件平坦地形成。
[0018](7)在上述(6)的方案的罐安装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凸部的厚度比所述第一板构件中的所述凸部以外的部分的厚度厚。
[0019](8)在上述(1)的方案的罐安装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罐安装结构适用于乘员乘入的所述车室的空间与位于比所述车室靠后方的位置的行李室的空间连续设置的车辆。
[0020](9)在上述(1)的方案的罐安装结构中,也可以是,一对所述横向构件中的至少一方能够装拆地安装于车身构件。
[0021](10)在上述(1)的方案的罐安装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底板的所述开口的沿着所述车宽方向的宽度尺寸比所述下部板的沿着所述车宽方向的宽度尺寸大,在所述车宽方向上,在所述开口的两侧与所述下部板之间设有收容车载部件的收容部。
[0022]【专利技术效果】
[0023]根据(1)的方案,在底板的下方配置有罐,罐由多个上部带及下部板从上下方向夹着。下部板的前端部及后端部分别安装于一对横向构件。由此,能够将罐固定于车辆。
[0024]底板具有隆起部及开口,下部板以覆盖底板的开口的方式设置。而且,下部板与上部带相比沿着车宽方向的宽度大,且下部板以比上部带少的个数设置。通过使用宽度比上部带宽的下部板来覆盖开口,由此能够提高开口附近的底板的刚性。特别是相对于在转弯时产生的横向的载荷而能够提高底板的刚性。由此,即使在适用于例如以使车室空间与行李室空间连续的方式构成的类型的车辆的情况下,也不用另行设置加强构件,就能够将底板后部的刚性维持得充分高。由此,抑制特别是作用有横向的载荷时的开口附近的底板的变形,其结果是,能够提高乘员的乘坐舒适性及操纵稳定性。而且,由于底板的刚性提高,因此能够在底板上设置隆起部。由此,在隆起部的内侧能够收容罐,因此能够有效地使用地板下的空间。
[0025]而且,在刚性高的横向构件上分别安装有下部板的前端部及后端部,因此能够将下部板牢固地固定。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开口附近的底板的刚性。
[0026]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即使在适用于车室与行李室连续的车辆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底板的刚性且提高乘员的乘坐舒适性及操纵稳定性的罐安装结构。
[0027]根据(2)的方案,下部板由多个板构件形成。多个板构件中的位于罐侧的板构件的
厚度最厚。由此,能够在承受罐的载荷的板构件与不承受罐的载荷的板构件中适当地设定各自的厚度,实现作为下部板整体的轻量化。而且,通过增厚承受罐的载荷一方的板构件的厚度,由此能够更稳定地承受罐的载荷。由此,能够同时实现轻量化和刚性的确保。
[0028]根据(3)的方案,在下部板的内周部且在位于多个上部带之间的部分设有减重部。通过将未直接承受罐的载荷的部分减重,由此能够抑制刚性下降,且同时实现下部板的进一步的轻量化。
[0029]根据(4)的方案,下部板以随着从前方朝向后方而沿着车宽方向的宽度尺寸变宽的方式形成。由此,能够使下部板的面积增大,且提高开口附近的底板相对于横向的刚性。通过与前端部相比增大后端部的宽度尺寸,由此能够提高特别是刚性容易下降的地板后部的刚性。由此,能够有效地提高底板的刚性。下部板的车宽方向的端部成为斜边,因此例如从下部板向横向构件传递的载荷被向前后方向及车宽方向分配。由此,能够将在底板的开口附近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罐安装结构,其中,所述罐安装结构具备:底板,其形成有朝向车室突出的隆起部及朝向下方的开口;罐,其配置在所述隆起部的内侧;多个上部带,它们从上方覆盖所述罐;下部板,其设置在比所述罐靠下方的位置,且与所述上部带连接;以及横向构件,其在所述罐的前后设有一对,且沿车辆的车宽方向延伸,所述下部板与所述上部带相比沿着所述车宽方向的宽度尺寸大,且所述下部板以比所述上部带少的个数设置,并且以覆盖所述开口的方式设置,所述下部板的前端部及后端部分别安装于一对所述横向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安装结构,其中,所述下部板通过将多个板构件沿厚度方向重叠而形成,多个所述板构件中的位于所述罐侧的所述板构件的厚度最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罐安装结构,其中,在所述下部板的从与面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的俯视观察下,在所述下部板的内周部且在位于多个所述上部带之间的部分设有减重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安装结构,其中,所述下部板以随着从前方朝向后方而沿着所述车宽方向的宽度尺寸变宽的方式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隼太加藤庆祐塚本翔平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