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没式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68093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浸没式冷却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浸没式冷却系统中,因使用双相工作液而导致成本高昂的问题。包括:一个密封槽,具有一个腔室;一个循环层,由填装于该腔室中的一个第一工作液所形成;一个工作层,由填装于该腔室中的一个第二工作液所形成,该第二工作液的密度低于该第一工作液的密度,该第二工作液的沸点高于该第一工作液的沸点;及一个循环冷却模块,具有一个循环管路,该循环管路具有一个吸热段及一个冷凝段位于一个第一端口及一个第二端口之间,该第一端口及该第二端口位于该腔室中,且该第一端口连通该第一工作液,该吸热段位于该工作层。段位于该工作层。段位于该工作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浸没式冷却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冷却系统,尤其是一种浸没式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浸没式冷却(Immersion cooling)是将电气单元(例如服务器、主板、中央处理器、显示适配器或内存等)沉浸于不导电液中,使电气单元工作时所产生的高温热能可直接由该不导电液吸收,使电气单元能够维持适当的工作温度,以达到预期的工作效能与使用寿命,该不导电液可以使用沸点较高的单相工作液,也可以使用沸点较低、热交换性能较佳的双相工作液。
[0003]现有使用双相工作液的浸没式冷却系统,大致上包括有一个冷却槽及一个冷凝器,该冷却槽内的下层填装有液态的双相工作液,该冷凝器装设于该冷却槽内的上层而位于液态的双相工作液上方。需要冷却的电气单元是沉浸于液态的双相工作液中,由于双相工作液的沸点较低,可以在吸收该电气单元的工作热能后,使部分的双相工作液转变成气态,以于液态的双相工作液中形成气泡并向上浮起,直至离开液态双相工作液的表层后,在接触该冷凝器时再度凝结回液态并向下滴落。
[0004]虽然双相工作液由于低温沸腾效应,而可以提供较佳的热交换性能,然而,双相工作液的价格昂贵,全然以双相工作液装填该冷却槽需耗费可观的成本,造成了使用者的经济负担。
[0005]有鉴于此,现有的浸没式冷却系统确实仍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浸没式冷却系统,可以降低双相工作液的使用量。
[0007]本专利技术的次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浸没式冷却系统,可以提升散热效率。
[0008]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浸没式冷却系统,可以缩小整体体积。
[0009]本专利技术全文所述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语,例如“前”、“后”、“左”、“右”、“上(顶)”、“下(底)”、“内”、“外”、“侧面”等,主要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各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语仅用以辅助说明及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例,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
[0010]本专利技术全文所记载的组件及构件使用“一”或“一个”的量词,仅是为了方便使用且提供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通常意义;于本专利技术中应被解读为包括一个或至少一个,且单一的概念也包括多个的情况,除非其明显意指其他意思。
[0011]本专利技术全文所述“结合”、“组合”或“组装”等近似用语,主要包括连接后仍可不破坏构件地分离,或是连接后使构件不可分离等型态,是本领域中技术人员可以依据欲相连的构件材质或组装需求予以选择的。
[0012]本专利技术的浸没式冷却系统,包括:一个密封槽,具有一个腔室;一个循环层,由填装于该腔室中的一个第一工作液所形成;一个工作层,由填装于该腔室中的一个第二工作液
所形成,该第二工作液的沸点高于该第一工作液的沸点,该第二工作液的密度低于该第一工作液的密度,该第一工作液与该第二工作液不互相溶解,该循环层与该工作层互相邻接;及一个循环冷却模块,具有一个循环管路,该循环管路具有一个吸热段及一个冷凝段位于一个第一端口及一个第二端口之间,该第一端口及该第二端口位于该腔室中,且该第一端口连通该第一工作液,该吸热段位于该工作层,该第一工作液循环流动于该循环管路中。
[0013]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浸没式冷却系统,是同时使用该第一工作液及该第二工作液来进行冷却工作,而价格较高、热交换性能较佳的该第一工作液是仅用于该循环管路中进行热交换,因此,使用者可以大幅降低该第一工作液的使用量,进而节省可观的成本。
[0014]其中,该第一工作液的沸点可以低于水。如此,具有提升热交换性能的功效。
[0015]其中,该第一工作液的密度可以高于水,该第二工作液的密度可以低于水。如此,具有使该第一工作液及该第二工作液自然分层的功效。
[0016]其中,该第一工作液及该第二工作液皆为不导电液。如此,具有用以冷却电气装置的功效。
[0017]其中,该循环管路可以不为封闭回路。如此,具有使冷却的该第一工作液循环更替进入该循环管路的功效。
[0018]其中,该冷凝段可以不位于该循环层或该工作层中。如此,该冷凝段可以使用较充裕的散热空间,具有提升散热效率的功效。
[0019]其中,该冷凝段可以位于该腔室中。如此,具有缩小该浸没式冷却系统整体体积的功效。
[0020]其中,该循环冷却模块另外可以具有多个散热片,该散热片结合于该冷凝段。如此,具有增加散热面积的功效。
[0021]其中,循环冷却模块另外可以具有至少一个风扇,该风扇结合于该冷凝段。如此,具有使空气加速流通的功效。
[0022]其中,该第二端口可以位于该工作层中。如此,该循环管路可以具有较短的长度,具有节省材料的功效。
[0023]其中,该循环冷却模块具有一个逆止阀位于该冷凝段与该第二端口之间,且该逆止阀的出口连通该第二端口。如此,具有防止该第二工作液进入该循环管路的功效。
[0024]其中,该第二端口可以位于该循环层中。如此,该循环管路中回流的该第一工作液可以直接流入该循环层,具有提升该第一工作液的补充速度的功效。
[0025]其中,该循环管路具有一个回流段邻接该第二端口,该回流段可以具有多个贯孔。如此,具有排除管路空气的功效。
[0026]其中,循环冷却模块可以具有至少一个水冷头,该水冷头结合于该吸热段,该水冷头具有一个容槽,该循环层的流体与该容槽连通,该水冷头的外表面具有一个吸热面。如此,具有提升散热效率的功效。
[0027]其中,该水冷头可以具有至少一个锁固部。如此,可用以将该水冷头锁固于电气单元,具有使该吸热面更紧密接触热源的功效。
[0028]其中,该第一端口可以连通一个帮浦的出液口,该帮浦的入液口位于该循环层。如此,可以增加该第一工作液的循环速度,具有提升散热效率的功效。
[0029]其中,该帮浦可以位于该腔室中。如此,具有减少该浸没式冷却系统占用面积的功
效。
[0030]其中,该循环冷却模块可以具有一个逆止阀位于该吸热段与该第一端口之间,且该逆止阀的入口连通该第一端口。如此,该逆止阀可以防止该循环管路中的该第一工作液,经由该第一端口进入该腔室,具有固定该第一工作液的循环方向的功效。
[0031]其中,该循环冷却模块另外可以具有多个散热片,该多个散热片结合于该循环管路的外表面,该多个散热片可以位于该工作层中。如此,具有增加该循环管路的散热面积的功效。
[0032]该浸没式冷却系统另外可以包括一个空气层,是由该腔室中的空气所形成于该腔室内,该循环冷却模块另外可以具有多个散热片,该多个散热片结合于该循环管路的外表面,该多个散热片位于该空气层中。如此,一旦该空气层中存在气态的该第二工作液,该散热片具有使气态的该第二工作液重新凝结成液态的功效。
[0033]该浸没式冷却系统另外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电气单元,该电气单元具有至少一个热源,该热源位于该工作层中。如此,具有使该电气单元维持适当的工作温度的功效。
附图说明
[0034]图1: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浸没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密封槽,具有一个腔室;一个循环层,由填装于该腔室中的一个第一工作液所形成;一个工作层,由填装于该腔室中的一个第二工作液所形成,该第二工作液的沸点高于该第一工作液的沸点,该第二工作液的密度低于该第一工作液的密度,该第一工作液与该第二工作液不互相溶解,该循环层与该工作层互相邻接;及一个循环冷却模块,具有一个循环管路,该循环管路具有一个吸热段及一个冷凝段位于一个第一端口及一个第二端口之间,该第一端口及该第二端口位于该腔室中,且该第一端口连通该第一工作液,该吸热段位于该工作层,该第一工作液循环流动于该循环管路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没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工作液的沸点低于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没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工作液的密度高于水,该第二工作液的密度低于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没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工作液及该第二工作液皆为不导电液。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没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循环管路不为封闭回路。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没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冷凝段不位于该循环层或该工作层中。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浸没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冷凝段位于该腔室中。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浸没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循环冷却模块另外具有多个散热片,该散热片结合于该冷凝段。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浸没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循环冷却模块另外具有至少一个风扇,该风扇结合于该冷凝段。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没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端口位于该工作层中。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浸没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银树尹佐国李明聪
申请(专利权)人: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