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液体减震式列车轨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6885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液体减震式列车轨道,涉及减震装置技术领域,解决现有轨道减震过于刚性,减震效果差的技术问题,包括路基上的加厚垫层,钢板、钢块、混凝土道床,所述加厚垫层上表面嵌入安装有双向液体减震装置,该双向液体减震装置的两侧通过钢块与路基连接,该双向液体减震装置内部通过钢板连接有混凝土道床,该混凝土道床上安装有枕木轨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混凝土道床与内主架连接成一整体,通过内部液体减震,而橡胶块能够横向压缩,令内主架能横向位移实现水平向减震;再由于减震壳体与内主架之间填充有液体,使内主架能自动处于水平状态,在实现双向减震的同时,避免轨道变形。变形。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液体减震式列车轨道


[0001]本技术涉及减震设备
,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双向液体减震式列车轨道


技术介绍

[0002]轨道指用条形的钢材铺成的供火车、电车等行驶的路线,也可以是天体在宇宙间运行的路线,也叫轨迹;列车即是众多连续的车辆,一般指火车,尤指由牵引机车和运货或载客的车厢组成的连挂成列的火车;减震器,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广泛用于汽车和火车等领域,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行驶平顺性;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减震器太软,车身就会上下跳跃,减震器太硬就会带来太大的阻力,妨碍弹簧正常工作。
[0003]现有关于轨道减震技术有申请号为CN202110500857.X公开的一种适用于隧道的减震防沉降地铁轨道;包括底座与轨道顶板,轨道顶板顶部固定有两条铁轨,底座与顶板之间设置有两块弹性支撑板;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若干组对称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固定于底座的支撑轴,支撑轴端部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转动连接在支撑轴上,套筒内壁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同旋向的螺旋槽,套筒外侧则固定有均匀分布的弧形凸起;所述轨道顶板下表面固定有伸入套筒的传动轴,传动轴周测固定有传动杆;所述底座上固定有液压减震箱,液压减震箱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固定有伸出液压减震箱与弧形凸起相抵的连接杆;本技术意在解决现有地铁列车振动荷载的长期循环导致隧道沉降问题。申请号为CN201820140102.7公开的一种用于轨道列车的减震装置;包括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压板,所述承压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底板中部的内部开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的内部填充有主承压弹簧,所述主承压弹簧的外部均固定连接有保护套,所述底板上表面的四角固定连接有副承压弹簧,所述副承压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连接板,上连接板中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空气弹簧。该用于轨道列车的减震装置,通过设置了多层缓冲的结构,能够将列车运行时的震动进行较好的吸收和分解,并且添加了空气弹簧与传统弹簧配合的结构,整体效果更好,同时润滑液的添加,避免了共振情况的产生。申请号为CN201922352878.2公开的浮置板轨道用隔振器内吸震隔噪阻尼结构;包括螺栓、隔震圈、方型圆弹簧、上盖、钢弹簧以及底座;隔震圈及方型圆弹簧设置在上盖沉孔内,隔震圈可上下滑动的设置在上盖沉孔内,方型圆弹簧上端与隔震圈相抵持,方型圆弹簧下端与上盖相抵持;螺栓穿过隔震圈、方型圆弹簧以及上盖与底座密封螺接固定;底座内部空腔设置有阻尼液。本申请在零下25度及零上80度自然环境状态下不固化不流液,且能与金属及非金属物有着粘接功能,并有拉伸及自然复原功效;粘合力强,不干固不流液,并自然的与相邻接触件进行粘合;阻尼液装入隔振器内部,列车通过时,会吸收金属件磨擦声,同时在工作时拉伸或回复起到缓冲减震功能,使用寿命长。
[0004]现有技术减震基本上是采用竖向运动减震,减震装置通过点到面传递,隔振器使
用寿命短,减震及抗冲击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轨道减震过于刚性,减震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向液体减震式列车轨道。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向液体减震式列车轨道,包括路基上的加厚垫层,钢板、钢块、混凝土道床,所述加厚垫层上表面嵌入安装有双向液体减震装置,该双向液体减震装置的两侧通过钢块与路基连接,该双向液体减震装置内部通过钢板连接有混凝土道床,该混凝土道床上安装有枕木轨道;所述加厚垫层上呈间距设置有凹槽,该凹槽的宽度与双向液体减震装置的厚度对应,双向液体减震装置嵌入凹槽内,该凹槽方便安装双向液体减震装置,在现浇加厚垫层时就预设凹槽,后期安装不需标定双向液体减震装置,减少了工序,提高了安装效率;具体来说,如图1所示,双向液体减震装置应嵌于加厚垫层内部,侧面与钢块连接,与路基连接,约束双向液体减震装置的运动;混凝土道床与加厚垫层之间并未接触,只是置于双向液体减震装置之上,实现混凝土道床的水平与竖向运动,通过厂家对该混凝土中双向液体减震装置的位移范围调控,实现减震效果。
[0007]所述双向液体减震装置包括减震壳体、橡胶块,所述减震壳体内设置有内主架,该内主架与减震壳体之间填充有液体,所述减震壳体的上部两端分别与橡胶块紧密连接,该橡胶块位于靠近内主架的这端贴有不锈钢片,内主架与不锈钢片紧密接触,所述减震壳体的上侧设置有注液孔道,减震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液孔道;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图中内主架为一体式,材料为钢材,浮置在液体上面,两边接触也为液体,内主架能发生水平兼垂直向运动;混凝土道床施工时与枕木一起浇筑,混凝土道床放于钢板之上,侧面有螺母将两者连接,钢板底部与内主架焊接,令混凝土道床与内主架成为一体,同步依靠内部液体减震;橡胶块为普通橡胶,可塑性强,不参与减震作用,但能横向压缩,令内主架能横向位移实现水平向减震;该双向液体减震装置用于常年温度变化小且年最小温度3
°
以上的地区,充分发挥该装置的减震效果,且提高使用年限,避免低温对减震液体的冻胀影响。
[0008]所述内主架的底部及侧面与液体接触的区域设置有橡胶层,该橡胶层为高弹塑性橡胶层,用于防止减液体泄漏。
[0009]所述减震壳体的内侧底部两端均设置有锯齿条,该结构能增大液体内部对振动能量的消耗。
[0010]所述注液孔道包括橡胶软管、孔洞封闭端,所述橡胶软管一端与孔洞封闭端连接,另一端孔径逐渐变细,所述孔洞封闭端内设置有三角形孔道;具体加液过程为:三角形管道插入三角形孔道,三角形孔道的表面有螺纹,可以旋转插入的三角形管道实现三角形管道的移动,橡胶软管,软管孔径朝着出口端逐渐变细,通过高压泵提供的高压沿着减震液流动方向流入减震装置,旋转三角形管道的目的在于:三角形孔道表面有孔洞,可以通过旋转往外移动使孔洞封闭于孔洞封闭端内,避免液体流出装置,需要注射液体时又通过旋转使三角形孔道往里面移动,孔洞完全离开孔洞封闭端后,再开启高压泵进行注射减震液,该设计能有效降低液体回流,且通过高压注射,注射效率高。
[0011]所述排液孔道包括六边形尾端、启闭件、螺纹旋杆、橡胶圈,所述螺纹旋杆依次套接有橡胶圈、启闭件后与六边形尾端焊接,所述启闭件的轴向方向开有出液孔道,该启闭件
通过旋转螺纹旋杆启闭出液孔道,使用时,出液孔道通过外部工具(扳手类)旋转六边形尾端,实现闭合状态与畅通状态的转换,橡胶圈的作用在于:在闭合状态下,橡胶圈处于压缩状态,防止减震液从缝隙中通过螺纹向外部泄漏。
[0012]所述钢板为L型钢板,该钢板的底部与内主架焊接,上部与混凝土道床螺栓连接,L型钢板将若干双向液体减震装置连接为一整体,使减震传递效果好,稳定性强。
[0013]所述钢块为三角形钢块,使结构更加稳定,方便路基与连接双向液体减震装置的连接。
[0014]一种双向液体减震式列车轨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液体减震式列车轨道,包括路基上的加厚垫层(10),钢板(8)、钢块(9)、混凝土道床(2),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厚垫层(10)上表面嵌入安装有双向液体减震装置,该双向液体减震装置的两侧通过钢块(9)与路基连接,该双向液体减震装置内部通过钢板(8)连接有混凝土道床(2),该混凝土道床(2)上安装有枕木轨道(1);所述加厚垫层(10)上呈间距设置有凹槽,该凹槽的宽度与双向液体减震装置的厚度对应,双向液体减震装置嵌入凹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液体减震式列车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液体减震装置包括减震壳体(13)、橡胶块(6),所述减震壳体(13)内设置有内主架(3),该内主架(3)与减震壳体(13)之间填充有液体(5),所述减震壳体(13)的上部两端分别与橡胶块(6)紧密连接,该橡胶块(6)位于靠近内主架(3)的这端贴有不锈钢片(61),内主架(3)与不锈钢片(61)紧密接触,所述减震壳体(13)的上侧设置有注液孔道(11),减震壳体(13)的底部设置有排液孔道(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向液体减震式列车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主架(3)的底部及侧面上与液体(5)接触的区域设置有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红刚朱宝龙李仁强李永强周垣阎树东蔡书洪衣忠强张俊德杨刚涛孙浩戴龙马至刚张博冯康孟庆友李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