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电磁辐射帐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6699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6: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居家用帐篷,具体涉及一种防电磁辐射帐篷。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底部垫和帐篷布,所述的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作为骨架支撑起所述的帐篷布,使所述的帐篷布与底部垫之间构成有内部空间,所述的帐篷布与所述的底部垫内均设置有柔性良导体形成的网状结构,所述的帐篷布一侧设置有用于出入的开口。有优良的屏蔽电磁波功能,还具备良好的透气透光透声性。良好的透气透光透声性。良好的透气透光透声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电磁辐射帐篷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居家用帐篷,具体涉及一种防电磁辐射帐篷。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起居室中会有许多电子设备,在夜晚待机时也会产生各种电磁辐射,虽然电磁辐射的剂量轻微,但是长期处于电磁辐射下的睡眠质量以及人体健康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电磁辐射的影响。
[0003]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隔离罩的形式,对发出电磁辐射的电子设备进行覆盖,但是依靠电磁辐射进行通信的设备会因此失去功效,无法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电磁辐射帐篷,由人员进入防电磁辐射帐篷进行休息保证睡眠环境,同时将需要电磁波辐射进行工作的电子设备置于帐篷外保证其能正常工作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电磁辐射帐篷,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底部垫和帐篷布,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作为骨架支撑起帐篷布,使帐篷布与底部垫之间构成有内部空间,帐篷布与底部垫内均设置有柔性良导体形成的网状结构,帐篷布一侧设置有用于出入的开口。
[0006]可选的,开口包括第一拉链条、第二拉链条和第三拉链条,第一拉链条设置在底部垫上,第二拉链条和第三拉链条均设置在帐篷布上,第一拉链条左半部分与第二拉链条左半部分上设置有第一拉头,第一拉链右半部分与第三拉链右半部分上设置有第二拉头,第二拉链右半部分与第三拉链左半部分上设置有第三拉头,第二拉链条与第三拉链条均呈“L”型布置。
[0007]可选的,底部垫上还设置有封口片,封口片上设置有第一吸附片,帐篷布近第二拉链条“L”型转角处设置有第二吸附片,帐篷布近第三拉链条“L”型转角处设置有第三吸附片,第一吸附片与第二吸附片位置配合,第一吸附片与第三吸附片位置配合。
[0008]可选的,底部垫上有第一卡套、第二卡套、第三卡套和第四卡套,第一卡套与第一支撑杆一端形状配合,第二卡套与第一支撑杆另一端形状配合,第三卡套与第二支撑杆一端形状配合,第四卡套与第二支撑杆另一端形状配合。
[0009]可选的,第一支撑杆为多节可拆卸结构。可拆卸结构有助于减少帐篷收纳时所需的收纳空间。
[0010]可选的,第二支撑杆为多节可拆卸结构。
[0011]可选的,帐篷布与底部垫构成的内部空间的空气与相对应的外部空间的空气可透过帐篷布进行互相流通。
[0012]可选的,帐篷布采用具备一定透光材质的混合布料,内部夹层有柔性良导体形成的网状结构,底部垫采用透气但不透光的混合布料,内部夹层有柔性良导体形成的网状结
构,构成类似法拉第笼的结构,使其能够对其内部的内部空间起到保护作用,使内部空间不受外部电场的影响。
[0013]本技术有优良的屏蔽电磁波功能,还具备良好的透气透光透声性。帐篷的所有部件可折叠成提袋,也可以置于旅行箱内,携带方便。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封口片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帐篷布布料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1

第一支撑杆,2

第二支撑杆,3

底部垫,4

帐篷布,5

第一拉链条,6

第二拉链条,7

第三拉链条,8

第一拉头,9

第二拉头,10

第三拉头,11

封口片,12

第一吸附片,13

第二吸附片,14

第三吸附片,15

帐篷布布料,16

柔性良导体,17

接地用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19]参照图1,2,3所示,一种防电磁辐射帐篷,包括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底部垫3和帐篷布4。第一支撑杆1与第二支撑杆2作为骨架呈十字交叉,支撑起帐篷布4,使帐篷布4与底部垫3之间形成内部空间。第一支撑杆1与第二支撑杆2均采用多节套接结构。帐篷布4采用透光且透气的帐篷布布料15,帐篷布布料15内可涂覆有反射涂层,内部夹层有柔性良导体16形成的网状结构,底部垫3采用透气但不透光的混合布料,内部夹层有柔性良导体16形成的网状结构,构成类似法拉第笼的结构,使其能够对其内部的内部空间起到保护作用,使内部空间不受外部电场的影响。帐篷布4一侧设置有用于出入的开口。开口包括第一拉链条5、第二拉链条6和第三拉链条7,第一拉链条5设置在底部垫3上,第二拉链条6和第三拉链条7均设置在帐篷布4上,第一拉链条5左半部分与第二拉链条6左半部分上设置有第一拉头8,第一拉链右半部分与第三拉链右半部分上设置有第二拉头9,第二拉链右半部分与第三拉链左半部分上设置有第三拉头10,第二拉链条6与第三拉链条7均呈“L”型布置。底部垫3上还设置有封口片11,封口片11可以设置在外侧或者内侧用于挡住拉链条闭合后末端缝隙,也可以两侧均设置一个封口片11。封口片11上设置有第一吸附片12,帐篷布4近第二拉链条6“L”型转角处设置有第二吸附片13,帐篷布4近第三拉链条7“L”型转角处设置有第三吸附片14,第一吸附片12与第二吸附片13位置配合,第一吸附片12与第三吸附片14位置配合。底部垫3上有第一卡套、第二卡套、第三卡套和第四卡套,第一卡套与第一支撑杆1一端形状配合,第二卡套与第一支撑杆1另一端形状配合,第三卡套与第二支撑杆2一端形状配合,第四卡套与第二支撑杆2另一端形状配合。帐篷布4近底部垫3处还设置有接地用接口17。
[0020]安装时将第一支撑杆1套入帐篷布4上预设的安装位中,将第二支撑杆2套入帐篷布4上预设的另一安装位中。弯曲第一支撑杆1使其一端插入第一卡套,使其另一端插入第
二卡套,由于第一卡套到第二卡套的直线距离小于第一支撑杆1的长度,故第一支撑杆1安装后大致呈半圆弧形。同理安装完第二支撑杆2后,将帐篷整体放置在床垫上即可。
[0021]使用时人员从开口处进入内部空间内,然后拉动第一拉头8、第二拉头9和第三拉头10直至开口完全闭合即可。内部空间的使用者可以将内侧的封口片11抬起并使其上的第一吸附片12与第二、第三吸附片14吸附贴合。也可以由外侧的人员将外侧的封口片11抬起并使其上的第一吸附片12与第二、第三吸附片14吸附贴合。
[0022]本技术根据法拉第笼的原理,在帐篷布4内设置柔性良导体16形成的网状结构,使帐篷展开使用时构成类法拉第笼结构,在人员进入帐篷进行休息保证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电磁辐射帐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底部垫和帐篷布,所述的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作为骨架支撑起所述的帐篷布,使所述的帐篷布与底部垫之间构成有内部空间,所述的帐篷布与所述的底部垫内均设置有柔性良导体形成的网状结构,所述的帐篷布一侧设置有用于出入的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电磁辐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口包括第一拉链条、第二拉链条和第三拉链条,所述的第一拉链条设置在底部垫上,所述的第二拉链条和所述的第三拉链条均设置在帐篷布上,所述的第一拉链条左半部分与所述的第二拉链条左半部分上设置有第一拉头,所述的第一拉链右半部分与所述的第三拉链右半部分上设置有第二拉头,所述的第二拉链右半部分与所述的第三拉链左半部分上设置有第三拉头,所述的第二拉链条与所述的第三拉链条均呈“L”型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电磁辐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垫上还设置有封口片,所述的封口片上设置有第一吸附片,所述的帐篷布近第二拉链条“L”型转角处设置有第二吸附片,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鹊云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邦财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