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井盖防护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重型双层含油污水井盖防护装置,包括管道和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置于管道的内部,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井盖、通孔、凹槽、连接螺栓、内槽、加强筋、竖板、螺母、固定环和卡槽,所述井盖设置于管道的内部,所述通孔开设于井盖的内部,所述凹槽开设于井盖的内部,所述内槽开设于井盖的内部底部,所述加强筋设置于内槽的内部。该重型双层含油污水井盖防护装置,通过使用加强筋、竖板、连接螺栓和螺母之间配合,从而将井盖固定在管道的顶部,并且对于井盖与管道之间的连接强度得到提升,避免暴雨天气下,雨水将井盖冲走的情况出现。雨水将井盖冲走的情况出现。雨水将井盖冲走的情况出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型双层含油污水井盖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井盖防护装置
,具体为一种重型双层含油污水井盖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井盖,指道路等上面的覆盖物,用于遮盖道路或家中深井,防止人或者物体坠落,按材质可分为金属井盖、高强度纤维水泥混凝土井盖、树脂井盖等,一般采用圆形,可用于绿化带、人行道、机动车道、码头、小巷等,具有很高的抗压、抗弯、抗冲击的强度。
[0003]而目前对于井盖与管道之间的连接方式通常为卡接,将井盖卡入管道的顶端入口处,不加以限制,在暴雨天气下,容易导致井盖丢失,从而使得路面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重型双层含油污水井盖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重型双层含油污水井盖防护装置,包括管道和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置于管道的内部。
[0006]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井盖、通孔、凹槽、连接螺栓、内槽、加强筋、竖板、螺母、固定环和卡槽,所述井盖设置于管道的内部,所述通孔开设于井盖的内部,所述凹槽开设于井盖的内部,所述内槽开设于井盖的内部底部,所述加强筋设置于内槽的内部,所述竖板固定连接于加强筋的顶部,所述连接螺栓设置于竖板的内部,所述螺母安装于连接螺栓的外壁,所述固定环安装于加强筋的底部,所述卡槽开设于管道的内部顶部。
[0007]优选的,所述通孔等间距均匀分布于井盖的内部,便于雨水通过井盖进入管道的内部,所述凹槽分布于井盖的内部左右两侧,所述内槽分布于凹槽的底部左右两侧,所述内槽的顶部与凹槽的底部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加强筋的底部贯穿内槽,并延伸至井盖的下方,所述加强筋为U字状,所述竖板分布于加强筋的顶部左右两侧,所述连接螺栓贯穿竖板,并延伸至竖板的外壁。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螺栓与螺母螺纹连接,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旋转螺母的方式,将连接螺栓固定在竖板的内部,所述井盖与卡槽卡接。
[0010]优选的,所述管道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支环、支撑环、固定螺栓、连接孔、固定孔和滤网,所述支环固定连接于管道的内壁,所述支撑环安装于支环的顶部,所述固定螺栓安装于支撑环的内部,所述连接孔开设于支撑环的内部,所述固定孔开设于支环的内部,所述滤网固定连接于支撑环的外壁。
[0011]优选的,所述支撑环的外壁与管道的内壁滑动连接,支撑环可以在管道的内部进行滑动,所述连接孔与固定孔连通,方便操作人员进行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固定螺栓贯穿连接孔,并延伸至固定孔的内部,所述连接孔和固定孔均与固定螺栓螺纹连接,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固定螺栓将支撑环固定在支环的顶部,所述滤
网的顶部与固定环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重型双层含油污水井盖防护装置,该重型双层含油污水井盖防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重型双层含油污水井盖防护装置,通过使用加强筋、竖板、连接螺栓和螺母之间配合,从而将井盖固定在管道的顶部,并且对于井盖与管道之间的连接强度得到提升,避免暴雨天气下,雨水将井盖冲走的情况出现。
[0015]2、该重型双层含油污水井盖防护装置,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旋转固定螺栓的方式,将滤网从支环的顶部取下,方便进行清理,避免垃圾过多,将滤网堵塞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正面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8]图3为图1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固定螺栓结构正面放大示意图。
[0020]图中:1、管道;2、固定组件;201、井盖;202、通孔;203、凹槽;204、连接螺栓;205、内槽;206、加强筋;207、竖板;208、螺母;209、固定环;210、卡槽;3、过滤组件;301、支环;302、支撑环;303、固定螺栓;304、连接孔;305、固定孔;306、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
‑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重型双层含油污水井盖防护装置,包括管道1和固定组件2,固定组件2设置于管道1的内部,管道1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组件3。
[0022]固定组件2包括井盖201、通孔202、凹槽203、连接螺栓204、内槽205、加强筋206、竖板207、螺母208、固定环209和卡槽210,井盖201设置于管道1的内部,通孔202开设于井盖201的内部,通孔202等间距均匀分布于井盖201的内部,便于雨水通过井盖201进入管道1的内部,凹槽203开设于井盖201的内部,凹槽203分布于井盖201的内部左右两侧,内槽205开设于井盖201的内部底部,内槽205分布于凹槽203的底部左右两侧,内槽205的顶部与凹槽203的底部连通,加强筋206设置于内槽205的内部,加强筋206的底部贯穿内槽205,并延伸至井盖201的下方,加强筋206为U字状,竖板207固定连接于加强筋206的顶部,竖板207分布于加强筋206的顶部左右两侧,连接螺栓204贯穿竖板207,并延伸至竖板207的外壁,连接螺栓204设置于竖板207的内部,螺母208安装于连接螺栓204的外壁,连接螺栓204与螺母208螺纹连接,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旋转螺母208的方式,将连接螺栓204固定在竖板207的内部,固定环209安装于加强筋206的底部,卡槽210开设于管道1的内部顶部,井盖201与卡槽210卡接,通过使用加强筋206、竖板207、连接螺栓204和螺母208之间配合,从而将井盖201固定在管道1的顶部,并且对于井盖201与管道1之间的连接强度得到提升,避免暴雨天气下,雨水将井盖201冲走的情况出现。
[0023]过滤组件3包括支环301、支撑环302、固定螺栓303、连接孔304、固定孔305和滤网306,支环301固定连接于管道1的内壁,支撑环302安装于支环301的顶部,支撑环302的外壁与管道1的内壁滑动连接,支撑环302可以在管道1的内部进行滑动,固定螺栓303安装于支
撑环302的内部,连接孔304开设于支撑环302的内部,连接孔304与固定孔305连通,方便操作人员进行连接,固定孔305开设于支环301的内部,固定螺栓303贯穿连接孔304,并延伸至固定孔305的内部,连接孔304和固定孔305均与固定螺栓303螺纹连接,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固定螺栓303将支撑环302固定在支环301的顶部,滤网306固定连接于支撑环302的外壁,滤网306的顶部与固定环209的底部固定连接,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旋转固定螺栓303的方式,将滤网306从支环301的顶部取下,方便进行清理,避免垃圾过多,将滤网306堵塞的情况发生。
[0024]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将支撑环302放置于支环301的顶部,并通过旋转固定螺栓303的方式,使得固定螺栓303贯穿连接孔304,并延伸至固定孔3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型双层含油污水井盖防护装置,包括管道(1)和固定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2)设置于管道(1)的内部;所述固定组件(2)包括井盖(201)、通孔(202)、凹槽(203)、连接螺栓(204)、内槽(205)、加强筋(206)、竖板(207)、螺母(208)、固定环(209)和卡槽(210),所述井盖(201)设置于管道(1)的内部,所述通孔(202)开设于井盖(201)的内部,所述凹槽(203)开设于井盖(201)的内部,所述内槽(205)开设于井盖(201)的内部底部,所述加强筋(206)设置于内槽(205)的内部,所述竖板(207)固定连接于加强筋(206)的顶部,所述连接螺栓(204)设置于竖板(207)的内部,所述螺母(208)安装于连接螺栓(204)的外壁,所述固定环(209)安装于加强筋(206)的底部,所述卡槽(210)开设于管道(1)的内部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双层含油污水井盖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02)等间距均匀分布于井盖(201)的内部,所述凹槽(203)分布于井盖(201)的内部左右两侧,所述内槽(205)分布于凹槽(203)的底部左右两侧,所述内槽(205)的顶部与凹槽(203)的底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双层含油污水井盖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206)的底部贯穿内槽(205),并延伸至井盖(201)的下方,所述加强筋(206)为U字状,所述竖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行,纪文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