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脊和戗脊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59637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垂脊和戗脊的连接结构,属于仿古建筑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如何保证垂脊和戗脊的强度的同时,实现轻量化的问题。一种垂脊和戗脊的连接结构,所述垂脊包括由金属材料制成且内部具有空腔的垂脊框,所述垂脊框的下侧开口用于与屋脊相固连,所述垂脊框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一加强件,所述戗脊包括由金属材料制成且内部具有空腔的戗脊框,所述戗脊框的下侧开口用于与屋脊相固连,所述戗脊框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二加强件,所述戗脊框的内端与垂脊框相固连。本垂脊和戗脊的连接结构,保证了戗脊的整体强度,戗脊框的内部具有空腔,相对于浇注的实心戗脊大大减轻了重量,实现了戗脊的轻量化。实现了戗脊的轻量化。实现了戗脊的轻量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垂脊和戗脊的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仿古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垂脊和戗脊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垂脊和戗脊是仿古建筑的一部分,垂脊和戗脊均设置在屋脊上,戗脊和垂脊成45
°
,戗脊与垂脊配合形成支戗作用。
[0003]现有的垂脊和戗脊一般采用陶土或预制混凝土分段施工,先将分别通过水泥、砂浆浇注形成实心的垂脊和实心的戗脊,然后分别将垂脊和戗脊吊装至屋脊上进行搭接施工,虽然实心的垂脊和实心的戗脊具有一定的强度,但是垂脊和戗脊相对重量较重且具有一定的长度,这样就给垂脊和戗脊的吊起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进而给起吊增加了一定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垂脊和戗脊的连接结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保证垂脊和戗脊的强度的同时,实现轻量化。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垂脊和戗脊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垂脊包括由金属材料制成且内部具有空腔的垂脊框,所述垂脊框的下侧开口用于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垂脊和戗脊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垂脊(1)包括由金属材料制成且内部具有空腔的垂脊框(11),所述垂脊框(11)的下侧开口用于与屋脊相固连,所述垂脊框(11)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一加强件(12),所述戗脊(2)包括由金属材料制成且内部具有空腔的戗脊框(21),所述戗脊框(21)的下侧开口用于与屋脊相固连,所述戗脊框(21)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二加强件(22),所述戗脊框(21)的内端与垂脊框(11)相固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垂脊和戗脊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垂脊框(11)包括第一顶盖(111)和两个下侧用于固定在屋脊上的第一侧板(112),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12)呈竖向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顶盖(111)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12)的上侧相固连,所述第一加强件(12)呈长条状,每个所述的第一侧板(112)上均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的第一加强件(12)且若干个所述的第一加强件(12)平行设置,每个所述的第一加强件(12)长度方向与对应的第一侧板(112)的长度方向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垂脊和戗脊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盖(111)的上端向上拱起呈弧形状,所述第一顶盖(111)内具有第一加强腔(1111)。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一种垂脊和戗脊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12)的上侧均向内弯折形成呈L形的第一连接部(1121),所述第一顶盖(111)的下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的第一连接部(1121)相焊接,每个所述第一侧板(112)的下侧具有向外倾斜设置的第一倾斜部(1122)。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一种垂脊和戗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跃敏陶彬星胡晨阳汪盼王明珠
申请(专利权)人:方远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