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节能雨水收集可循坏利用的集水式建筑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和能源消耗问题日益突出,传统建筑在雨水管理方面多采用直接排放模式,导致大量雨水资源流失,加剧了城市内涝和地下水补给不足的问题,因此,建筑屋顶雨水收集机构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2、如专利公开号为cn120083266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户外屋顶雨水收集机构,包括房屋,房屋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过滤箱,过滤箱靠近房屋一侧固定连接有过滤板,过滤箱底部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下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远离排水管一端固定连接有收集箱,收集箱上部固定连接有取液管,取液管上部螺纹连接有密封盖,过滤箱两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壳体,调节壳体内部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输出端设置有蜗杆,蜗杆啮合连接有蜗轮。
3、采用上述屋顶雨水收集机构,当房主在室内想要使用收集箱内收集的雨水时,需走到室外打开收集箱上的密封盖后再将雨水取出才能使用,比较麻烦,有待改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雨水收集可循坏利用的集水式建筑,包括房体(1)和收集箱(2),所述房体(1)上开设有窗口(11),所述收集箱(2)内开设有储水腔,所述房体(1)上设有排水管(4),所述排水管(4)内设有流道一(41),所述流道一(41)连通所述储水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4)上转动连接有调节臂(6),所述窗口(11)供所述调节臂(6)转动伸入,所述调节臂(6)内开设有流道二(10),所述调节臂(6)上开设有与所述流道二(10)连通的进水口(631)和出水口(622),所述进水口(631)位于所述流道一(41)内,所述流道一(41)内设有挡板(9),所述挡板(9)盖合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雨水收集可循坏利用的集水式建筑,包括房体(1)和收集箱(2),所述房体(1)上开设有窗口(11),所述收集箱(2)内开设有储水腔,所述房体(1)上设有排水管(4),所述排水管(4)内设有流道一(41),所述流道一(41)连通所述储水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4)上转动连接有调节臂(6),所述窗口(11)供所述调节臂(6)转动伸入,所述调节臂(6)内开设有流道二(10),所述调节臂(6)上开设有与所述流道二(10)连通的进水口(631)和出水口(622),所述进水口(631)位于所述流道一(41)内,所述流道一(41)内设有挡板(9),所述挡板(9)盖合所述进水口(631),当所述调节臂(6)伸入所述窗口(11)内时,所述进水口(631)脱离所述挡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雨水收集可循坏利用的集水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臂(6)包括套环(61)、延伸杆(62)和拼接块(63),所述排水管(4)上开设有供所述拼接块(63)卡入的安装槽(43),所述套环(61)上开设有穿孔(611),所述穿孔(611)供所述排水管(4)穿设,所述套环(61)上设有螺纹柱(7),所述套环(61)和所述螺纹柱(7)拼接形成有让位孔(8),所述让位孔(8)和所述穿孔(611)连通并供所述拼接块(63)卡入,所述延伸杆(62)上开设有螺纹槽(621),所述螺纹槽(621)供所述拼接块(63)卡入并供所述螺纹柱(7)螺纹连接,当所述螺纹柱(7)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槽(621)内时,所述延伸杆(62)将所述拼接块(63)抵紧于所述螺纹柱(7)的端部,所述进水口(631)设于所述拼接块(63)上,所述出水口(622)设于所述延伸杆(62)上,所述流道二(10)通过所述拼接块(63)和所述延伸杆(62)拼接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钦竹,
申请(专利权)人:方远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