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及其灭弧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5933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断路器及其灭弧室,该灭弧室包括具有过弧通道的灭弧室本体,以及自过弧入口顺次设置在所述过弧通道中的灭弧栅片组、灭焰片和吸附网组,所述吸附网组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且所述过弧通道入口侧的所述灭弧室本体上设置有产气部件。应用本方案,能够有效避免灭弧过程中产生的金属微粒外逸,可广泛适用于大功率分断应用场景,并为断路器的使用可靠性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可靠性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可靠性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断路器及其灭弧室


[0001]本技术涉及电气开关
,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及其灭弧室。

技术介绍

[0002]断路器作为配电电器的重要部分,主要用于各类低压电力系统的保护,用来接通及分断电网电路中的电流和保护线路及电源设备,免受过载、欠电压、短路、单相接地等故障导致的危害。当故障电流出现后,断路器控制器发出指令至脱扣器,脱扣器带动机构动作,并通过机构再带动触头断开。触头断开后会产生电弧,且电弧在磁场和流体的作用下进入灭弧室,依靠灭弧室将电弧熄灭。
[0003]基于光伏和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大功率组件得以广泛应用,电站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断路器灭弧室的使用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
[0004]有鉴于此,亟待针对断路器的灭弧室进行优化设计,以满足大功率分断应用场景下的使用可靠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断路器及其灭弧室,通过结构优化能够有效避免灭弧过程中产生的金属微粒外逸,为满足大功率分断应用场景下的使用可靠性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
[0006]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断路器的灭弧室,包括具有过弧通道的灭弧室本体,以及自过弧入口顺次设置在所述过弧通道中的灭弧栅片组、灭焰片和吸附网组,所述吸附网组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且所述过弧通道入口侧的所述灭弧室本体上设置有产气部件。
[0007]可选地,所述灭弧室本体的两侧相对的壁面上开分别设置有卡槽部,相应的所述产气部件包括与所述卡槽部相适的配卡合部,并配置为:沿第一方向,所述卡合部可插入所述卡槽部并至第一安装位;且沿第二方向,所述卡合部可在所述卡槽部中滑动并至第二安装位,以构建所述产气部件与所述灭弧室本体的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壁面,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壁面。
[0008]可选地,所述卡合部包括卡合头部和连接部,所述卡合头部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产气部件的本体相连;沿第二方向,所述卡合头部包括相连接的小尺寸段和大尺寸段,且所述连接部的尺寸不大于小尺寸段;所述卡槽部为贯通相应所述壁面的插装开口,所述插装开口包括在第二方向上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且分别与所述卡合头部的小尺寸段和大尺寸段插装适配;所述插装开口具有内伸形成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内沿形成所述第一开口。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口的远离所述第二开口一侧的壁面本体具有卡扣槽,所述小尺寸段的端部可置于所述卡扣槽中,且所述小尺寸段与所述卡扣槽的相对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卡钩,并配置为:滑动至第二工作位的所述产气部件,通过所述小尺寸段和所述卡扣槽上的卡钩扣合,在第二方向上形成对所述小尺寸段的定位。
[0010]可选地,所述产气部件的本体上开设有多个辅助定位插槽,分别与所述灭弧栅片组的各灭弧栅片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灭弧栅片插装在相应的所述辅助定位插槽中。
[0011]可选地,所述灭弧室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灭弧室壁,分别形成两侧相对的所述壁面;所述两个灭弧室壁的顶部相向延伸并对接,且顶面设置有金属固定板;所述灭弧栅片组的相邻灭弧栅片的切弧槽在第二方向上交错布置。
[0012]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两个所述灭弧室壁之间的引弧片,所述引弧片位于所述灭弧栅片组的末端,且其板体变折延伸至所述灭弧栅片组的底部,所述灭弧栅片组的位于首端的灭弧栅片的厚度大于其他灭弧栅片的厚度。
[0013]可选地,所述灭焰片设置为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
[0014]可选地,所述吸附网组包括顺次设置的单层或多层钢丝网和金属孔板,并配置为:沿过弧方向,至少两层所述钢丝网的目数呈依次增大的趋势变化。
[0015]可选地,所述金属孔板和至少单层或多层所述钢丝网顺次相抵设置。
[0016]可选地,所述金属孔板和单层或多层两层所述钢丝网顺次间隔设置。
[0017]可选地,所述金属孔板与邻接的所述钢丝网之间以及相邻的多层所述钢丝网之间,分别设置有隔板;且所述隔板的中部具有贯通的通过口。
[0018]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断路器,包括如前所述的灭弧室。
[0019]针对现有断路器的灭弧室,本方案提出了可靠适用于大功率分断应用场景的实现方式。具体来说,在灭弧室本体的过弧通道中,顺次设置有灭弧栅片组、灭焰片和吸附网组,吸附网组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且过弧通道入口侧设置有产气部件。工作过程中,触头断开后会产生的电弧,在磁场和流体的作用下进入灭弧室后,先由灭弧栅片组切分为短弧,再经过灭焰片的消游离作用,同时灭焰片能够迅速吸收电弧热量,并可阻挡部分电弧产生的金属微粒;然后,基于吸附网组的设置,可吸附灭弧过程中产生的金属微粒。如此设置,可以避免分断产生金属粒子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即便在大功率分断应用场景下,也能够确保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0020]在本技术的可选方案中,针对产气部件提供了快速组装限位功能。其中,灭弧室本体的两侧相对的壁面上开分别设置有卡槽部,产气部件包括与卡槽部相适配卡合部,沿第一方向,该卡合部可插入卡槽部并至第一安装位;且沿第二方向,卡合部可在卡槽部中滑动并至第二安装位,以构建产气部件与灭弧室本体的可拆卸连接。结构简单可靠,且具有较好的装配工艺性。
[0021]在本技术的另一优选方案中,产气部件的本体上开设有多个辅助定位插槽,分别与灭弧栅片组的各灭弧栅片一一对应设置,每个灭弧栅片插装在相应的辅助定位插槽中。如此设置,基于固定在灭弧室本体上的产气部件,提供灭弧栅片组在前后方向上的辅助限位。
[0022]在本技术的又一可选方案中,灭弧栅片组的位于首端的灭弧栅片的厚度大于其他灭弧栅片的厚度,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适应大功率应用场景。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灭弧室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中所示灭弧室的装配爆炸图;
[0025]图3为基于第二灭弧室壁的内侧视角形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灭弧栅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附网组的装配关系爆炸图;
[0028]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产气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产气部件与第二灭弧室壁的组装关系示意图;
[0030]图8为图1的C

C剖视图;
[0031]图9为图1的D

D剖视图。
[0032]图中:
[0033]第一灭弧室壁1a、第二灭弧室壁1b、第一槽101、第二槽102、第三槽103、第四槽104、限位凸部105、安装凹部106、卡槽部107、第一开口1071、第二开口1072、限位部1073、卡扣槽1074、第二卡钩1075、第一产气部件2a、第二产气部件2b、卡合部21、卡合头部211、小尺寸段2111、大尺寸段2112、第一卡钩2113、连接部212、辅助定位插槽213、螺钉3、灭弧栅片组4、灭弧栅片41、切弧槽411、倒角412、引弧片5、第一灭焰片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灭弧室,用于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过弧通道的灭弧室本体,以及自过弧入口顺次设置在所述过弧通道中的灭弧栅片组、灭焰片和吸附网组,所述吸附网组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且所述过弧通道入口侧的所述灭弧室本体上设置有产气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室本体的两侧相对的壁面上开分别设置有卡槽部,相应的所述产气部件包括与所述卡槽部相适配的卡合部,并配置为:沿第一方向,所述卡合部可插入所述卡槽部并至第一安装位;且沿第二方向,所述卡合部可在所述卡槽部中滑动并至第二安装位,以构建所述产气部件与所述灭弧室本体的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壁面,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壁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包括卡合头部和连接部,所述卡合头部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产气部件的本体相连;沿第二方向,所述卡合头部包括相连接的小尺寸段和大尺寸段,且所述连接部的尺寸不大于小尺寸段;所述卡槽部为贯通相应所述壁面的插装开口,所述插装开口包括在第二方向上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且分别与所述卡合头部的小尺寸段和大尺寸段插装适配;所述插装开口具有内伸形成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内沿形成所述第一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的远离所述第二开口一侧的壁面本体具有卡扣槽,所述小尺寸段的端部可置于所述卡扣槽中,且所述小尺寸段与所述卡扣槽的相对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卡钩,并配置为:滑动至第二工作位的所述产气部件,通过所述小尺寸段和所述卡扣槽上的卡钩扣合,在第二方向上形成对所述小尺寸段的定位。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寻春张建奇熊丽
申请(专利权)人: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