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施工现场用登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5874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登高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隧道施工现场用登高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登高架,所述底座的底部四角处均设有滚轮,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内部设有移动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带动所述移动座沿所述容纳槽上下滑动的驱动组件,所述移动座的底部四角处均设有支撑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底座的底部设置移动座,并通过驱动组件带动移动座上下滑动,使登高装置同时具备稳定性好和便于移动的优点,提高了登高装置的稳定性,解决了滚轮降低登高装置稳定性的问题,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安全。全。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施工现场用登高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登高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隧道施工现场用登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根据其所在的位置可分为山岭隧道、水下隧道和城市隧道三大类,其中,为缩短距离和避免大坡道而从山岭或丘陵下穿越的隧道为山岭隧道;为穿越河流或海峡而从河下或海底通过的隧道为水下隧道;为适应铁路通过大城市的需要而在城市地下穿越的隧道为城市隧道,以上三类隧道中修建最多的是山岭隧道。
[0003]隧道建设过程中,常常需要借助登高装置来进行施工,但现有登高装置整体较重,不方便移动,降低了施工效率,因此许多登高装置的底部安装了滚轮,使登高装置能够随时随地移动,方便快捷,然而,登高装置使用时,滚轮降低了登高装置的稳定性,导致登高装置的适用性较差,甚至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危害工作人员的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施工现场用登高装置,该登高装置操作便捷,安全可靠,解决了滚轮降低登高装置稳定性的问题,提高了登高装置的稳定性,具备稳定性好和便于移动的优点,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安全。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隧道施工现场用登高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登高架,所述底座的底部四角处均设有滚轮,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内部设有移动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带动所述移动座沿所述容纳槽上下滑动的驱动组件,所述移动座的底部四角处均设有支撑柱。
[0006]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底座顶部中心处的转轴和套设在所述转轴外侧的转盘,所述转轴与所述底座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远离所述转盘的一端穿过所述底座的顶部伸入所述容纳槽内,所述转轴位于所述容纳槽内的一端通过传动组件与所述移动座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移动座上方的蜗杆,所述转轴位于所述容纳槽内的一端通过连接件与所述蜗杆连接;
[0008]所述底座的顶部内壁上转动连接有两根丝杆,两根所述丝杆关于所述转轴呈对称分布,所述蜗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丝杆传动连接,两根所述丝杆均伸入所述容纳槽内与所述移动座螺纹连接。
[0009]进一步地,两根所述丝杆的外侧均套设有与所述蜗杆相适配的涡轮,所述蜗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涡轮啮合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套设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转轴外侧的第一锥齿轮,所述蜗杆的外侧套设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顶部内壁上连接有两块限位板,两块所述限位板位于两根
所述丝杆之间,两块所述限位板关于所述转轴呈对称分布,两块所述限位板上均设有限位通孔,所述蜗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限位通孔与两个所述涡轮啮合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壁上设有水平设置的导杆,所述导杆的外侧套设有竖直设置的滑动板,所述滑动板可沿所述导杆来回滑动;
[0013]所述导杆的下方设有水平设置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槽的内壁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板连接,所述滑动板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端穿出所述活动槽且连接有限位件,所述滑动板通过所述限位件与所述转盘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包括插板,所述插板位于所述滑动板靠近所述转盘的一侧,所述转盘靠近所述插板的一侧设有与所述插板相适配的插槽,所述插板与所述插槽卡接;
[0015]所述转盘的顶部设有竖直设置的把手。
[0016]进一步地,所述登高架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底座顶部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水平连接有踏板,所述踏板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连接有爬梯,所述爬梯远离所述踏板的一侧与所述底座的顶部连接。
[0017]进一步地,所述爬梯的两侧均设有扶手,所述踏板上除与所述爬梯连接的一侧外,其余三侧均设有护栏。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底座的底部设置移动座,并通过驱动组件带动移动座上下滑动,使登高装置同时具备稳定性好和便于移动的优点,当登高装置移动时,通过驱动组件带动移动座向上滑动,使滚轮与地面接触,使登高装置移动更方便;当登高装置使用时,通过驱动组件带动移动座向下滑动,使支撑柱与地面接触,提高了登高装置的稳定性,解决了滚轮降低登高装置稳定性的问题,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1中隧道施工现场用登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1中隧道施工现场用登高装置的剖视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1中A处放大版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实施1中B处放大版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实施1中C处放大版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
底座、2

支撑板、3

踏板、4

护栏、5

爬梯、6

扶手、7

滚轮、8

移动座、9

支撑柱、10

容纳槽、11

丝杆、12

蜗杆、13

涡轮、14

限位板、15

转轴、16

转盘、17

把手、18

第一锥齿轮、19

第二锥齿轮、20

活动槽、21

导杆、22

弹簧、23

滑动板、24

插板、25

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
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施工现场用登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登高架,所述底座的底部四角处均设有滚轮,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内部设有移动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带动所述移动座沿所述容纳槽上下滑动的驱动组件,所述移动座的底部四角处均设有支撑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现场用登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底座顶部中心处的转轴和套设在所述转轴外侧的转盘,所述转轴与所述底座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远离所述转盘的一端穿过所述底座的顶部伸入所述容纳槽内,所述转轴位于所述容纳槽内的一端通过传动组件与所述移动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施工现场用登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移动座上方的蜗杆,所述转轴位于所述容纳槽内的一端通过连接件与所述蜗杆连接;所述底座的顶部内壁上转动连接有两根丝杆,两根所述丝杆关于所述转轴呈对称分布,所述蜗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丝杆传动连接,两根所述丝杆均伸入所述容纳槽内与所述移动座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施工现场用登高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丝杆的外侧均套设有与所述蜗杆相适配的涡轮,所述蜗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涡轮啮合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施工现场用登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套设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转轴外侧的第一锥齿轮,所述蜗杆的外侧套设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施工现场用登高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良李金强狐骏豪梁锦全杨明亮刘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