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5592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USB连接器。该USB连接器包括壳体、连接壳体的第一接触端子、第二接触端子及侦测端子;壳体设有第一插接槽、第二插接槽及容纳槽,第一插接槽和第二插接槽的数量为多个;各第一接触端子均安装于壳体内,各第一接触端子的部分延伸至第一插接槽内;各第二接触端子分别与各第一接触端子一一对应连接,且各第二接触端子的部分延伸至第二插接槽内;侦测端子安装于壳体内,且侦测端子的部分延伸至容纳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USB连接器,采用壳体连接侦测端子的方式,避免第一接触端子及第二接触端子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自主放电的现象,达到避免USB连接器浪费能源的目的。USB连接器浪费能源的目的。USB连接器浪费能源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USB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USB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计算机硬件飞速发展,外围设备日益增多。USB连接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成为各电子产品相互连接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0003]传统技术中,USB连接器一般由外壳和端子构成。然而,由于USB连接器无法准确的判断是否与电子产品连接,使得端子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与其它的金属接触而自主放电,最终导致USB连接器浪费能源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USB连接器浪费能源的问题,提供一种USB连接器。
[0005]一种USB连接器,包括:
[0006]壳体;壳体设有第一插接槽、第二插接槽及容纳槽;第一插接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插接槽均设置于壳体的一端;第二插接槽的数量与第一插接槽的数量相同,多个第二插接槽均设置于壳体的另一端;容纳槽贯穿壳体;
[0007]连接壳体的第一接触端子;第一接触端子的数量与第一插接槽的数量对应设置,各第一接触端子均安装于壳体内,且各第一接触端子的部分延伸至第一插接槽内;
[0008]连接第一接触端子的第二接触端子;第二接触端子的数量与第一接触端子的数量相同,各第二接触端子分别与各第一接触端子一一对应连接,且各第二接触端子的部分延伸至第二插接槽内;及
[0009]连接壳体的侦测端子;侦测端子安装于壳体内,且侦测端子的部分延伸至容纳槽内。
[0010]上述USB连接器,当壳体接入电子产品时,容纳槽内的侦测端子与电子产品接触,从而判断USB连接器是否与电子产品连接,当侦测端子确认与电子产品接触时,第一插接槽和第二插接槽内的第一接触端子与第二接触端子再共同为电子产品提供电能,从而实现USB连接器避免能源浪费。通过上述设计,采用壳体连接侦测端子的方式,利于USB连接器通过侦测端子检测USB连接器是否与电子产品连接,从而避免第一接触端子及第二接触端子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自主放电的现象,达到避免USB连接器浪费能源的目的。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接触端子包括第一连接块及连接第一连接块的第一接触块;第一连接块安装于壳体内;第一接触块设置于第一插接槽内。采用将第一接触块设置于第一插接槽内的方式,利于第一接触端子与电子产品接触,从而达到提升第一接触端子连接稳定性的目的。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接触块为长条形。采用长条形的第一接触块,利于增加第一接触块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提升第一接触端子接触效果的目的。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接触端子包括第二连接块及连接第二连接块的第二接
触块;第二连接块安装于壳体内,且各第二连接块分别与各第一接触端子一一对应连接;第二接触块设置于第二插接槽内。采用将第二接触块设置于第二插接槽内的方式,利于第二接触端子与电子产品接触,从而达到提升第二接触端子连接稳定性的目的。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接触块为长条形。采用长条形的第二接触块,利于增加第二接触块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提升第二接触端子接触效果的目的。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侦测端子包括支撑块、连接支撑块的第一弹性块及连接支撑块的第二弹性块;支撑块安装于壳体内;第一弹性块设置于容纳槽内并突出壳体的一端,第二弹性块设置于容纳槽内并突出壳体的另一端。采用第一弹性块设置于容纳槽内并突出壳体的一端,第二弹性块设置于容纳槽内并突出壳体的另一端的方式,利于增加侦测端子的侦测范围,从而达到提升侦测精度的目的。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突出部、第一弹性部及第一延伸部;第一突出部突出壳体的一端;第一弹性部的一端与第一突出部连接,第一弹性部的另一端与第一延伸部连接;第一延伸部与支撑块连接。采用第一突出部突出壳体的一端的方式,利于实现第一突出部在壳体外与电子产品接触,使得电子产品在与第一接触端子和第二接触端子接触前就与第一突出接触,从而进一步避免第一接触端子和第二接触端子在侦测端子与电子产品接触前就出现放电的现象,达到减少第一接触端子和第二接触端子的能源浪费的目的。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弹性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突出部、第二弹性部及第二延伸部;第二突出部突出壳体的二端;第二弹性部的一端与第二突出部连接,第二弹性部的另一端与第二延伸部连接;第二延伸部与支撑块连接。采用第二突出部突出壳体的一端的方式,利于实现第二突出部在壳体外与电子产品接触,使得电子产品在与第一接触端子和第二接触端子接触前就与第二突出接触,从而进一步避免第一接触端子和第二接触端子在侦测端子与电子产品接触前就出现放电的现象,达到减少第一接触端子和第二接触端子的能源浪费的目的。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还设有台阶槽;台阶槽设置于壳体的一侧,第一接触端子、第二接触端子及侦测端子的部分均设置于台阶槽内。采用第一接触端子、第二接触端子及侦测端子的部分均设置于台阶槽内的方式,利于第一接触端子、第二接触端子及侦测端子在壳体的台阶槽内与其他电子元器件连接,从而提升USB连接器的连接便利性。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接触端子自壳体的一侧朝壳体的另一侧依次排列设置,多个第二接触端子自壳体的另一侧朝壳体的一侧依次排列设置。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所示的USB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所示的USB连接器的其中一个局部剖视意图;
[0022]图3为图1所示的USB连接器的另一个局部剖视意图;
[0023]图4为图1所示的USB连接器的第一接触端子、第二接触端子及侦测端子的其中一个连接状态示意图;
[0024]图5为图1所示的USB连接器的第一接触端子、第二接触端子及侦测端子的另一个连接状态示意图;
[0025]图6为图5所示的侦测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中标号的含义为:
[0027]100、USB连接器;
[0028]10、壳体;11、第一插接槽;12、第二插接槽;13、容纳槽;14、台阶槽;
[0029]20、第一接触端子;21、第一连接块;22、第一接触点;
[0030]30、第二接触端子;31、第二连接块;32、第二接触点;
[0031]40、侦测端子;41、支撑块;42、第一弹性块;421、第一突出部;422、第一弹性部;423、第一延伸部;43、第二弹性块;431、第二突出部;432、第二弹性部;433、第二延伸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第一插接槽、第二插接槽及容纳槽;所述第一插接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插接槽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二插接槽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插接槽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第二插接槽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所述容纳槽贯穿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壳体的第一接触端子;所述第一接触端子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插接槽的数量对应设置,各所述第一接触端子均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且各所述第一接触端子的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一插接槽内;连接所述第一接触端子的第二接触端子;所述第二接触端子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接触端子的数量相同,各所述第二接触端子分别与各所述第一接触端子一一对应连接,且各所述第二接触端子的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二插接槽内;及连接所述壳体的侦测端子;所述侦测端子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侦测端子的部分延伸至所述容纳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端子包括第一连接块及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的第一接触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接触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插接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块为长条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端子包括第二连接块及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的第二接触块;所述第二连接块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且各所述第二连接块分别与各所述第一接触端子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二接触块设置于所述第二插接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隆辉徐波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小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