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连续式风洞主压缩机进气拐角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4563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22
一种大型连续式风洞主压缩机进气拐角结构,属于风洞建设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解决驱动电机转子的维护工作繁琐、劳动强度大、操作不便的问题。包括进气接管、拐角段、蜂窝器和整流段;进气接管、拐角段和整流段沿气流方向依次相连,整流段的进气端设有蜂窝器;拐角段沿其中分面分为拐角段上部和拐角段下部,联轴器整流护罩以拐角段的中分面分为护罩上部和护罩下部,拐角段上部和拐角段下部可拆卸连接,联轴器整流护罩通过若干导流片与拐角段相连,当电机转子进行维护时,将拐角段上部分别与进气接管、整流段和拐角段下部拆分,即可对电机输出轴和联轴器进行拆卸,克服了拐角段与驱动电机结构紧凑,空间狭小,劳动强度大、操作不便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型连续式风洞主压缩机进气拐角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风洞建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型连续式风洞主压缩机进气拐角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风洞试验广泛应用于空气动力学研究,为航空、航天、铁路运输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0003]在连续式跨声速风洞中,主压缩机作为洞体回路的一部分,多布置于风洞拐角段之后,用于驱动风洞回路内的空气流动,提供建立风洞流场所需的运行压比。驱动压缩机的电机多布置于风洞外,通过贯穿风洞拐角段的长联轴器与压缩机相连。
[0004]主压缩机进气均匀性的提高有利于提升机组的运行效率,降低风洞运行成本,驱动电机需要定期维护,必要时需要将电机转子“抽芯”、返厂维护,在大功率的驱动电机转子“抽芯”过程中,需在电机转子输出轴一侧安装吊装工装,并在拐角段内对联轴器进行拆卸,使联轴器与电机转子脱离,拐角段与压缩机及驱动电机结构紧凑,空间狭小,使得驱动电机转子的“抽芯”工作繁琐、劳动强度大、操作不便,电机转子装回的过程也同样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型连续式风洞主压缩机进气拐角结构,以解决驱动电机转子的维护工作繁琐、劳动强度大、操作不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型连续式风洞主压缩机进气拐角结构,包括进气接管、拐角段、蜂窝器和整流段;进气接管、拐角段和整流段沿气流方向依次相连,连接面之间均通过密封胶条密封,整流段的进气端设有蜂窝器;蜂窝器的外端为环形的外框,蜂窝器的中部设有环形的内框,矩形栅格板将外框和内框相连,并分隔为若干单元,所述单元内布满六角管组成的蜂窝栅格,所述外框与整流段的内壁配合连接;拐角段的外角部设有联轴器整流护罩,联轴器整流护罩位于拐角段的竖向中部,联轴器整流护罩靠近拐角段进气端的一侧为流线型结构,联轴器整流护罩及拐角段的外壁上设有一体的装配缺口,所述装配缺口与所述内框同轴;拐角段沿其中分面分为拐角段上部和拐角段下部,联轴器整流护罩以拐角段的中分面分为护罩上部和护罩下部,所述装配缺口的轴心线在拐角段的中分面上,拐角段上部和拐角段下部可拆卸连接,并通过密封胶条密封,护罩上部和拐角段上部的内角端通过上筋板相连,护罩上部和上筋板分别通过若干导流片与拐角段上部相连,护罩下部和拐角段下部的内角端通过下筋板相连,护罩下部和下筋板分别通过若干导流片与拐角段下部相连,上筋板和下筋板上下抵靠。
[0006]进一步的,若干导流片间隔排列,导流片包括压力侧、吸力侧、前缘和尾缘,压力侧、前缘、吸力侧和尾缘依次首尾相连围成等截面的导流片,前缘为弧面结构,吸力侧包括
相切的吸力侧弧面和吸力侧平面,压力侧包括相切的压力侧弧面和压力侧平面,所述吸力侧弧面和所述压力侧弧面的另一端分别与前缘的两侧相切,所述压力侧平面与所述吸力侧平面的另一端相交,构成尾缘的尖部结构。
[0007]进一步的,拐角段的底部设有支座。
[0008]进一步的,整流段的外周设有若干连接座。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进气接管、拐角段和整流段依次可拆卸连接,拐角段上部和拐角段下部可拆卸连接,当电机转子进行维护时,“抽芯”或者转子回装,将拐角段上部分别与进气接管、整流段和拐角段下部拆分,即可对电机输出轴和联轴器进行拆卸,克服了拐角段与压缩机及驱动电机结构紧凑,空间狭小,使得驱动电机转子的“抽芯”工作繁琐、劳动强度大、操作不便的问题。
[0010]2、蜂窝器的外框和内框之间通过矩形栅格板相连,矩形栅格板将内框和外框之间分隔为若干单元,且蜂窝器的若干单元格内为正六边形薄壁管组焊成的蜂窝栅格结构,使蜂窝器具有较强的耐撞击性能,可有效拦截因特殊原因意外脱落的结构件,避免压缩机叶片受到外物撞击损坏。
[0011]3、联轴器整流护罩靠近拐角段进气端一侧为流线型结构,可改善气流通过联轴器整流护罩的分离状态,提高压缩机运行效率。
[0012]4、气流经过拐角段后会产生较大的压力损失,导致压缩机所需的工作压比上升,在拐角段设置导流片有助于降低气流经过拐角段的压力损失,改善压缩机所需的工作压比。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左视图;图4是拐角段下部的轴测图;图5是拐角段下部的俯视图;图6是蜂窝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A处放大图;图8是联轴器整流护罩的截面示意图;图9是导流片的截面图;图10是部件间连接面的密封示意图;图中:1

进气接管、2

拐角段、21

拐角段上部、22

拐角段下部、23

导流片、231

吸力侧、232

前缘、233

压力侧、234

尾缘、24

支座、3

蜂窝器、31

外框、32

内框、33

矩形栅格板、34

蜂窝栅格、4

整流段、41

连接座、5

联轴器整流护罩、51

护罩上部、52

护罩下部、53

上筋板、54

下筋板、55

装配缺口、6

密封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
实施例来描述本专利技术。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
[0015]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连接分为固定连接和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连接即为不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折边连接、铆钉连接、粘结连接和焊接连接等常规固定连接方式,所述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螺栓连接、卡扣连接、销钉连接和铰链连接等常规拆卸方式,未明确限定具体连接方式时,默认可在现有连接方式中找到至少一种连接方式实现该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例如:固定连接选择焊接连接,可拆卸连接选择螺栓连接。
[0016]以下将结合附图1

附图10,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而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17]实施例:如图1

图10所示,一种大型连续式风洞主压缩机进气拐角结构,包括进气接管1、拐角段2、蜂窝器3和整流段4;进气接管1、拐角段2和整流段4沿气流方向依次相连,连接面之间均通过密封胶条6密封,整流段4的进气端设有蜂窝器3;蜂窝器3的外端为环形的外框31,蜂窝器3的中部设有环形的内框32,矩形栅格板33将外框31和内框32相连,并分隔为若干单元,所述单元内布满六角管组成的蜂窝栅格34,所述外框31与整流段4的内壁配合连接;拐角段2的外角部设有联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连续式风洞主压缩机进气拐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接管(1)、拐角段(2)、蜂窝器(3)和整流段(4);进气接管(1)、拐角段(2)和整流段(4)沿气流方向依次相连,连接面之间均通过密封胶条(6)密封,整流段(4)的进气端设有蜂窝器(3);蜂窝器(3)的外端为环形的外框(31),蜂窝器(3)的中部设有环形的内框(32),矩形栅格板(33)将外框(31)和内框(32)相连,并分隔为若干单元,所述单元内布满六角管组成的蜂窝栅格(34),所述外框(31)与整流段(4)的内壁配合连接;拐角段(2)的外角部设有联轴器整流护罩(5),联轴器整流护罩(5)位于拐角段(2)的竖向中部,联轴器整流护罩(5)靠近拐角段(2)进气端的一侧为流线型结构,联轴器整流护罩(5)及拐角段(2)的外壁上设有一体的装配缺口(55),所述装配缺口(55)与所述内框(32)同轴;拐角段(2)沿其中分面分为拐角段上部(21)和拐角段下部(22),联轴器整流护罩(5)以拐角段(2)的中分面分为护罩上部(51)和护罩下部(52),所述装配缺口(55)的轴心线在拐角段(2)的中分面上,拐角段上部(21)和拐角段下部(22)可拆卸连接,并通过密封胶条(6)密封,护罩上部(51)和拐角段上部(21)的内角端通过上筋板(53)相连,护罩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岭松崔晓春张然张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