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稀薄气体风洞微小载荷测力的试验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65090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3 02:40
一种适用于稀薄气体风洞微小载荷测力的试验装置及方法,属于航空航天测力试验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解决微小载荷测力试验模型自重超过天平量程的问题。装置包括模型、支杆、天平和支撑基座,天平竖直设置在支撑基座上,天平包括第二轴段,支杆的右端穿过第二轴段插接配合、且轴心线垂直相交,载荷过滤筒与模型相抵近,支杆远离模型的一端设有竖向贯通的滑槽,滑槽沿支杆的轴线延伸,配重块与滑槽滑动配合。通过调整配重块相对于支杆的位置,使模型和支杆组合产生的重力弯矩等于配重块产生的重力弯矩,天平只承载拉压正应力,而不承受弯曲应力,提高了天平的承载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航空航天测力试验,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稀薄气体风洞微小载荷测力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风洞测力试验中所使用的应变天平可直接测量作用在航空模型上的气动力和力矩,是测力风洞试验中最为关键的高精度传感器之一。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对飞行器的飞行高度、飞行速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进而对测力试验的天平也提出了更高的精准度要求,然而针对稀薄气体风洞测力试验,在某些试验工况下,模型所受工况总载荷在毫牛量级,采用传统测力试验装置无法进行测量,因其模型自身重量就已经超过天平测量许用量程,并且为了保证天平在毫牛量级载荷下具备足够的灵敏度,天平弹性元件的尺寸需要设计非常小,而这种尺寸过小的天平弹性元件也无法满足应变计粘贴的尺寸需求。

2、目前,针对毫牛量级稀薄气体测力试验的研发技术较少,通常使用大量程天平粘贴半导体应变计等高灵敏系数应变计实现毫牛级微小载荷的测量,然而受模型及天平自重的影响,对试验载荷的精准测量依然造成的极大的困难,针对此测量难题,虽然有相关专利进行技术探索,但依然存在多种技术弊端,主要如下:

>3、公告号为cn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稀薄气体风洞微小载荷测力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1)、支杆(2)、天平(4)和支撑基座(6),天平(4)竖直设置在支撑基座(6)上,支撑基座(6)的外部设有载荷过滤罩(3),载荷过滤罩(3)的左侧设有载荷过滤筒(31),天平(4)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同轴相连的第一轴段(41)、第一弹性元件(42)、第二轴段(43)、第二弹性元件(44)、第三轴段(45)、第三弹性元件(46)和第四轴段(47),第一弹性元件(42)由第一柱梁(48)和第二柱梁(49)构成,第二弹性元件(44)由第三柱梁(412)和第四柱梁(413)构成,第三弹性元件(46)由第五柱梁(410)和第六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稀薄气体风洞微小载荷测力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1)、支杆(2)、天平(4)和支撑基座(6),天平(4)竖直设置在支撑基座(6)上,支撑基座(6)的外部设有载荷过滤罩(3),载荷过滤罩(3)的左侧设有载荷过滤筒(31),天平(4)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同轴相连的第一轴段(41)、第一弹性元件(42)、第二轴段(43)、第二弹性元件(44)、第三轴段(45)、第三弹性元件(46)和第四轴段(47),第一弹性元件(42)由第一柱梁(48)和第二柱梁(49)构成,第二弹性元件(44)由第三柱梁(412)和第四柱梁(413)构成,第三弹性元件(46)由第五柱梁(410)和第六柱梁(411)构成,第一柱梁(48)、第二柱梁(49)、第三柱梁(412)、第四柱梁(413)、第五柱梁(410)和第六柱梁(411)为相同的矩形截面柱状构件,第一柱梁(48)和第二柱梁(49)相对于天平(4)的轴线前后对称,第三柱梁(412)和第四柱梁(413)相对于天平(4)的轴线左右对称,第五柱梁(410)和第六柱梁(411)相对于天平(4)的轴线前后对称,模型(1)与支杆(2)的左端建立连接,支杆(2)的右端依次穿过载荷过滤筒(31)和第二轴段(43),支杆(2)与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晨郭举光路遥李小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