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套圈锻造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4279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套圈锻造成型模具,包括:第一凹模,第一凹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凹模;锻造顶出机构,锻造顶出机构包括两个内螺纹管,两个内螺纹管对称固定连接于第二凹模的底部,第二凹模的内底部对称开设有两个凹槽,凹槽的顶部内径大于底部内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时,通过外部驱动设备将轴承套圈原料设置在第一凹模与第二凹模中进行锻造,使轴承套圈成型,其中圆盘的外形与第二凹模中凹槽的形状相匹配且紧密配合,避免成型时轴承套圈原料产生凹痕,当轴承套圈成型后操作人员通过转动两个螺纹杆,螺纹杆在内螺纹管中向上移动,带动顶部一端的圆盘将成型后的轴承套圈从第一凹模与第二凹模中顶出。一凹模与第二凹模中顶出。一凹模与第二凹模中顶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套圈锻造成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轴承套圈锻造
,具体为一种轴承套圈锻造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锻造是一种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锻压(锻造与冲压)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其中,轴承套圈是具有一个或几个滚道的向心滚动轴承的环形零件,轴承套圈通常采用锻造的方式打造成型。
[0003]然而,现有的轴承套圈锻造技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其现有的轴承锻造模具在使用后,往往需要操作人员借助外部工具手动将轴承套圈从模具中取出,其过程效率低下,且消耗较多的人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套圈锻造成型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承套圈锻造成型模具,包括:第一凹模和锻造顶出机构;
[0006]其中,所述第一凹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凹模;
[0007]其中,所述锻造顶出机构包括两个内螺纹管,两个所述内螺纹管对称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凹模的底部,所述第二凹模的内底部对称开设有两个凹槽,所述凹槽的顶部内径大于底部内径,所述内螺纹管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部贯穿所述第二凹模的底部,所述螺纹杆的顶部一端固定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的形状与所述凹槽的形状相匹配,且所述圆盘的外壁与所述凹槽的内壁紧密配合。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圆盘的外形与第二凹模中凹槽的形状相匹配且紧密配合,避免成型时轴承套圈原料产生凹痕,当轴承套圈成型后操作人员通过转动两个螺纹杆,螺纹杆在内螺纹管中向上移动,带动顶部一端的圆盘将成型后的轴承套圈从第一凹模与第二凹模中顶出,使锻造成型后轴承套圈能够快速从模具中取出。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模的外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贯穿有固定栓。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块搭配固定栓能够将模具固定安装在锻造设备中。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模的顶部设置有上模具。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模具通过冲压设备驱动能够实现锻造操作。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模的顶部对称开设有两个定位槽,所述上模具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杆。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模具通过底部定位杆搭配定位槽能够实现上模具与第一凹模之间位置的校准。
[0015]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底部一端固定连接有六角螺头。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六角螺头能够便于转动螺纹杆。
[0017]优选的,所述定位杆插接于所述定位槽的内部。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使用时,圆盘的外形与第二凹模中凹槽的形状相匹配且紧密配合,避免成型时轴承套圈原料产生凹痕,当轴承套圈成型后操作人员通过转动两个螺纹杆,螺纹杆在内螺纹管中向上移动,带动顶部一端的圆盘将成型后的轴承套圈从第一凹模与第二凹模中顶出,使锻造成型后轴承套圈能够快速从模具中取出,从而减少操作人员借用外部工具将成型轴承套圈取出的繁杂步骤。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轴承套圈锻造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轴承套圈锻造成型模具中第一凹模和第二凹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轴承套圈锻造成型模具中螺纹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第一凹模;2、第二凹模;3、固定块;4、固定栓;5、螺纹杆;6、内螺纹管;7、定位杆;8、上模具;9、圆盘;10、凹槽;11、定位槽;12、六角螺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轴承套圈锻造成型模具,包括:第一凹模1和锻造顶出机构。
[0025]其中,如图1

图2所示,第一凹模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凹模2;
[0026]其中,如图1

图3所示,锻造顶出机构包括两个内螺纹管6,第二凹模2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两个内螺纹管6,第二凹模2的内底部对称开设有两个凹槽10,凹槽10的顶部内径大于底部内径,螺纹杆5螺纹连接在内螺纹管6的内部,螺纹杆5的顶部贯穿第二凹模2的底部,将圆盘9固定连接在螺纹杆5的顶部一端,圆盘9的形状与凹槽10的形状相匹配,且圆盘9的外壁与凹槽10的内壁紧密配合。
[0027]如图1

图2所示,为了将模具固定安装在锻造设备中,第二凹模2的外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3,固定块3的内部贯穿有固定栓4。
[0028]如图1

图2所示,第一凹模1的顶部设置有上模具8,其中,上模具8通过冲压设备驱动能够实现锻造操作。
[0029]如图1

图2所示,为了上模具8与第一凹模1之间的位置能够校准,第一凹模1的顶部对称开设有两个定位槽11,上模具8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杆7,其中,定位杆7插接于定位槽11的内部。
[0030]如图1

图3所示,为了便于转动螺纹杆5,螺纹杆5的底部一端固定连接有六角螺头12。
[003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对本方案工作步骤进行总结梳理:本技术使用时,通过外部驱动设备将轴承套圈原料设置在第一凹模1与第二凹模2中进行锻造,使轴承套圈成型,其中圆盘9的外形与第二凹模2中凹槽10的形状相匹配且紧密配合,避免成型时轴承套圈原料产生凹痕,当轴承套圈成型后操作人员通过转动两个螺纹杆5,螺纹杆5在内螺纹管6中向上移动,带动顶部一端的圆盘9将成型后的轴承套圈从第一凹模1与第二凹模2中顶出,使锻造成型后轴承套圈能够快速从模具中取出。
[0032]综上:本技术使用时,圆盘9的外形与第二凹模2中凹槽10的形状相匹配且紧密配合,避免成型时轴承套圈原料产生凹痕,当轴承套圈成型后操作人员通过转动两个螺纹杆5,螺纹杆5在内螺纹管6中向上移动,带动顶部一端的圆盘9将成型后的轴承套圈从第一凹模1与第二凹模2中顶出,使锻造成型后轴承套圈能够快速从模具中取出,从而减少操作人员借用外部工具将成型轴承套圈取出的繁杂步骤。
[0033]本技术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套圈锻造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凹模(1),所述第一凹模(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凹模(2);锻造顶出机构,所述锻造顶出机构包括两个内螺纹管(6),两个所述内螺纹管(6)对称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凹模(2)的底部,所述第二凹模(2)的内底部对称开设有两个凹槽(10),所述凹槽(10)的顶部内径大于底部内径,所述内螺纹管(6)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5),所述螺纹杆(5)的顶部贯穿所述第二凹模(2)的底部,所述螺纹杆(5)的顶部一端固定连接有圆盘(9),所述圆盘(9)的形状与所述凹槽(10)的形状相匹配,且所述圆盘(9)的外壁与所述凹槽(10)的内壁紧密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锻造成型模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兆虎陈文正陈早云徐永平
申请(专利权)人:常山成鑫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