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震后道路通行性的交通路况模拟分析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3570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震后道路通行性的交通路况模拟分析方法及装置,涉及土木工程技术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待分析的震后区域的数据;将待分析的震后区域的数据输入到建筑和路网模型,得到待分析的震后区域的震后交通出行数据;将震后交通出行数据输入到交通路况模拟分析模型,得到待分析的震后区域的交通路况模拟分析结果;其中,交通路况模拟分析结果包括待分析的震后区域的车辆在震后区域的各路段的通行时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震后道路通行性情况,从区域建筑群数据反推出路网流量数据,提出了道路级别的震后交通状况模拟分析方法。法。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震后道路通行性的交通路况模拟分析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技术及计算机
,特别是指一种基于震后道路通行性的交通路况模拟分析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对城市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人员伤亡,给震后救援工作和恢复工作带来了沉重压力,而震后救援工作和恢复工作的进展能否顺利的关键在于震后道路交通状况。因此,如何合理、全面地模拟并评估震后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十分必要。
[0003]研究震后城市交通状况评估,必须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地震灾害链影响下城市道路的通行性。在这方面,现阶段已经有学者进行了研究,通过现有方法可以分析地震中相邻建筑物倒塌和建筑次生坠物造成的道路阻塞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震后不同区域的交通出行量将发生较大变化,极可能引起道路堵塞,进一步影响交通状况。在这方面,关于交通分布预测,常用重力模型(引入母子公司关联因素的城际客运出行分布预测模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8(09):1319

1327.);关于交通流量确定,大多通过现状车流量反推或人口普查数据确定,缺乏对交通出行量的快速、准确获取方法,且尚未有研究对灾后道路状况描述展开研究。因此,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缺乏对交通出行量的快速、准确获取方法,且尚未有研究对灾后道路状况描述展开研究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震后道路通行性的交通路况模拟分析方法,该方法由电子设备实现,该方法包括:
[0007]S1、获取待分析的震后区域的数据。
[0008]S2、将待分析的震后区域的数据输入到建筑和路网模型,得到待分析的震后区域的震后交通出行数据。
[0009]S3、将震后交通出行数据输入到交通路况模拟分析模型,得到待分析的震后区域的交通路况模拟分析结果;其中,交通路况模拟分析结果包括待分析的震后区域的车辆在震后区域的各路段的通行时间。
[0010]可选地,S2中的将待分析的震后区域的数据输入到建筑和路网模型,得到待分析的震后区域的震后交通出行数据包括:
[0011]S21、将待分析的震后区域的数据输入到建筑和路网模型,得到待分析的震后区域的建筑分布和路网分布。
[0012]S22、根据建筑分布和路网分布将待分析的震后区域划分为多个交通小区。
[0013]S23、计算多个交通小区中的每个交通小区的震后交通出行数据;其中,震后交通出行数据包括震后总出行车流量和震后总吸引车流量。
[0014]可选地,S23中的计算多个交通小区中的每个交通小区的震后交通出行数据包括:
[0015]S231、获取每个交通小区中各类用地的面积。
[0016]S232、根据各类用地的面积计算每个交通小区的各类用地的居住人口。
[0017]S233、根据各类用地的居住人口计算每个交通小区的出行总量和吸引总量。
[0018]S234、根据每个交通小区的出行总量和吸引总量计算每个交通小区的震后总出行车流量和震后总吸引车流量。
[0019]可选地,S232中的每个交通小区的各类用地的居住人口的计算方法,如下式(1)所示:
[0020][0021]其中,N
ij
为每个交通小区的各类用地的居住人口;S
ij
为每个交通小区中各类用地的面积;A
j
为人均建筑面积。
[0022]可选地,S233中的每个交通小区的出行总量的计算方法如下式(2)所示,每个交通小区的吸引总量的计算方法如下式(3)所示:
[0023]E
i
=∑
j
N
ij
×
TR
j
ꢀꢀꢀꢀꢀꢀꢀꢀꢀꢀꢀꢀꢀꢀꢀꢀꢀꢀꢀꢀꢀ
(2)
[0024]F
i
=∑
j
N
ij
×
AR
j
ꢀꢀꢀꢀꢀꢀꢀꢀꢀꢀꢀꢀꢀꢀꢀꢀꢀꢀꢀꢀꢀ
(3)
[0025]其中,E
i
为每个交通小区的出行总量;F
i
为每个交通小区的吸引总量;N
ij
为每个交通小区的各类用地的居住人口;TR
j
为震后不同类型建筑的人口出行率;AR
j
为震后不同类型建筑的人口吸引率。
[0026]可选地,S234中的每个交通小区的震后总出行车流量的计算方法如下式(4)所示,每个交通小区的震后总吸引车流量的计算方法如下式(5)所示:
[0027]P
i
=E
i
×
k
ꢀꢀꢀꢀꢀꢀꢀꢀꢀꢀꢀꢀꢀꢀꢀꢀꢀꢀꢀꢀꢀꢀꢀ
(4)
[0028]A
i
=F
i
×
k
ꢀꢀꢀꢀꢀꢀꢀꢀꢀꢀꢀꢀꢀꢀꢀꢀꢀꢀꢀꢀꢀꢀꢀ
(5)
[0029]其中,P
i
为震后总出行车流量;E
i
为每个交通小区的出行总量;k为车辆出行占交通出行方式的比例;A
i
为震后总吸引车流量;F
i
每个交通小区的吸引总量。
[0030]可选地,S3中的将震后交通出行数据输入到交通路况模拟分析模型,得到待分析的震后区域的交通路况模拟分析结果包括:
[0031]S31、根据震后交通出行数据、交通小区之间的阻抗以及重力模型,得到交通分布情况。
[0032]S32、根据交通分布情况以及用户均衡分配模型对交通小区之间分配车流量。
[0033]S33、根据交通小区之间的车流量,得到待分析的震后区域的交通路况模拟分析结果。
[0034]可选地,S33中的根据交通小区之间的车流量,得到待分析的震后区域的交通路况模拟分析结果包括:
[0035]S331:根据交通小区之间的车流量以及道路基础数据,建立道路仿真模拟模型;其中,道路基础数据包括道路长度以及车道宽度。
[0036]S332:确定道路受阻路段;其中,道路受阻路段包括部分车道被阻断路段以及所有车道被阻断路段。
[0037]S333:根据震后建筑瓦砾堆积和次生火灾的影响范围确定道路受阻路段的受损范
围;其中,道路受阻路段的受损范围包括部分车道被阻断路段的受损范围以及所有车道被阻断路段的受损范围。
[0038]S334:根据道路受阻路段、道路受阻路段的受损范围以及道路仿真模拟模型,得到待分析的震后区域的交通路况模拟分析结果。
[0039]可选地,S334中的根据道路受阻路段、道路受阻路段的受损范围以及道路仿真模拟模型,得到待分析的震后区域的交通路况模拟分析结果包括:
[0040]S3341、将部分车道被阻断路段在道路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震后道路通行性的交通路况模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S1、获取待分析的震后区域的数据;S2、将所述待分析的震后区域的数据输入到建筑和路网模型,得到待分析的震后区域的震后交通出行数据;S3、将所述震后交通出行数据输入到交通路况模拟分析模型,得到待分析的震后区域的交通路况模拟分析结果;其中,所述交通路况模拟分析结果包括待分析的震后区域的车辆在震后区域的各路段的通行时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的将所述待分析的震后区域的数据输入到建筑和路网模型,得到待分析的震后区域的震后交通出行数据包括:S21、将所述待分析的震后区域的数据输入到建筑和路网模型,得到待分析的震后区域的建筑分布和路网分布;S22、根据所述建筑分布和路网分布将所述待分析的震后区域划分为多个交通小区;S23、计算所述多个交通小区中的每个交通小区的震后交通出行数据;其中,所述震后交通出行数据包括震后总出行车流量和震后总吸引车流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3中的计算所述多个交通小区中的每个交通小区的震后交通出行数据包括:S231、获取每个交通小区中各类用地的面积;S232、根据所述各类用地的面积计算每个交通小区的各类用地的居住人口;S233、根据所述各类用地的居住人口计算每个交通小区的出行总量和吸引总量;S234、根据所述每个交通小区的出行总量和吸引总量计算每个交通小区的震后总出行车流量和震后总吸引车流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32中的每个交通小区的各类用地的居住人口的计算方法,如下式(1)所示:其中,N
ij
为每个交通小区的各类用地的居住人口;S
ij
为每个交通小区中各类用地的面积;A
j
为人均建筑面积。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33中的每个交通小区的出行总量的计算方法如下式(2)所示,每个交通小区的吸引总量的计算方法如下式(3)所示:E
i
=∑
j
N
ij
×
TR
j
ꢀꢀꢀꢀꢀꢀꢀꢀꢀꢀꢀꢀꢀꢀꢀꢀꢀꢀ
(2)F
i
=∑
j
N
ij
×
AR
j
ꢀꢀꢀꢀꢀꢀꢀꢀꢀꢀꢀꢀꢀꢀꢀꢀꢀꢀꢀ
(3)其中,E
i
为每个交通小区的出行总量;F
i
为每个交通小区的吸引总量;N
ij
为每个交通小区的各类用地的居住人口;TR
j
为震后不同类型建筑的人口出行率;ARj为震后不同类型建筑的人口吸引率。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34中的每个交通小区的震后总出行车流量的计算方法如下式(4)所示,每个交通小区的震后总吸引车流量的计算方法如下式(5)所示:P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镇吴莹莹杨万鑫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