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硝稠厚器下料接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3183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硝稠厚器下料接口,涉及稠厚器技术领域,包括筒体、下料管、承重环、导向柱、承载环、套管、限位环、螺纹孔、螺栓、转轮、轴承、支撑块、刮杆、齿环、传动轴、传动齿轮、电机和支撑环。本实用通过设置下料管、承载环、导向柱和螺栓起到了自由调节长度尺寸的作用,可使得稠厚器能与下方的收集机构保持良好的对接,避免出现洒出的情况发生,装置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效果较佳,还通过设置刮杆、轴承、齿环和传动齿轮起到了防止堵塞的作用,可避免稠厚器出料不顺,进而防止了系统内固液比高、循环泵电流高、负荷生产、晶体细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降低了操作工的劳动负荷,综合使用效果较佳。果较佳。果较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硝稠厚器下料接口


[0001]本技术涉及稠厚器
,具体为一种硝稠厚器下料接口。

技术介绍

[0002]硝盐生产过程中,稠厚器的主要作用是对来自结晶器内的含有盐晶的浓缩液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其将含有盐晶的浓缩液从进料口倒入稠厚器以后,利用稠厚器进行沉降分离;然后,盐晶沉降到底部通过下料接口排出,之后利用离心机将盐晶分离出来,而清液则从清液出口排出,溢流到母液罐后再回到结晶器加热浓缩。
[0003]现有中国专利文献,授权公告号为CN201820614607.2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稠厚器,包括支撑架、溢流筒、澄清筒、稠厚筒、溢流管、进料管和出料管,稠厚筒安装在支撑架上,出料管安装在稠厚筒的底端,澄清筒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溢流筒和稠厚筒相通,出料管与稠厚筒相通,溢流管安装在溢流筒侧壁上,溢流管与溢流筒相通,进料管的底端穿过溢流筒和澄清筒并伸入至稠厚筒内,进料管的输出端与澄清筒相通。
[0004]但是上述专利的技术方案不能够调节下料接口的尺寸,使得稠厚器有时并不能很好地与下方的收集机构相对接,容易出现洒出的情况发生,同时其还容易出现堵塞,致使稠厚器出料不顺,引起系统内固液比高、循环泵电流高、负荷生产、晶体细等一系列问题,操作工劳动负荷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硝稠厚器下料接口,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硝稠厚器下料接口,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底部一侧设有下料管,所述筒体的底部于下料管外侧设有承重环,所述承重环的底部一侧设有若干个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外壁活动套设有同一个承载环,所述承载环的内壁一侧设有套管,所述套管活动套设于下料管外壁一侧,所述导向柱的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同一个限位环,所述承载环的外壁一侧设有与导向柱相匹配的锁紧机构。
[0007]进一步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于承载环外壁一侧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位于承载环靠近导向柱的外壁一侧,所述螺纹孔的内壁一侧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远离导向柱的一端延伸至承载环外侧设有转轮,其起到对承载环和导向柱进行固定的作用,使得装置在调节完成后不会再随意活动。
[0008]进一步的,所述承载环的内壁两侧设有与套管相匹配的轴承,所述套管的内壁一侧于下料管下方设有若干个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远离套管的外壁一侧设有刮杆,所述刮杆的顶部延伸至下料管内侧,所述承载环的内部设有与套管相匹配的转动机构,其起到防止堵塞的作用,可引导物料顺利地流下。
[0009]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固定套设于下料管外壁一侧的齿环,所述承载环的内部一侧竖直设有转动连接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外壁一侧固定套设有传动齿轮,所述
传动齿轮与齿环相啮合,所述承载环的顶部一侧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其起到稳定带动套管进行转动的作用,保障了部件的正常使用。
[0010]进一步的,所述刮杆的顶部一侧于下料管内部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支撑环,提高了刮杆的结构稳定性,所述刮杆与下料管内壁保持贴合,保障了疏通效果。
[0011]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柱的内部一侧设有与承载环相匹配的定位通孔,限位引导承载环稳定进行上下运动,所述导向柱均匀排布于承重环底部一侧,使承载环受力平衡,提高了稳定性。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3]1、该硝稠厚器下料接口,通过设置下料管、承载环、导向柱和螺栓起到了自由调节长度尺寸的作用,可使得稠厚器能与下方的收集机构保持良好的对接,避免出现洒出的情况发生,装置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效果较佳。
[0014]2、该硝稠厚器下料接口,通过设置刮杆、轴承、齿环和传动齿轮起到了防止堵塞的作用,可避免稠厚器出料不顺,进而防止了系统内固液比高、循环泵电流高、负荷生产、晶体细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降低了操作工的劳动负荷,综合使用效果较佳。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6]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剖面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的俯视剖面图。
[0020]图中:1、筒体;2、下料管;3、承重环;4、导向柱;5、承载环;6、套管;7、限位环;8、螺纹孔;9、螺栓;10、转轮;11、轴承;12、支撑块;13、刮杆;14、齿环;15、传动轴;16、传动齿轮;17、电机;18、支撑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如图1

2和图4所示的一种硝稠厚器下料接口,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的底部一侧设有下料管2,所述筒体1的底部于下料管2外侧设有承重环3,所述承重环3的底部一侧设有若干个导向柱4,所述导向柱4的外壁活动套设有同一个承载环5,所述承载环5的内壁一侧设有套管6,所述套管6活动套设于下料管2外壁一侧,所述导向柱4的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同一个限位环7,所述承载环5的外壁一侧设有与导向柱4相匹配的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于承载环5外壁一侧的螺纹孔8,所述螺纹孔8位于承载环5靠近导向柱4的外壁一侧,所述螺纹孔8的内壁一侧螺纹连接有螺栓9,所述螺栓9远离导向柱4的一端延伸至承载环5外侧设有转轮10,其起到对承载环5和导向柱4进行固定的作用,使得装置在调节完成后不
会再随意活动,所述导向柱4的内部一侧设有与承载环5相匹配的定位通孔,限位引导承载环5稳定进行上下运动,所述导向柱4均匀排布于承重环3底部一侧,使承载环5受力平衡,提高了稳定性。
[0023]实施方式具体为:使用时,筒体1中的物料通过下料管2排出,当需要调节尺寸时,竖直移动承载环5,承载环5通过定位通孔沿着导向柱4进行竖直运动,其中承重环3和限位环7保障了导向柱4的稳定性,避免承载环5与导向柱4出现脱离,承载环5带动套管6运动,套管6沿着下料管2的外壁进行滑动,当套管6伸出至合适尺寸时,转动各个转轮10,转轮10带动螺栓9进行转动,螺栓9逐渐向螺纹孔8内部旋进,直至与导向柱4保持紧密接触,此时导向柱4和承载环5被固定,装置调节完成,通过设置以上结构起到了自由调节长度尺寸的作用,可使得稠厚器能与下方的收集机构保持良好的对接,避免出现洒出的情况发生,装置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效果较佳。
[0024]如图1

4所示的一种硝稠厚器下料接口,还包括设于承载环5内壁两侧与套管6相匹配的轴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硝稠厚器下料接口,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底部一侧设有下料管(2),所述筒体(1)的底部于下料管(2)外侧设有承重环(3),所述承重环(3)的底部一侧设有若干个导向柱(4),所述导向柱(4)的外壁活动套设有同一个承载环(5),所述承载环(5)的内壁一侧设有套管(6),所述套管(6)活动套设于下料管(2)外壁一侧,所述导向柱(4)的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同一个限位环(7),所述承载环(5)的外壁一侧设有与导向柱(4)相匹配的锁紧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硝稠厚器下料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于承载环(5)外壁一侧的螺纹孔(8),所述螺纹孔(8)位于承载环(5)靠近导向柱(4)的外壁一侧,所述螺纹孔(8)的内壁一侧螺纹连接有螺栓(9),所述螺栓(9)远离导向柱(4)的一端延伸至承载环(5)外侧设有转轮(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硝稠厚器下料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环(5)的内壁两侧设有与套管(6)相匹配的轴承(11),所述套管(6)的内壁一侧于下料管(2)下方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生刘祖国孙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瑞洪盐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