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缸体冷却结构以及热流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631448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热流道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缸体冷却结构以及热流道系统,其中,缸体冷却结构,包括缸体和冷却水路机构,所述冷却水路机构设于所述缸体设置有进油管的第一侧面;其中,所述冷却水路机构包括冷却水路板、冷却水进水管以及冷却水出水管,所述冷却水路板上设有冷却水槽,所述冷却水槽与所述缸体的第一侧面密封贴合,且所述冷却水路板与所述缸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冷却水槽的两端部设有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所述冷却水进水管与所述冷却水进口连通,所述冷却水出水管与所述冷却水出口连通。将冷却水路板设于缸体设置有进油管的第一侧面,方便冷却水路板的安装,整个安装过程省时省力,且为可拆卸连接,方便冷却水路板的随时取下和安装。随时取下和安装。随时取下和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缸体冷却结构以及热流道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热流道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缸体冷却结构以及热流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热流道整体针阀式系统多采用气/油缸,气/油缸的作用是驱动阀针1来实现对产品浇口的开针时注塑和闭针时封胶。而气/油缸又分为无冷却缸(不含有冷却水路,参阅图1)和有冷却缸(含有冷却水路,参阅图2)。分流板2需持续加热以保持流道内塑胶处于熔融状态,在一些特殊的生产环境下或更换注塑塑胶时需要更高的注塑温度,缸体3因无法及时散热,缸体3内部的密封圈在长期高温环境下容易老化失效,引起缸体3漏气/油,此时的无冷却缸已无法满足正常生产要求,需要转换为有冷却缸结构,通常情况为在缸体的下方增加冷却水路板4来对缸体3进行冷却,转换过程需要拆除热流道系统及热半模模具,同时由于缸体3底部增加了冷却水路板4,缸体整体上移,需要增加码模板5板厚和更换加长的阀针1,整个转换过程下来耗时耗力,极大地增加售后成本和影响正常生产进度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缸体冷却结构以及热流道系统,以解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缸体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和冷却水路机构,所述冷却水路机构设于所述缸体设置有进油管的第一侧面;其中,所述冷却水路机构包括:冷却水路板,所述冷却水路板上设有冷却水槽,所述冷却水槽与所述缸体的第一侧面密封贴合,且所述冷却水路板与所述缸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冷却水槽的两端部设有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冷却水进水管,所述冷却水进水管与所述冷却水进口连通;冷却水出水管,所述冷却水出水管与所述冷却水出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体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槽的边缘设有密封冷却水的密封圈,所述冷却水槽与所述缸体的第一侧面通过所述密封圈进行密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缸体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槽的边缘设有密封圈放置位,所述密封圈放置于所述密封圈放置位上并与所述密封圈放置位配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体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的第一侧面形状与所述冷却水路板的形状相同,且所述缸体的第一侧面尺寸大小与所述冷却水路板的尺寸大小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体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槽呈勾形,且所述冷却水进口和所述冷却水出口位于所述冷却水路板同一侧边的两端;或者,所述冷却水槽呈匚形,且所述冷却水进口和所述冷却水出口位于所述冷却水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昇烨谢永权陈伟光康仁植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柳道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