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姜半夏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62972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中药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姜半夏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将半夏与水混合浸泡;(2)将姜用水煎煮两次,合并两次煎煮的滤液,得姜汁;(3)将步骤(2)得到的姜汁、步骤(1)浸泡后的半夏和白矾混合煮制,得姜半夏;(4)将步骤(3)得到的姜半夏切片后干燥。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半夏作为主料,经过炙制为姜半夏温中化痰,降逆止呕。用于痰饮呕吐,胃皖痞满。胃皖痞满。胃皖痞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姜半夏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姜半夏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半夏,为天南星科半夏的干燥块茎,于夏、秋两季茎叶茂盛时采挖,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或烘干,即为生半夏。半夏的干燥块茎呈圆球形、半圆球形或偏斜状,直径0.6~1.5cm;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半夏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主要功效及作用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厥头痛,呕吐反胃,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
[0003]半夏有毒,生食0.1~1.8g,即可引起中毒:对口腔、喉头、消化道粘膜均可引起强烈刺激;服少量可使口舌麻木,服多量则会出现烧痛肿胀、不能发声、呕吐、全身麻木、呼吸迟缓而不整、痉挛、呼吸困难等症状,最后麻痹而死;服生半夏多量可导致永久失音。因半夏毒性较大,需经炮制后使用,依炮制方法不同分为姜半夏、清半夏、姜半夏等,现有的姜半夏炮制工艺中辅料的用量、加工时间和干燥温度等因素多依靠工人经验控制,不易掌握,且生产周期长,辅料用量大,炮制过程可控性差,工艺过程繁琐,不利于工业化生产。并且,现有技术生产出的姜半夏浸出物不易合格,片形易碎。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姜半夏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姜半夏炮制过程可控性差,工艺过程繁琐,产品质量差的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姜半夏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当中制备得到的姜半夏浸出物不易合格,片形易碎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姜半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1)将半夏与水混合浸泡;
[0009](2)将姜用水煎煮两次,合并两次煎煮的滤液,得姜汁;
[0010](3)将步骤(2)得到的姜汁、步骤(1)浸泡后的半夏和白矾混合煮制,得姜半夏;
[0011](4)将步骤(3)得到的姜半夏切片后干燥。
[0012]优选的,步骤(1)所述半夏与水的质量比为1:3~5;所述浸泡的时间为3~8d,每天换水2~3次。
[0013]优选的,步骤(2)第一次煎煮,所述姜与水的质量比为1:6~10;第一次煎煮的时间为2~4h。
[0014]优选的,步骤(2)第二次煎煮,所述姜与水的质量比为1:4~8;第二次煎煮的时间为1~2h。
[0015]优选的,所述半夏与姜的质量比为20~30:2~3。
[0016]优选的,所述半夏与白矾的质量比为80~120:2~4。
[0017]优选的,步骤(3)所述煮制的时间为2~5h。
[0018]优选的,步骤(4)将姜半夏切成1~2mm的薄片。
[0019]优选的,步骤(4)所述干燥的温度<80℃。
[0020]优选的,步骤(4)所述干燥至姜半夏含水量<13%。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以半夏作为主料,经过炙制为姜半夏温中化痰,降逆止呕。用于痰饮呕吐,胃皖痞满。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姜半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6](1)将半夏与水混合浸泡;
[0027](2)将姜用水煎煮两次,合并两次煎煮的滤液,得姜汁;
[0028](3)将步骤(2)得到的姜汁、步骤(1)浸泡后的半夏和白矾混合煮制,得姜半夏;
[0029](4)将步骤(3)得到的姜半夏切片后干燥。
[0030]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1)所述半夏与水的质量比为1:3~5;优选为1:4。
[0031]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1)所述浸泡的时间为3~8d,每天换水2~3次;优选为4~7d,每天换水2~3次;进一步优选为5~6d,每天换水2~3次;更优选为6d,每天换水3次。
[0032]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2)第一次煎煮,所述姜与水的质量比为1:6~10;优选为1:7~9;进一步优选为1:8。
[0033]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2)第一次煎煮的时间为2~4h;优选为3h。
[0034]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2)第二次煎煮,所述姜与水的质量比为1:4~8;优选为1:5~7;进一步优选为1:6。
[0035]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2)第二次煎煮的时间为1~2h;优选为1.5h。
[0036]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半夏与姜的质量比为20~30:2~3;优选为22~28:2~3;进一步优选为24~26:2~3;更优选为100:8.3。
[0037]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半夏与白矾的质量比为80~120:2~4;优选为90~110:3;进一步优选为100:3。
[0038]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3)所述煮制的时间为2~5h;优选为3~4h;进一步优选为3.5h。
[0039]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4)将姜半夏切成1~2mm的薄片;优选为1.5mm。
[0040]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4)所述干燥的温度<80℃;优选为72~78℃;进一步优选为74~76℃;更优选为75℃。
[0041]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4)所述干燥至姜半夏含水量<13%;优选为10~12%;11%。
[004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43]实施例1
[0044]一种姜半夏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0045](1)将净选后(杂质率为1%)分档后的半夏放在不锈钢池内,与水混合浸泡3d,每天换水2次;所述半夏与水的质量比为1:3;
[0046](2)将姜用水在蒸煮锅内煎煮两次,合并两次煎煮的滤液,得姜汁;
[0047]第一次煎煮,所述姜与水的质量比为1:6;第一次煎煮的时间为2h;
[0048]第二次煎煮,所述姜与水的质量比为1:4~8;第二次煎煮的时间为1h;所述半夏与姜的质量比为20:2;
[0049](3)将步骤(2)得到的姜汁、步骤(1)浸泡后的半夏和白矾混合煮制2~5h,直至煮透为止,取出,放凉,得姜半夏;所述半夏与白矾的质量比为80:2;
[0050](4)将步骤(3)得到的姜半夏切成1mm的薄片;
[0051](5)将切片后的姜半夏采用烘干箱进行干燥,药材装量厚度不超过3cm,温度80℃,烘干时间为1小时,烘干后取出,放凉;或采用敞开式烘干箱进行烘干,温度80℃,烘干时间为4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姜半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半夏与水混合浸泡;(2)将姜用水煎煮两次,合并两次煎煮的滤液,得姜汁;(3)将步骤(2)得到的姜汁、步骤(1)浸泡后的半夏和白矾混合煮制,得姜半夏;(4)将步骤(3)得到的姜半夏切片后干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姜半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半夏与水的质量比为1:3~5;所述浸泡的时间为3~8d,每天换水2~3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姜半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第一次煎煮,所述姜与水的质量比为1:6~10;第一次煎煮的时间为2~4h。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姜半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第二次煎煮,所述姜与水的质量比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颖
申请(专利权)人:安国市同義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