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水苏糖和魔芋微粉的微囊化益生菌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62869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囊化益生菌,具体公开一种含水苏糖和魔芋微粉的微囊化益生菌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1)将菌悬液、水苏糖溶液、乳果糖溶液、低聚异麦芽糖溶液和魔芋微粉溶液按质量比1:1~10:1~3:1~3:1~5混合,得到芯材混合液;2)将步骤(1)得到的芯材混合液与脱脂乳粉溶液和浓度为5%~20%的海藻酸钠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液;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滴入氯化钙溶液中,形成微囊,微囊凝固后,过滤,除去水相,洗涤,得到微囊化益生菌。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含水苏糖和魔芋微粉的微囊化益生菌产品货架期长,益生菌存活率高,环境抗逆性强。环境抗逆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水苏糖和魔芋微粉的微囊化益生菌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含水苏糖和魔芋微粉的微囊化益生菌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益生菌是人体肠道重要的生理菌,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抑制有害菌、增强免疫力、抗癌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医药领域以及畜牧领域。但益生菌对环境较为敏感,益生菌在生产、运输、销售和食用到胃肠道过程中,需经受一系列不良环境,导致益生菌活菌数大幅降低,影响其发挥益生效果。目前的益生菌产品主要有以下共性特点:(1)益生菌产品稳定性较差,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活性损失速率较快,导致货架期内活性降低,功效降低,不利于成品质量控制。(2)市场上销售的益生菌产品,经口服到达肠道前,已基本被胃酸和胆盐破坏,活性损失较大,难以发挥原有功效。另一方面,国内外正在通过生物技术开发高酸、高温耐受性的益生菌变异菌株,通过基因工程构造新菌株来提高益生菌稳定性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较高的成本,同时还存在安全性争议,目前还没有产品得到应用。
[0003]针对益生菌产品活性保持时间短的技术问题,开发一种保持长时间活性的益生菌产品尤为重要。将益生菌包埋在微胶囊内可减轻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采用微胶囊制备技术的益生菌的抗逆性、稳定性大幅度提高,有利于其在肠道环境下功能的发挥,便于运输和长期保存。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含水苏糖和魔芋微粉的微囊化益生菌可显著提高益生菌在货架期的活菌含量,同时还能使大部分益生菌在肠道内释放,从而发挥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水苏糖和魔芋微粉的微囊化益生菌及其制备方法。
[0006]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水苏糖和魔芋微粉的微囊化益生菌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菌悬液、水苏糖溶液、乳果糖溶液、低聚异麦芽糖溶液和魔芋微粉溶液按质量比1:1~10:1~3:1~3:1~5混合,得到芯材混合液;(2)将步骤(1)得到的芯材混合液与脱脂乳粉溶液和浓度为5%~20%的海藻酸钠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液;(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滴入氯化钙溶液中,形成微囊,微囊凝固后,过滤,除去水相,洗涤,得到微囊化益生菌。
[0007]优选地,步骤(1)中菌悬液的制备方法为:将益生菌于36℃条件下接种培养,发酵18h,得到益生菌发酵液。将益生菌发酵液离心,收集菌泥,菌泥经浓度为0.85%的无菌生理盐水洗涤2~3次后重悬于无菌水中,震荡混匀,得到菌悬液。所述离心的转速为1000~
6000r/min,离心时间为3~20min。
[0008]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菌悬液中含有的益生菌为两歧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中的至少一种。
[0009]优选地,步骤(1)所述菌悬液中每种益生菌的浓度均为107~10
11
CFU/mL。
[0010]优选地,步骤(1)中菌悬液、水苏糖溶液、乳果糖溶液、低聚异麦芽糖溶液和魔芋微粉溶液的浓度分别为10%~20%、2%~5%、2%~10%、0.1%~1%。
[0011]优选地,步骤(2)中芯材混合液、脱脂乳粉溶液、海藻酸钠溶液地质量比为1:1~20:1~20,所述脱脂乳粉溶液的浓度为5%~20%。
[0012]优选地,步骤(3)中氯化钙溶液的浓度为1%~10%。
[0013]优选地,步骤(3)形成微囊的过程中需要搅拌,搅拌速度为200~1000r/min,搅拌时间为10~30min。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由上述方法制备的含水苏糖和魔芋微粉的微囊化益生菌产品。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取得的积极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以益生菌和具有显著益生活性的益生元为芯材,以海藻酸钠、脱脂乳粉、氯化钙的混合物为壁材,采用微胶囊技术制备得到了含水苏糖和魔芋微粉的微囊化益生菌,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益生菌稳定性较高,存活率均在80%以上,常温保存60d后仍有78%以上的存活率,存储稳定性好,能够延长益生菌产品的货架期,有助于解决菌体不耐胃酸、不易保存的问题,使其益生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0016](2)水苏糖具有活性因子和良好的保护作用,能够提高益生菌的活性。
[0017]乳果糖能够改善肠道环境,使肠道变成酸性环境,有利于益生菌生长繁殖,抑制对人体有害细菌的生长繁殖,因此乳果糖可以对人体肠道的微生态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0018]低聚异麦芽糖属于多功能性寡糖,抑制肠道有害菌及腐败物质形成,提高机体免疫力。低聚异麦芽糖不会被胃和小肠吸收,而是直接进入大肠,被双歧杆菌优先利用,助其大量繁殖,系为双歧杆菌增殖因子;而肠内其它有害菌则不能利用,从而能抑制有害菌生长,促使肠道内微生态向良性循环调整。
[0019]魔芋微粉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纤维,可以抑制肠胃吸收糖类,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含有的葡萄甘露聚糖,能够阻止身体消化和吸收胆固醇,从而起到良好的降血脂和降胆固醇作用;含有的凝胶样成分,是一种具有抗癌防癌的化学物质,在进入人体后,会形成半透明膜衣,附着在肠壁上,阻止各种有害物质,起到抗癌防癌的功效。
[0020]本专利技术将水苏糖、乳果糖、低聚异麦芽糖和魔芋微粉加入益生菌中共同作为芯材,小分子低聚糖的加入一方面能提高微胶囊隔酸隔氧效果,保护益生菌免受胃酸侵蚀,另一方面溶解后小分子低聚糖还能作为益生菌的益生元,提高益生菌的活性。魔芋微粉不但具有保健功能,同时还能改善益生菌性能,延长其货架期。
[0021](3)本专利技术微囊化益生菌的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制备的微囊化益生菌含有多种益生元活性组分,不添加任何化学合成物质,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可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一)探究不同芯材组分对微囊化益生菌存活率的影响为了探究不同芯材组分对微囊化益生菌存活率的影响,本专利技术进行了实施例1~实施例16实验,实施例1~实施例16实验的具体内容如下。
[0023]实施例1:(1)将两歧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于36℃条件下接种培养,发酵18 h ,得到益生菌发酵液。将益生菌发酵液以转速4000r/min离心5min,收集沉淀物,得到菌泥。将得到的菌泥用0.85%无菌生理盐水洗涤2~3次,将洗涤后的菌泥重悬于无菌水中,震荡混匀,得到每种菌浓度均为10
9 CFU/mL的菌悬液;(2)将菌悬液、浓度为15%的水苏糖溶液、浓度为3%的乳果糖溶液、浓度为4%的低聚异麦芽糖溶液和浓度为0.4%的魔芋微粉溶液按质量比1:5:2:2:3混合,得到芯材混合液;(3)将芯材混合液、浓度为8%的脱脂乳粉溶液和浓度为2%的海藻酸钠溶液按质量比1:5:5混合,得到混合液;(4)将均匀挤压的混合液滴入浓度为2%的氯化钙溶液中,形成微囊,磁力搅拌器以转速400r/min搅拌15min,待微囊充分凝固后用蒸馏水冲洗3次,除去多余的钙离子和未被包埋的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水苏糖和魔芋微粉的微囊化益生菌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菌悬液、水苏糖溶液、乳果糖溶液、低聚异麦芽糖溶液和魔芋微粉溶液按质量比1:1~10:1~3:1~3:1~5混合,得到芯材混合液;(2)将步骤(1)得到的芯材混合液与脱脂乳粉溶液和浓度为5%~20%的海藻酸钠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液;(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滴入氯化钙溶液中,形成微囊,微囊凝固后,过滤,除去水相,洗涤,得到微囊化益生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水苏糖溶液、乳果糖溶液、低聚异麦芽糖溶液和魔芋微粉溶液的浓度分别为10%~20%、2%~5%、2%~10%、0.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菌悬液中含有的益生菌为两歧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罗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莉王法云平洋张亚勋谭静李向力杜瑞朱海华孙茜茜罗蓓蓓蒋碧伟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