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肠道益生菌高活性胶珠制备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2914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肠道益生菌高活性胶珠制备及应用,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以海藻酸钠溶液或不同组合混合溶液为固定化细胞载体对益生菌进行固定,不仅提高了益生菌的存活率,同时由于除海藻酸钠以外其他成分的加入,调整了益生菌胶珠的机械强度,提高了益生菌包埋颗粒包埋率和模拟胃肠道环境下的活菌数,益生菌胶珠在胃中稳定性提高,肠道内释放彻底;在研发果汁、茶饮料过程中,通过加入制备的益生菌胶珠,不仅使产品的风味和外观得以改善,同时赋予产品一定的功能特性。同时赋予产品一定的功能特性。同时赋予产品一定的功能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肠道益生菌高活性胶珠制备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肠道益生菌高活性胶珠制备及应用,属于食品加工


技术介绍

[0002]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统称。LAB是一种益生菌,其通过发酵产生的有机酸等物质可调节胃肠道正常菌群、维持微生态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等。
[0003]据报道,益生菌在食物基质中的生存力应≥106CFU/mL(g),然而,在处理、储存过程中,有些因素会降低益生菌的活性,这些因素包括pH、氧气和温度等。益生菌在通过人体胃肠道时,需要经过胃、小肠等消化器官,里面存在的胃酸、胆汁、消化酶等使它们输送到胃肠道目标部位期间的活力降低,难以高效在肠道定植,所以达不到或益生效果不佳,应用受到限制。因此,提高益生菌对体内环境的耐受程度和存活率是益生菌发挥作用的关键。已有研究提出了提高益生菌在不利条件下的生存能力的方法,包括选择耐酸和耐胆汁的菌株、加入微量营养素、利用益生菌之间的协同作用来增加存活率和提高稳定性等,但目前的应用效果并未得到改善。
[0004]为保持益生菌活性、到达肠道内的活菌数量及有效释放这一难题,本专利提供一种改进的气控

包埋方法,通过合适的材料将益生菌包裹起来的同时充分进入无菌空气,这样既可以使益生菌较少的接触胃酸等刺激性物质,又可以将益生菌在肠道内进行有效释放,使其在肠道内高效定植,从而真正高效发挥益生菌的益生功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以海藻酸钠溶液或不同组合混合溶液为固定化细胞载体对益生菌进行固定,不仅提高了益生菌的存活率,同时由于除海藻酸钠以外其他成分的加入,调整了益生菌胶珠的机械强度,提高了益生菌包埋颗粒包埋率和模拟胃肠道环境下的活菌数,益生菌胶珠在胃中稳定性提高,肠道内释放彻底;在研发果汁、茶饮料过程中,通过加入制备的益生菌胶珠,不仅使产品的风味和外观得以改善,同时赋予产品一定的功能特性。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益生菌胶珠,所述益生菌胶珠按照以下方法制备:
[0007](1)将载体溶液与益生菌菌悬液混合后,得到混合溶液;所述载体溶液为:海藻酸钠溶液、淀粉溶液、低聚果糖溶液、乳蔗糖溶液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8](2)按照0.5~1.2L/min的通气量向混合溶液中持续通入空气后,将混合溶液滴入钙离子溶液中进行固化后制备得到益生菌胶珠。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1)中载体溶液中溶质的浓度为10~50g/L;所述益生菌菌悬液与载体溶液添加的体积比为:1:(8~10)。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2)为,在0.2~0.4kg/cm2压力条件下,按照0.5~1.2L/min的通气量向混合溶液中持续通入直径为2~5μm无菌空气,通气时间为:0.5~1h;同时,将混合溶液滴入到质量分数为0.2~1.0%的钙离子溶液中,固化30~50min,过滤
后制备得到。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益生菌胶珠外壁还涂覆有壳聚糖。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载体溶液为海藻酸钠溶液,所述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为10~50g/L。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载体溶液为低聚果糖

海藻酸钠溶液,所述低聚果糖

海藻酸钠溶液是将低聚果糖溶液和海藻酸钠溶液按照体积比为(1~1.5):1的比例混合后得到的,其中,所述低聚果糖溶液的浓度为10~50g/L,所述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为10~50g/L。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载体溶液为淀粉

海藻酸钠溶液,所述淀粉

海藻酸钠溶液是将淀粉溶液和海藻酸钠溶液按照体积比为(1~1.5):1混合后得到的,其中,所述淀粉溶液的浓度为10~50g/L,所述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为10~50g/L。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载体溶液为乳蔗糖

海藻酸钠溶液,所述乳蔗糖

海藻酸钠溶液是将乳蔗糖溶液和海藻酸钠溶液按照体积比为(1~1.5):1混合后得到的,其中,所述乳蔗糖溶液的浓度为10~50g/L,所述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为10~50g/L。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益生菌包括但不限于,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益生菌菌悬液制备方法为:将益生菌菌剂进行活化、培养后收集菌体,用0.9%无菌生理盐水制成益生菌菌悬液,活菌数≥1.0
×
109CFU/mL。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益生菌胶珠的内部均匀分布直径2~5μm的气泡,气泡体积占胶珠总体积的5~12%,通过氧气控制了益生菌的代谢,延长了益生菌活性,使胶珠保藏期延长了15d。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益生菌胶珠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4℃条件储藏30d后,含有空气的益生菌胶珠活菌数仍保持在108CFU/g及以上。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益生菌胶珠在模拟胃消化阶段(pH 2.0),2h内活菌未发生明显释放,且活细胞仍保持在71%以上;在模拟肠消化阶段(pH 7.4),0.5h内胶珠彻底破裂,活细胞得以充分释放,释放率为90%以上。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益生菌胶珠在pH 1.5~5.0溶液条件下放置4h后,刚性表现为由4500~6500g降低至2500~2200g;
[0022]在pH 5.5~7.5溶液条件下放置0.1~4h后,胶珠刚性表现为1800~1000g,且极易在肠环境下破裂,这对其在肠消化阶段释放活细胞起到积极作用。
[002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含有上述益生菌胶珠的产品。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产品为食品、药品或保健品。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食品为果汁、茶饮料、奶酪、酸奶。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药品或保健品为胶囊、片剂。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按饮料与所述益生菌胶珠质量比为(1000

1200):1
的比例混合后直接饮用,或暂贮于4℃冰箱中。
[002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益生菌胶珠,或上述产品在提高益生菌在胃肠道中活性中的应用。
[002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益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益生菌胶珠,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胶珠按照以下方法制备:(1)将载体溶液与益生菌菌悬液混合后,得到混合溶液;所述载体溶液为海藻酸钠溶液、淀粉溶液、低聚果糖溶液、乳蔗糖溶液中的一种或多种;(2)按照0.5~1.2L/min的通气量向混合溶液中持续通入空气后,将混合溶液滴入钙离子溶液中进行固化后制备得到益生菌胶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菌胶珠,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载体溶液的浓度为10~50g/L;所述益生菌菌悬液与载体溶液添加的体积比为1:(8~1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益生菌胶珠,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钙离子溶液的质量分数为0.2~1.0%,进行固化的时间为30~50min。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益生菌胶珠,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胶珠外壁还涂覆有壳聚糖。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益生菌胶珠,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溶液为海藻酸钠溶液,所述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为10~50g/L;或所述载体溶液为低聚果糖

海藻酸钠溶液,所述低聚果糖

海藻酸钠溶液是将低聚果糖溶液和海藻酸钠溶液按照体积比为(1~1.5):1的比例混合后得到的,其中,所述低聚果糖溶液的浓度为10~50g/L,所述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为10~50g/L;或所述载体溶液为淀粉

海藻酸钠溶液,所述淀粉

海藻酸钠溶液是将淀粉溶液和海藻酸钠溶液按照体积比为(1~1.5):1混合后得到的,其中,所述淀粉溶液的浓度为10~50g/L,所述海藻酸钠溶液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诸葛斌宗红郑景蕊陆信曜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