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杂化碘化亚铜双响应荧光探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62799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杂化碘化亚铜双响应荧光探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有机杂化碘化亚铜双响应荧光探针材料的化学名称为四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杂化碘化亚铜双响应荧光探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杂化碘化亚铜双响应荧光探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荧光探针材料


技术介绍

[0002]铁和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生物元素,维持人体多种生理功能,缺铁或缺铬可引起严重疾病。铁主要以Fe
3+
离子的形式存在,其在人体中的浓度失衡可引起组织损伤、肝脾功能障碍、糖尿病、某些肿瘤、皮肤色素沉着等疾病。铬通常以Cr
3+
和Cr2O
72

离子的形式存在。Cr
3+
离子浓度在正常范围内对人体有益,但过量的Cr
3+
离子可转化为有剧毒的Cr2O
72

离子,可以诱发皮疹,癌症,鼻炎,基因突变和其他重大疾病。随着Fe
3+
和Cr2O
72

离子在不同行业的广泛应用,它们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因此,Fe
3+
和Cr2O
72

离子的高选择性检测对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0003]目前,大多数荧光探针材料是由π共轭芳基有机配体与d
10
过渡金属(如 Ag
+
、Zn
2+
和Cd
2+
)或镧系离子配位获得。相比之下,用于荧光探针的有机杂化 d
10
金属(I)碘化物相对较少。尤其是能够在水溶液中作为Fe
3+
>和Cr2O
72

离子双响应荧光探针材料的d
10
金属(I)碘化物尚未出现。申请人通过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能够在水溶液中对Fe
3+
和Cr2O
72

离子具有双响应荧光探针性能的碘化亚铜(I)聚合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杂化碘化亚铜双响应荧光探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0005]1.一种有机杂化碘化亚铜双响应荧光探针材料,化学名称为四碘
·
二(1

四唑
‑4‑
咪唑

苯)合四铜(I),化学式为[Cu4I4(C
10
H8N6)2]n
,分子量为1186.2g/mol,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为α=γ=90
°
,β=92.384(2)
°
,Z=8。结构图如图1所示,其结构中的不对称单元由两个I

阴离子、两个Cu
+
阳离子和一个有机配体1

四唑
‑4‑
咪唑

苯组成。该化合物外观为黄色块状晶体,无味道,难溶于有机溶剂和水。
[0006]2.四碘
·
二(1

四唑
‑4‑
咪唑

苯)合四铜(I)的制备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0007]将CuI 0.0101g、1

四唑
‑4‑
咪唑

苯0.0052g、苯甲醇(0.5mL)和HI水溶液(0.2mL,V(H2O):V(HI)=10:1)加入乙腈(4mL)溶液中搅拌0.5h,将混合物密封在15mL不锈钢反应器中,在温度100~120℃的烘箱中保温8~10天,待自然冷却到室温后取出样品,用蒸馏水洗涤、抽滤,再常温干燥,得到的黄色晶体即为四碘
·
二(1

四唑
‑4‑
咪唑

苯)合四铜(I),产率为37~51%(按CuI计算)。
[0008]3.四碘
·
二(1

四唑
‑4‑
咪唑

苯)合四铜(I)的用途。
[0009]荧光探针性能测试表明,四碘
·
二(1

四唑
‑4‑
咪唑

苯)合四铜(I)对Fe
3+
和 Cr2O
72

离子的检测具有高选择性和灵敏性。在对金属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荧光探针检测实验
中,化合物对Fe
3+
和Cr2O
72

离子有明显的淬灭效果,并且化合物在其它常见离子的存在下,对Fe
3+
和Cr2O
72

离子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通过化合物的三次回收并进行荧光测试,发光强度几乎没有变化,证明化合物可以重复使用。因此,对Fe
3+
和Cr2O
72

离子具有荧光探针性能的四碘
·
二(1

四唑
‑4‑
咪唑
‑ꢀ
苯)合四铜(I),可以替代价格昂贵,开采困难的稀土荧光探针材料,可以说明其在荧光探针材料
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0010]本专利技术的优点: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荧光探针材料[Cu4I4(C
10
H8N6)2]n
是通过溶剂热合成方法制备所得。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高效、廉价、无污染、重复性好等优点。该材料的优点是发光强度强,具有高的选择性,灵敏度以及可回收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四碘
·
二(1

四唑
‑4‑
咪唑

苯)合四铜(I)化合物的结构图;
[0013]图2为四碘
·
二(1

四唑
‑4‑
咪唑

苯)合四铜(I)对Fe
3+
离子的荧光测试 Stern

Volmer图;
[0014]图3为四碘
·
二(1

四唑
‑4‑
咪唑

苯)合四铜(I)对Cr2O
72

离子的荧光测试 Stern

Volmer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例不能作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任何在本专利技术基础上做出的改进都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精神。本专利技术所用原料或设备,如无特殊说明,均是商业上可以购买得到的。
[0016]实施例1
[0017]将CuI(0.0101g,0.053mmol)、1

四唑
‑4‑
咪唑

苯(0.0052g,0.024mmol)、苯甲醇(0.5mL)和HI水溶液(0.2mL,V(H2O):V(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杂化碘化亚铜双响应荧光探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的化学名称为四碘
·
二(1

四唑
‑4‑
咪唑

苯)合四铜(I),化学式为[Cu4I4(C
10
H8N6)2]
n
,分子量为1186.2g/mol,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为l,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为α=γ=90
°
,β=92.384(2)
°
,,Z=8,外观为黄色块状晶体,无味道,难溶于有机溶剂和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碘
·
二(1

四唑
‑4‑
咪唑

苯)合四铜(I)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溶剂热法制备该材料,具体操作按下列步骤进行:将CuI 0.0101g、1

四唑
‑4‑
咪唑

苯0.0052g、苯甲醇(0.5mL)和HI水溶液(0.2ml,V(H2O):V(HI)=10:1)加入乙腈(4mL)溶液中搅拌0.5h,将混合物密封在15mL不锈钢反应器中,在温度100~120℃的烘箱中保温8~10天,待自然冷却到室温后取出样品,用蒸馏水洗涤、抽滤,再常温干燥,得到的黄色晶体即为四碘
·
二(1

四唑
‑4‑
咪唑

苯)合四铜(I),产率为37~56%(按CuI计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碘
·
二(1

四唑
‑4‑
咪唑

苯)合四铜(I)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2的实施例1

6中所得的任意的四碘
·
二(1

四唑
‑4‑
咪唑

苯)合四铜(I)进行荧光探针检测实验,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取3mg实施例1

6中所得的任意四碘
·
二(1

四唑
‑4‑
咪唑

苯)合四铜(I)充分研磨分散到0.01mol/L MCl
x
(M=Li
+
,Na
+
,K
+
,Mn
2+
,Fe
2+
,Ni
2+
,Co
2+
,Cu
2+
,Zn
2+
,Fe
3+
)的水溶液中0.5小时,通过超声方法得到均匀分散的悬浮液,测定它们的荧光发光光谱,结果表明大多数金属阳离子略微降低了所述化合物的发光强度,但Fe
3+
离子对其发光强度表现出明显的淬灭效应,即表明所述化合物可以检测Fe
3+
离子:2)对9种干扰金属阳离子(0.01mol/L)在0.01mol/L Fe
3+
离子存在下进行了所述化合物对Fe
3+
离子检测的抗干扰实验,没有Fe
3+
离子存在的情况下,干扰金属阳离子只会导致发光强度轻微降低,而加入Fe
3+
离子后,发光强度迅速下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春梅彭倩刘星周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