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桥梁路基路面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62798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公路桥梁路基路面及其施工方法,具体涉及公路桥梁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地基,所述地基上构筑有土基层,所述土基层上覆设有下导水层,所述下导水层上方铺设有上导水层,所述上导水层上方铺设有格构网框,所述格构网框上方铺设有加强稳定框,所述加强稳定框上方铺设有上基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多个加强筋和稳定杆使地基形成强有力的支撑面,进而能够提高地基的抗震性和抗压性,并且通过加强稳定框内部的多个竖向固定杆、连接轴以及加固杆,提高公路的抗压性能,而且在格构网框内部铺设的填充颗粒能够对地下水进行阻隔和过滤,防止地下水对基层的冲刷,进而避免公路路面发生渗水的现象,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路桥梁路基路面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公路桥梁建筑施工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公路桥梁路基路面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公路桥梁路基路面是我国交通基础建设的重要部分,从桥梁公路的施工全过程到使用过程中发现,如何采用科学的控制措施去提升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已经成为了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新方向。
[0003]目前,公路桥梁在施工完成后,经常会出现渗水的现象,其主要由于公路上基层塌陷导致的其表面出现裂痕,从而引起地下水渗出的现象,主要由于地下水流对上基层的不断冲刷,再加上公路上不断有大型车辆的碾压,从而使公路路面形成裂痕并伴随地下水的渗透,影响公路的使用寿命,因此,怎样提高公路的抗压抗震性,以及缓解地下水对上基层的冲刷是目前本申请需要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提出一种公路桥梁路基路面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公路桥梁路基路面及其施工方法,通过在格构网框内部填充大小不同的填充颗粒,能够有效缓冲地下水对上基层的冲刷,并避免地下水发生堆积,有效避免地下水渗透,同时通过在地基以及土基层之间插入多个加强筋,并且每相邻的两个加强筋之间连接稳定杆,使地基与土基层之间形成强有力的支撑面,进而提高地基整体的一致性和抗压抗震性,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路桥梁路基路面,包括地基,所述地基上构筑有土基层,所述土基层上覆设有下导水层,所述下导水层上方铺设有上导水层,所述上导水层上方铺设有格构网框,所述格构网框上方铺设有加强稳定框,所述加强稳定框上方铺设有上基层,所述上基层上方铺设有路面层;
[0006]所述地基和土基层之间插设有多个加强筋,每相邻的两个加强筋之间分别设置有稳定杆;
[0007]所述下导水层上方和上导水层下方均设置有多个凸块,且多个凸块的表面开设有嵌入孔,所述嵌入孔的内部设置有支杆,且每两个凸块之间形成导流槽;
[0008]所述格构网框为矩形网格结构,且其表面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格构网框的内部铺设有多个填充颗粒;
[0009]所述加强稳定框内部设置有多个竖向固定杆,多个竖向固定杆之间均设置有连接轴,且每两个连接轴之间设置有加固柱,所述加强稳定框、竖向固定杆、连接轴和加固柱之间形成填充腔,所述填充腔内部填充有弹性颗粒体。
[00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筋上端和下端均为锥形,且加强筋的底端没入地基的内部,所述加强筋的顶端没入土基层的内部。
[00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导水层和下导水层均为一种导水层板,且下导水层顶部的凸块和上导水层底部的凸块相互贴合,两个凸块之间通过插入在嵌入孔内部的支杆浇筑为一体。
[0012]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填充颗粒为两层铺设方式,其中大填充颗粒铺设在小填充颗粒的外部。
[0013]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填充颗粒为卵石混凝土和膨胀珍珠岩经过高温混合而形成的圆形颗粒,且其之间的配比为15:23。
[0014]一种公路桥梁路基路面施工方法,具体施工步骤为:
[0015]步骤一、将多个加强筋插入地基的内部,并在两个加强筋之间焊接稳定杆,在地基上构筑土基层,使加强筋的顶端没入土基层的内部,之后对土基层反复找平压实,其中每两个横向铺设的加强筋之间的距离为10

25cm,每两个竖向铺设的加强筋之间的距离为20

30cm;
[0016]步骤二、
[0017]S1、在土基层上铺设下导水层,下导水层的厚度在30

45cm,并反复找平压实;
[0018]S2、在下导水层表面铺设上导水层,并在下导水层表面和上导水层的底部利用模具浇筑出多个凸块,在凸块的表面预留嵌入孔,将嵌入孔的内部插入支杆,使支杆的两端分别嵌入到两个凸块所预留的嵌入孔内部,并对凸块和支杆之间浇筑成型;
[0019]步骤三、在上导水层的表面铺设格构网框,并在格构网框的内部填充颗粒,在填充时,使大填充颗粒包裹在小填充颗粒的外围;
[0020]步骤四、
[0021]S1、在格构网框的表面铺设加强稳定框,并在加强稳定框的内部安装多个竖向固定杆,使两个横向设置竖向固定杆之间的距离在5

15cm,两个竖向设置的竖向固定杆之间的距离在8

12cm,通过连接轴将两个每相邻的竖向固定杆之间进行稳固连接,利用加固柱将两个连接轴之间进行稳固连接,使格构网框的内部形成支撑面;
[0022]S2、在格构网框的内部填充弹性颗粒体,使弹性颗粒体填满整个格构网框;
[0023]步骤五、在加强稳定框的表面铺设上基层,并在上基层表面喷淋水雾,使上基层保持湿润的状态,在铺设结束后将其表面覆盖一层保温层,直到上基层恢复干燥的状态;
[0024]步骤六、在上基层的表面铺设路面层,路面层为一种晶粒大小在0.5mm 沉积岩和粒径为2mm沥青的混合物。
[0025]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在制备填充颗粒时,首先将膨胀珍珠岩与卵石混凝土按照配比加入水混合,并将混合物倒进大小不同的圆形模具中,经过冷却成型后形成大小不同的圆形填充颗粒。
[0026]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在步骤四中,所述弹性颗粒体形状为圆形,方形、以及三角形等形状,在步骤五中,所述保温层为一种编织物保温层。
[002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在步骤一中,在插入加强筋时,应保持加强筋的表面湿润,并且底端延伸至地基5

10cm,顶端延伸至土基层8

12cm。
[0028]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29]1、通过在上导水层铺设格构网框,并且格构网框的内部由内而外填充小填充颗粒和大填充颗粒,有效缓解地下水对上基呈的冲刷,而且通过由内而外设置的小填充颗粒和
大填充颗粒能够提高格构网框铺设的稳定性,并且地下水能够通过格构网框的通孔进入到填充颗粒内部,避免地下水造成堆积引起路面崩塌,同时,地下水在通过通孔进入到填充颗粒内部后,多个大填充颗粒之间的缝隙能够减缓地下水的堆积,并利用多个小填充颗粒对地下水进行阻隔、过滤以及缓冲,进而避免地下水长期对上基层造成的冲刷,而引起路面发生渗水的现象,同时填充颗粒是利用卵石混凝土和膨胀珍珠岩按配比混合而成,膨胀珍珠岩为蜂窝状颗粒,它能够提高对地下水的吸附能力,进而减缓地下水的大幅度冲刷;
[0030]2、通过在上导水层和下导水层之间设置多个凸块,能够使地下水通过多个凸块之间形成的导流槽进行流动,同时通过利用插入在两个上下分布的凸块内部支杆,并将支杆与凸块之间进行建筑,进而在不影响地下水排出的前提下提高公路的抗压性,同时通过加强稳定框内部的多个竖向固定杆、连接轴以及加固杆,并且在加强稳定框的内部填充弹性体颗粒,进而进一步提高公路的抗压性能,减缓地面发生裂痕。
[003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桥梁路基路面,包括地基(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1)上构筑有土基层(2),所述土基层(2)上覆设有下导水层(3),所述下导水层(3)上方铺设有上导水层(4),所述上导水层(4)上方铺设有格构网框(5),所述格构网框(5)上方铺设有加强稳定框(6),所述加强稳定框(6)上方铺设有上基层(7),所述上基层(7)上方铺设有路面层(8);所述地基(1)和土基层(2)之间插设有多个加强筋(9),每相邻的两个加强筋(9)之间分别设置有稳定杆(10);所述下导水层(3)上方和上导水层(4)下方均设置有多个凸块(11),且多个凸块(11)的表面开设有嵌入孔,所述嵌入孔的内部设置有支杆(12),且每两个凸块(11)之间形成导流槽(13);所述格构网框(5)为矩形网格结构,且其表面开设有多个通孔(14),所述格构网框(5)的内部铺设有多个填充颗粒(15);所述加强稳定框(6)内部设置有多个竖向固定杆(16),多个竖向固定杆(16)之间均设置有连接轴(17),且每两个连接轴(17)之间设置有加固柱(18),所述加强稳定框(6)、竖向固定杆(16)、连接轴(17)和加固柱(18)之间形成填充腔,所述填充腔内部填充有弹性颗粒体(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桥梁路基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9)上端和下端均为锥形,且加强筋(9)的底端没入地基(1)的内部,所述加强筋(9)的顶端没入土基层(2)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桥梁路基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水层(4)和下导水层(3)均为一种导水层板,且下导水层(3)顶部的凸块(11)和上导水层(4)底部的凸块(11)相互贴合,两个凸块(11)之间通过插入在嵌入孔内部的支杆(12)浇筑为一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桥梁路基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颗粒(15)为两层铺设方式,其中大填充颗粒(15)铺设在小填充颗粒(15)的外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桥梁路基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颗粒(15)为卵石混凝土和膨胀珍珠岩经过高温混合而形成的圆形颗粒,且其之间的配比为15:23。6.一种公路桥梁路基路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施工步骤为:步骤一、将多个加强筋(9)插入地基(1)的内部,并在两个加强筋(9)之间焊接稳定杆(10),在地基(1)上构筑土基层(2),使加强筋(9)的顶端没入土基层(2)的内部,之后对土基层(2)反复找平压实,其中每两个横向铺设的加强筋(9)之间的距离为10

25cm,每两个竖向铺设的加强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唐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诚建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