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花编织带去应力熨烫整平拉伸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2491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花编织带去应力熨烫整平拉伸设备,包括机罩,所述机罩上设置有罩门、入带口以及出带口;所述机罩内设置有入带辊组、喷雾系统、熨烫系统、拉伸机构以及出带辊组;所述喷雾系统包括下水雾喷头与上水雾喷头;所述熨烫系统包括上熨烫块和下熨烫块,所述上熨烫块与下熨烫块错开设置并且上熨烫块的底端低于下熨烫块的顶端;所述下水雾喷头与下熨烫块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上水雾喷头与上熨烫块的位置相对应。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在编织带进行熨烫操作之前,对编织带的表面进行喷雾,实现表面加湿,增强熨烫时水蒸气渗入的彻底性;并且在完成熨烫后可对编织带进行拉伸操作,大幅降低内应力,提升整平效果。提升整平效果。提升整平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花编织带去应力熨烫整平拉伸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编织带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提花编织带去应力熨烫整平拉伸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编织带是以各种纱线为原料所制成的狭幅状或者管状织物,广泛应用于服饰、鞋材、箱包、工业、农业、军需、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为了使编织带具备一定的装饰、美观效果,往往会在编织带上做出图案或者花纹,并开发具有独特风格的提花编织带。
[0003]完成制造程序后的提花编织带因织造、存储的原因,还有纤维丝材质、纤维丝针数等原因,造成编织带的带面平整度不佳,甚至影响提花编织带的花纹、文字显示。因此,需要对完成编织的提花编织带进行整平处理。
[0004]现有的整平操作多为熨烫,即使用蒸汽对提花编织带进行加热,使其适度蓬松,从而消除内应力,实现整平。
[0005]但是,提花编织带的材质多为尼龙、涤纶等,吸水性较差,直接进行熨烫操作,会导致熨烫的水蒸气渗入不彻底,因此会影响熨烫效果;并且在完成熨烫后,缺少拉伸操作,故编织带的内应力会依然明显存在,导致整平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
[0007]研发一种提花编织带去应力熨烫整平拉伸设备,可在编织带进行熨烫操作之前,对编织带的表面进行喷雾,实现表面加湿,增强熨烫时水蒸气渗入的彻底性;并且在完成熨烫后可对编织带进行拉伸操作,大幅降低内应力,提升整平效果。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9]一种提花编织带去应力熨烫整平拉伸设备,包括机罩,所述机罩上设置有罩门、入带口以及出带口;所述机罩内设置有入带辊组、喷雾系统、熨烫系统、拉伸机构以及出带辊组;所述入带辊组位于靠近入带口处,所述喷雾系统包括下水雾喷头与上水雾喷头;所述熨烫系统包括上熨烫块和下熨烫块,所述上熨烫块与下熨烫块错开设置并且上熨烫块的底端低于下熨烫块的顶端;所述下水雾喷头与下熨烫块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上水雾喷头与上熨烫块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出带辊组位于靠近出带口的位置处,所述拉伸机构位于熨烫系统与出带辊组之间。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下水雾喷头具体位于下熨烫块朝向入带口的一侧,并且下水雾喷头的所处高度低于下熨烫块的顶端;所述上水雾喷头具体位于上熨烫块朝向入带口的一侧,并且上水雾喷头的所处高度高于上熨烫块的底端。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下熨烫块的熨烫端位于顶部,所述下水雾喷头的喷口竖直朝上;所述上熨烫块的熨烫端位于底部,所述上水雾喷头的喷口竖直朝下。
[0012]进一步的,所述熨烫系统还包括上直线模组和下直线模组;所述上直线模组和下
直线模组均竖向设置在机罩内壁上,所述上熨烫块与上直线模组的滑板连接,所述下熨烫块与下直线模组的滑板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拉伸机构包括固定板、升降杆以及辊筒;所述固定板与机罩内壁连接,所述升降杆贯穿固定板上的通孔,所述升降杆的顶端设置有挡板、底端设置有辊座,所述升降杆的外围套设有拉簧,所述拉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和挡板连接,所述辊筒通过轴承与辊座活动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拉绳和撑杆,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与挡板连接;所述撑杆呈直杆状并且与升降杆相平行。
[0015]进一步的,还包括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位于机罩内壁的辊架上,所述导向轮具体位于熨烫系统与拉伸机构之间。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一种提花编织带去应力熨烫整平拉伸设备,通过入带辊组、喷雾系统、熨烫系统、导向轮、拉伸机构以及出带辊组的配合使用,可在编织带进行熨烫操作之前,喷雾系统对编织带的上下表面进行喷雾,实现表面加湿,从而增强熨烫时水蒸气渗入的彻底性,提升熨烫效果;并且在完成熨烫后,拉伸机构可对编织带进行拉伸操作,从而大幅降低内应力,提升提花编织带的整平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提花编织带去应力熨烫整平拉伸设备的整体结构三维图。
[0018]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提花编织带去应力熨烫整平拉伸设备的部分结构三维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提花编织带去应力熨烫整平拉伸设备的部分结构三维图。
[0021]图5为图4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0022]图中:1、机罩;2、入带口;3、出带口;4、罩门;5、入带辊组;6、喷雾系统;61、下水雾喷头;62、上水雾喷头;7、熨烫系统;71、上直线模组;72、上熨烫块;73、下直线模组;74、下熨烫块;8、导向轮;9、拉伸机构;91、固定板;92、挡板;93、升降杆;94、拉簧;95、辊座;96、辊筒;97、拉绳;98、撑杆;10、出带辊组;11、编织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4]参考图1至图5,一种提花编织带去应力熨烫整平拉伸设备,包括机罩1,所述机罩1上设置有罩门4、入带口2以及出带口3;所述机罩1内设置有入带辊组5、喷雾系统6、熨烫系统7、拉伸机构9以及出带辊组10;所述入带辊组5位于靠近入带口2处,入带辊组5自身无动力,用于对编织带11进行导向,所述喷雾系统6包括下水雾喷头61与上水雾喷头62,喷雾系统6用于对编织带11进行喷雾,加湿编织带11的表面;所述熨烫系统7包括上熨烫块72和下熨烫块74,所述上熨烫块72与下熨烫块74错开设置并且上熨烫块72的底端低于下熨烫块74的顶端,熨烫系统7用于对编织带11进行熨烫,实现整平;所述下水雾喷头61与下熨烫块74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上水雾喷头62与上熨烫块72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出带辊组10位于靠近
出带口3的位置处,所述拉伸机构9位于熨烫系统7与出带辊组10之间,拉伸机构9用于对编织带11进行拉伸,降低内应力,增强整平。
[0025]所述下水雾喷头61具体位于下熨烫块74朝向入带口2的一侧,并且下水雾喷头61的所处高度低于下熨烫块74的顶端,实现编织带11的S形传送;所述上水雾喷头62具体位于上熨烫块72朝向入带口2的一侧,并且上水雾喷头62的所处高度高于上熨烫块72的底端,确保可对编织带11上表面进行喷雾。
[0026]所述下熨烫块74的熨烫端位于顶部,所述下水雾喷头61的喷口竖直朝上,对编织带11下表面进行喷雾;所述上熨烫块72的熨烫端位于底部,所述上水雾喷头62的喷口竖直朝下,对编织带11上表面进行喷雾。
[0027]所述熨烫系统7还包括上直线模组71和下直线模组73;所述上直线模组71和下直线模组73均竖向设置在机罩1内壁上,所述上熨烫块72与上直线模组71的滑板连接,上直线模组71用于驱动上熨烫块72上下升降移动,所述下熨烫块74与下直线模组73的滑板连接,下直线模组73用于驱动下熨烫块74上下升降移动。
[0028]所述拉伸机构9包括固定板91、升降杆93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花编织带去应力熨烫整平拉伸设备,包括机罩(1),所述机罩(1)上设置有罩门(4)、入带口(2)以及出带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罩(1)内设置有入带辊组(5)、喷雾系统(6)、熨烫系统(7)、拉伸机构(9)以及出带辊组(10);所述入带辊组(5)位于靠近入带口(2)处,所述喷雾系统(6)包括下水雾喷头(61)与上水雾喷头(62);所述熨烫系统(7)包括上熨烫块(72)和下熨烫块(74),所述上熨烫块(72)与下熨烫块(74)错开设置并且上熨烫块(72)的底端低于下熨烫块(74)的顶端;所述下水雾喷头(61)与下熨烫块(74)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上水雾喷头(62)与上熨烫块(72)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出带辊组(10)位于靠近出带口(3)的位置处,所述拉伸机构(9)位于熨烫系统(7)与出带辊组(10)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花编织带去应力熨烫整平拉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雾喷头(61)具体位于下熨烫块(74)朝向入带口(2)的一侧,并且下水雾喷头(61)的所处高度低于下熨烫块(74)的顶端;所述上水雾喷头(62)具体位于上熨烫块(72)朝向入带口(2)的一侧,并且上水雾喷头(62)的所处高度高于上熨烫块(72)的底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花编织带去应力熨烫整平拉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熨烫块(74)的熨烫端位于顶部,所述下水雾喷头(61)的喷口竖直朝上;所述上熨烫块(72)的熨烫端位于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振亚高新潮任进城倪彬曹霞杨大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欣织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