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敏专利>正文

股骨颈骨折的复位内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236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股骨颈骨折的复位内固定装置及其配套使用的定位器,采用螺旋锥头,设置前段带有伸缩式防旋锁片的主杆,主杆的尾部设置加压板,主杆为可沿轴向相向平移的两根纵杆,可向两侧伸出的防旋锁片铰接在两根纵杆上,防旋锁片至少有一侧铰接孔为可任铰接铆钉在其中滑移的横向长孔,在两根纵杆的尾部横杆上设置自锁丝杆;螺旋锥头固联在一根纵杆前端部,加压板滑套在主杆尾部,并以加压螺帽紧固在自锁丝杆上,加压板外周有固定螺丝。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更为合理有效的复位内固定装置,定位器的配合使用更使其定位准确、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更具体地说是用于股骨颈骨折的复位内固定装置及与其配套使用的定位器。
技术介绍
在临床医学的骨科领域中,股骨颈骨折是所有骨折最为特殊的一种,其解剖上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导致治疗上的困难。到目前为止,该骨折的不愈合率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其它部位的骨折。在理论上,治疗种骨折的内固定器械至少应符合五条要求,即1、早期稳定骨折和对骨折端进行加压,并能在骨折愈合期内对骨折处持续进行加压。2、能持续有效地防止股骨头在骨折愈合期内因旋转而发生位移。3、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器械应占骨折体积小,即对股骨头血供干扰小。4、手术后能使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5、方便医生操作,尽可能避免术中反复多次使用X线透视或摄片,以防止X射线对医生及病人的损伤。但是,目前临床所使用的五大类用于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器均未达到这五种要求,这其中包括三翼钉,其防旋转作用较好地控制了股骨头的旋转,但不具有早期加压和持续加压的功能,在操作上亦很繁琐,目前临床应用很少。多根斯氏钉,该器械在固定股骨颈骨折时,一般使用3-4根,内固定操作最为简单是其优势。此法虽然具有防旋转的效果,但作用较弱。同时,该器械无任何加压作用是其最大的缺陷。此外,这种斯氏钉在骨愈合的过程中极易从骨内自行退出而失去作用,临床应用也较少。双螺纹加压螺钉,该器械首尾各有一段螺纹,其尾端的螺纹膨大,具有加压功能,但在防旋上却无能为力。自动加压滑动钉板,该器械前有螺纹,尾复合有加压螺丝,再配合贴附于骨干的钢板,具有很大的加压作用。但设计者仅考虑钢板贴附骨干防旋转,而未考虑到股骨头的旋转,因此更多使用于股骨隆部骨折,而很少用于股骨颈骨折。多根空心加压螺钉,目前临床应用较多,具有即刻加压、持续加压以及防旋转作用,但是,器械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多钉位的排列、进钉角度的控制等对手术者的技术要求较高,且在手术中需反复透视,对病人和医生均有一定程度的损伤。此外,该器械的防旋力量虽然较上述四类优越,但由于多钉穿入,不成整体,防旋力量仍不能达到要求,病人不能早期离床活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更为合理有效的股骨颈骨折的复位内固定装置。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为与该复位内固定装置配套使用的定位器。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中股骨颈骨折的复位内固定装置结构特点是采用螺旋锥头,设置前段带有伸缩式防旋锁片的主杆,主杆的尾部设置加压板,所述主杆为可沿轴向相向平移的两根纵杆,可向两侧伸出的防旋锁片铰接在两根纵杆上,所述防旋锁片至少有一侧铰接孔为可任铰接铆钉在其中滑移的横向长孔,在所述两根纵杆的尾部横杆上设置自锁丝杆;螺旋锥头固联在一根纵杆的前端部,加压板滑套在主杆的尾部,并以加压螺帽紧固在自锁丝杆上,加压板的外周有固定螺丝。本专利技术中与所述内固定装置配套使用的定位器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与加压板形状一致的底板,底板上有定位螺孔,在底板上设置定位套筒,包括同轴设置的大径外套和叠套在其中的小径内套,所述定位套筒与主杆同轴。与已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在其螺旋锥头、尾部加压板和加压螺帽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较强的加压功能,能在骨折复位初期即提供加压力量给骨折端,其主体结构为杆状,能在钉道内滑动,从而提供了在骨折愈合期持续加压的条件,由此给骨折愈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本专利技术中的防旋锁片设置为伸缩式结构,以其收缩状态完成进钉,以其展开状态实现防旋,结构设置巧妙,配合加压板具有很好的防旋功能,能有效控制股骨头的旋转。3、本专利技术在其截面积上,仅和多根斯氏针相差无几,所占骨体积很小,故而对骨愈合干扰小,对防止日后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更为有利。4、本专利技术的防旋和加压功能具体体现为对骨折端起到了强大的稳定作用,机械强度高,使病人得以早期下床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能促进骨折的愈合,还能促进病人功能的恢复,符合目前骨折治疗的发展方向。5、本专利技术配合定位器使用可以准确定位,术中X线电透可减少为3次,因而减少了对医护人员及病人的射线损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主杆中防旋锁片展开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主杆中防旋锁片收缩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为与本专利技术配套使用的定位器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螺旋锥头、2防旋锁片、3主杆、4加压板、5横向长孔、6自锁丝杆、7加压螺帽、8固定螺丝、9凸钉、10内六角孔、11底板、12大径外套筒、13小径内套筒13、14定位螺孔、15股骨大粗隆、16股骨头、17弹簧垫片。参见附图1,本实施例采用螺旋锥头1,设置前段带有伸缩式防旋锁片2的主杆3,并在尾部设置加压板4。其中,主杆3为可沿轴向相向平移的两根纵杆,可向两侧伸出的防旋锁片2铰接在两根纵杆3上,防旋锁片2上至少有一侧铰接孔为可任铰接铆钉在其中滑移的横向长孔5,防旋锁片2的两侧相应设置刃口,以便于嵌入骨组织,在主杆2的两根纵杆的尾部横杆上设置自锁丝杆6。图1中示出,螺旋锥头1固联在一根纵杆的前端部,另一根纵杆与螺旋锥头1分体设置,该纵杆的前端面与螺旋锥头1的底部端面相抵。加压板4滑套在主杆2的尾部,并以加压螺帽7紧固在自锁丝杆上,在加压螺帽7与加压板4之间设置弹簧垫片17,在加压板4的外周有固定螺丝8,设置在外周的固定螺丝8同样具有防旋之功效。弹簧垫片17提供对加压板4的预紧力,通过预紧的加压板4使骨折在愈合过程中得到持续加压。具体实施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压板4可以有不同的形状和尺寸。参见图4,具体实施中,尾部加压板4的内侧板面为与股骨大粗隆相吻合的弧形面,其上有凸钉9。凸钉9的设置使加压板4成为点接触加压板,避免了钢板在加压过程中压迫骨皮质而产生钢板下骨坏死,使病人在解除内固定后很快能负重行走。为了便于调整,在自锁丝杆6的尾部设置内六角孔10。具体应用中,防旋锁片2的展开状态如图2和图4所示,收缩状态如图3所示。由于在防旋锁片2和主杆3之间采用四连杆机构,使防旋锁片2的伸缩过程简单而可靠。此外,针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使用,设置如图6所示的定位器,该定位器具有与加压板4形状一致的底板11,底板11上有定位螺孔14,在底板11上,设置套筒,包括同轴设置的大径外套筒12和叠套在其中的小径内套筒13,所述套筒与主杆3同轴,。使用方法如下本专利技术既可用于股骨颈骨折的开放复位内固定,亦可用于闭合复位内固定,两者的操作方法基本相同。现以闭合复位说明如下(图5所示)1、在手术牵引床上牵引复位,“C”臂电透下视股骨颈解剖复位或近似解剖复位;2、用2枚斯氏针自股骨大粗隆处经皮进入骨皮质,再经骨折端达股骨头,其中一枚可进入髋臼以使骨折达初步固定;3、在大腿外侧以股骨大粗隆15的下缘为中心纵行切开皮肤,直达股骨,切口长约6cm;4、取持板器钳夹定位器置股骨大粗隆15的处侧下缘,用2枚螺丝钉经定位器的上下二孔固定定位器于此;5、将定位器的小径内套筒13置入大径外套筒12中,取一斯氏针经小径内套筒13钻入股骨,经骨折端达股骨头下0.5cm处(经电透证实);6、取出小径内套筒13,用二台阶钻头套入斯氏针,按该斯氏针的进针方向和深度钻入股骨头16后再退出;7、松解定位器上的两枚螺丝,取下定位器;8、取丝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股骨颈骨折的复位内固定装置,其特征是采用螺旋锥头(1),设置前段带有伸缩式防旋锁片(2)的主杆(3),主杆(3)的尾部设置加压板(4),所述主杆(3)为可沿轴向相向平移的两根纵杆,可向两侧伸出的防旋锁片(2)铰接在两根纵杆上,所述防旋锁片(2)至少有一侧铰接孔为可任铰接铆钉在其中滑移的横向长孔(5),在所述两根纵杆的尾部横杆上设置自锁丝杆(6);螺旋锥头(1)固联在一根纵杆的前端部,加压板(4)滑套在主杆(3)的尾部,并以加压螺帽(7)紧固在自锁丝杆(6)上,加压板(4)的外周有固定螺丝(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敏赵向东叶春万
申请(专利权)人:朱敏赵向东叶春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