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管柱限位机构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1316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向管柱限位机构和车辆,所述转向管柱限位机构包括:转向轴、滑套和限位壳体,滑套与转向轴配合连接,滑套可沿转向轴的轴向方向滑动;滑套设置在限位壳体内且与限位壳体螺纹配合,滑套在限位壳体内具有上极限位置和下极限位置;其中滑套外设置有滑套外螺纹,滑套外螺纹具有在延伸方向上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限位壳体上设置有在轴向上间隔开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在滑套处于上极限位置时,第一限位部与滑套外螺纹的第一端配合,在滑套处于下极限位置时,第二限位部与滑套外螺纹的第二端配合。套外螺纹的第二端配合。套外螺纹的第二端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管柱限位机构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转向管柱限位机构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和自动驾驶的诉求,线控转向系统蓬勃发展,相较于传统转向系统,线控转向取消了手感反馈单元与转向器之间的中间轴连接,因此需要在手感单元上增加一套机械的角度限位装置,来控制方向盘的圈数。
[0003]目前线控转向系统中常见的限位机构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转向轴配合销子和限位槽限位,此种方式由于销子强度的限制无法满足较大扭矩的工况,限位效果较差;另一种是由转向轴配合螺纹套进行限位,由于限位时是利用零件端面的摩擦或螺纹的挤压,在末端时会出现卡死或回转力矩过大的情况,影响转向手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转向管柱限位机构,其可满足较大扭矩的工况,限位效果好,并且在限位末端位置不会出现卡死等情况,使用安全舒适。
[0005]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向管柱限位机构,包括:转向轴、滑套,所述滑套与所述转向轴配合连接,所述滑套可沿所述转向轴的轴向方向滑动;限位壳体,所述滑套设置在所述限位壳体内且与所述限位壳体螺纹配合,所述滑套在所述限位壳体内具有上极限位置和下极限位置;其中所述滑套外设置有滑套外螺纹,所述滑套外螺纹具有在延伸方向上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限位壳体上设置有在轴向上间隔开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在所述滑套处于上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滑套外螺纹的所述第一端配合,在所述滑套处于下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滑套外螺纹的所述第二端配合。
[000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向管柱限位机构,通过利用滑套外螺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配合,限位壳体对滑套外螺纹的限位稳定,并且不会出现滑套从限位位置离开困难的情况,对转向轴的限位效果较好,使用安全舒适。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套上邻近所述第一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滑套上邻近所述第二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限位槽。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构造为第一止挡块,所述第二限位部构造为第二止挡块,所述第一止挡块和所述第二止挡块均沿所述限位壳体的轴向延伸。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壳体的两端还设置有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上端盖的外周面设置有所述第一止挡块,所述下端盖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二止挡块。
[0011]具体地,所述第一止挡块沿所述限位壳体的轴向延伸且与所述限位壳体的内壁面贴合,所述第二止挡块沿所述限位壳体的轴向延伸且与所述限位壳体的内壁面贴合。
[0012]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壳体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止挡块和所述第二止
挡块配合的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均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限位壳体上。
[0014]可选地,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均与所述限位壳体的内壁面过盈配合。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向轴与所述滑套滑动配合的部分的横截面构造为非圆形。
[00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转向管柱限位机构。
[001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转向管柱限位机构,转向轴的限位效果较好,车辆驾驶安全舒适。
[0018]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9]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0]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向管柱限位机构的爆炸图;
[0021]图2是根据图1所示示例的D区域局部放大图;
[0022]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向管柱限位机构的主视图;
[0023]图4是根据图3所示示例的A

A截面图;
[0024]图5是根据图4所示示例的E区域局部放大图;
[0025]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向管柱限位机构隐藏限位壳体的侧视图;
[0026]图7是是根据图6所示示例的F区域局部放大图;
[0027]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向管柱限位机构的部分剖视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转向管柱限位机构100、
[0030]转向轴1、
[0031]滑套2、滑套外螺纹20、第一端21、第二端22、第一限位槽23、第二限位槽24、
[0032]限位壳体3、第一限位部31、第一止挡块310、第二限位部32、第二止挡块320、第二限位槽34、
[0033]上端盖4、
[0034]下端盖5、
[0035]螺栓6、
[0036]减速壳体200、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
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0040]下面参考图1

图8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向管柱限位机构100。
[004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向管柱限位机构100,包括:转向轴1、滑套2和限位壳体3,滑套2与转向轴1配合连接,滑套2可沿转向轴1的轴向方向滑动;滑套2设置在限位壳体3内且与限位壳体3螺纹配合,滑套2在限位壳体3内具有上极限位置和下极限位置;其中滑套2外设置有滑套外螺纹20,滑套外螺纹20具有在延伸方向上的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限位壳体3上设置有在轴向上间隔开的第一限位部31和第二限位部32,在滑套2处于上极限位置时,第一限位部31与滑套外螺纹20的第一端21配合,在滑套2处于下极限位置时,第二限位部32与滑套外螺纹20的第二端22配合。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管柱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轴;滑套,所述滑套与所述转向轴配合连接,所述滑套可沿所述转向轴的轴向方向滑动;限位壳体,所述滑套设置在所述限位壳体内且与所述限位壳体螺纹配合,所述滑套在所述限位壳体内具有上极限位置和下极限位置;其中所述滑套外设置有滑套外螺纹,所述滑套外螺纹具有在延伸方向上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限位壳体上设置有在轴向上间隔开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在所述滑套处于上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滑套外螺纹的所述第一端配合,在所述滑套处于下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滑套外螺纹的所述第二端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上邻近所述第一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滑套上邻近所述第二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限位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构造为第一止挡块,所述第二限位部构造为第二止挡块,所述第一止挡块和所述第二止挡块均沿所述限位壳体的轴向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管柱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义芳许秋波薄熙泉向波伟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智驭汽车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