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火灾自动调压给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1120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消防火灾自动调压给水装置,包括蓄水罐、稳压罐、上水泵、增压水泵、增压气泵、控制阀、多通阀、承载架、汇流排及驱动电路,承载架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一个承载腔,稳压罐嵌于承载架底部的承载腔内,蓄水罐嵌于承载架上端面的承载腔,各蓄水罐的排水口通过汇流排与稳压罐的供水口连通,上水泵、增压水泵、增压气泵均与承载机架外表面连接,驱动电路与承载架外表面连接。本新型一方面可有效满足与多种场合环境下的消防系统配套使用的需要,使用通用性好;另一方面可有效的克服了因蓄水、供水设备故障而导致的消防供水流量、水压不稳情况的情况发生,从而达到提高消防系统运行稳定性及消防作业效率的目的。防系统运行稳定性及消防作业效率的目的。防系统运行稳定性及消防作业效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防火灾自动调压给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消防火灾自动调压给水装置,属消防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近些年来,消防系统作为建筑消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大量建筑中广泛安装使用,大量发生的火灾案例表明,完好有效的消防给水系统,是及时进行火灾救援的重要手段之一,对造成火灾危害具有重大意义,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发现,当前消防系统在进行消防作业时,消防用水的喷淋水压往往极易受到供水设备的供水水压波动、供水设备故障等因素而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消防用水在喷淋灭火时因供水压力不稳、压力不足而导致消防系统喷淋没货的效率受到严重的影响。
[0003]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消防火灾自动调压给水装置及使用方法,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消防火灾自动调压给水装置,新型一方面可有效满足与多种场合环境下的消防系统配套使用的需要,使用通用性好;另一方面极大的提高了消防水供水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好和抗故障能力强,并有效的提高消防用水供水水压及水量的稳定性,从而达到提高消防水喷淋作业的稳定性及提高消防作业效率的目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消防火灾自动调压给水装置,包括蓄水罐、稳压罐、上水泵、增压水泵、增压气泵、控制阀、多通阀、承载架、汇流排、消防供水管及驱动电路,承载架为轴向截面呈“H”框架结构,其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一个承载腔,稳压罐嵌于承载架底部的承载腔内,蓄水罐至少两个,嵌于承载架上端面的承载腔内并环绕承载腔轴线均布,蓄水罐、稳压罐均为闭合腔体结构,其中蓄水罐下端面设一个补水口和一个排水口,上端面设一个进气口,稳压罐上端面设一个供水口,下端面设一个消防排水口,蓄水罐间相互并联,且各蓄水罐的排水口通过汇流排与稳压罐的供水口连通,且汇流排与排水口和供水口间通过控制阀相互连接,汇流排嵌于承载架上端面的承载腔内,并与该承载腔间同轴分布,上水泵、增压水泵、增压气泵均与承载机架外表面连接,其中上水泵和增压气泵分别通过多通阀与各蓄水罐的补水口及进气口连通,增压水泵通过控制阀与稳压罐的消防排水口相互连通,且增压水泵另通过控制阀与消防供水管连通,消防供水管另与承载架外表面连接,驱动电路与承载架外表面连接,并分别与外部管理连通。
[0007]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架包括承载托盘、承载龙骨、升降驱动机构、连接滑槽、电加热丝,所述承载龙骨为轴向截面呈矩形的空心柱状框架结构,所述承载托盘嵌于承载龙骨内,与承载龙骨同轴分布并与承载龙骨内侧面间通过至少两个升降驱动机构滑动连接,所述承载龙骨侧壁内表面另设若干环绕承载龙骨轴线均布,并与承载龙骨轴线平行的连接滑槽,
所述蓄水罐、稳压罐外侧面通过连接滑槽与承载龙骨侧壁内表面滑动连接,并另与承载龙骨外表面相抵,所述承载托盘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框架结构,所述电加热丝至少两条,嵌于承载托盘内并通过绝缘垫块分别与承载托盘顶部及底部连接,且各电加热丝间相互并联,并环绕承载托盘轴线呈螺旋状结构分布,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和电加热丝间均分别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蓄水罐包括罐体、调压隔板、驱动电磁铁、磁性金属导向块、电加热机构、压力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微波测距装置及泄压阀,其中所述罐体下端面设补水口、排水口,上端面设进气口及一个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泄压阀相互连通,所述调压隔板为横断面呈矩形的密闭腔体结构,嵌于罐体内与罐体同轴分布,并与罐体侧壁内表面间滑动连接,同时通过调压隔板将罐体从上向下分割为调压腔和蓄水腔,其中所述调压腔与排气口和进气口连通,且调压腔对应的调压隔板上端面设至少两个环绕调压隔板轴线均布的磁性金属导向块,所述磁性金属导向块对应的罐体顶部位置分别一个驱动电磁铁,且各驱动电磁铁间相互并联,所述罐体顶部另设一个与罐体同轴分布的微波测距装置,且微波测距装置轴线与调压隔板上端面垂直分布,所述压力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均一个,其中压力传感器嵌于调压隔板下端面,气压传感器嵌于调压隔板上端面,所述电加热机构至少两个,嵌于蓄水腔对应的罐体侧壁内,且各电加热机构间相互并联,所述驱动电磁铁、电加热机构、压力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微波测距装置及泄压阀另均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调压隔板包括硬质承载架、承压板、密封圈、泄压阀,所述硬质承载架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框架结构,所述承压板若干,包覆在硬质承载架外并与硬质承载架构成密闭的腔体结构的调压腔,所述密封圈为与调压腔同轴分布的闭合腔体结构,所述密封圈包覆在调压腔外并与罐体侧壁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泄压阀嵌于调压腔内并与调压腔同轴分布,且泄压阀两端分别与调压腔和蓄水腔连通。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汇流排与各蓄水罐连接的管道上均设一个流量传感器和一个流体压力传感器,且所述流量传感器和流体压力传感器间均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电路为基于可编程控制器为基础的电路系统,且驱动电路另设串口通讯电路。
[0012]本新型一方面可有效满足与多种场合环境下的消防系统配套使用的需要,使用通用性好;另一方面通过同时这是的多个蓄水罐同时与稳压罐连通,并通过气压调节、供水泵调节配合,从而有效的克服了因蓄水、供水设备故障而导致的消防供水流量、水压不稳情况的情况发生,从而达到提高消防系统运行稳定性及消防作业效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14]图1为本技术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蓄水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施工,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7]如图1和2所示,一种消防火灾自动调压给水装置,包括蓄水罐1、稳压罐2、上水泵3、增压水泵4、增压气泵5、控制阀6、多通阀7、承载架9、汇流排10、消防供水管11及驱动电路12,承载架9为轴向截面呈“H”框架结构,其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一个承载腔13,稳压罐2嵌于承载架9底部的承载腔13内,蓄水罐1至少两个,嵌于承载架9上端面的承载腔13内并环绕承载腔13轴线均布,蓄水罐1、稳压罐2均为闭合腔体结构,其中蓄水罐1下端面设一个补水口101和一个排水口102,上端面设一个进气口103,稳压罐2上端面设一个供水口201,下端面设一个消防排水口202,蓄水罐1间相互并联,且各蓄水罐1的排水口102通过汇流排10与稳压罐2的供水口201连通,且汇流排10与排水口102和供水口201间通过控制阀6相互连接,汇流排10嵌于承载架9上端面的承载腔13内,并与该承载腔13间同轴分布,上水泵3、增压水泵4、增压气泵5均与承载架9外表面连接,其中上水泵3和增压气泵4分别通过多通阀7与各蓄水罐1的补水口101及进气口102连通,增压水泵4通过控制阀6与稳压罐2的消防排水口202相互连通,且增压水泵4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防火灾自动调压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防火灾自动调压给水装置包括蓄水罐、稳压罐、上水泵、增压水泵、增压气泵、控制阀、多通阀、承载架、汇流排、消防供水管及驱动电路,所述承载架为轴向截面呈“H”框架结构,其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一个承载腔,所述稳压罐嵌于承载架底部的承载腔内,所述蓄水罐至少两个,嵌于承载架上端面的承载腔内并环绕承载腔轴线均布,所述蓄水罐、稳压罐均为闭合腔体结构,其中蓄水罐下端面设一个补水口和一个排水口,上端面设一个进气口,稳压罐上端面设一个供水口,下端面设一个消防排水口,所述蓄水罐间相互并联,且各蓄水罐的排水口通过汇流排与稳压罐的供水口连通,且汇流排与排水口和供水口间通过控制阀相互连接,所述汇流排嵌于承载架上端面的承载腔内,并与该承载腔间同轴分布,所述上水泵、增压水泵、增压气泵均与承载机架外表面连接,其中所述上水泵和增压气泵分别通过多通阀与各蓄水罐的补水口及进气口连通,所述增压水泵通过控制阀与稳压罐的消防排水口相互连通,且增压水泵另通过控制阀与消防供水管连通,所述消防供水管另与承载架外表面连接,所述驱动电路与承载架外表面连接,并分别与外部管理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火灾自动调压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架包括承载托盘、承载龙骨、升降驱动机构、连接滑槽、电加热丝,所述承载龙骨为轴向截面呈矩形的空心柱状框架结构,所述承载托盘嵌于承载龙骨内,与承载龙骨同轴分布并与承载龙骨内侧面间通过至少两个升降驱动机构滑动连接,所述承载龙骨侧壁内表面另设若干环绕承载龙骨轴线均布,并与承载龙骨轴线平行的连接滑槽,所述蓄水罐、稳压罐外侧面通过连接滑槽与承载龙骨侧壁内表面滑动连接,并另与承载龙骨外表面相抵,所述承载托盘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框架结构,所述电加热丝至少两条,嵌于承载托盘内并通过绝缘垫块分别与承载托盘顶部及底部连接,且各电加热丝间相互并联,并环绕承载托盘轴线呈螺旋状结构分布,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和电加热丝间均分别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火灾自动调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会永步允川杨雁晓李硕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