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0025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旋转台(1)包括基座体(10)、蜗轮(21)、内圈(22)、多个滚动体以及蜗杆单元(30)。蜗杆单元(32)包括蜗杆(31)和蜗杆壳体(32)。蜗杆壳体(32)具有与蜗轮(21)的外周面(21B)相向的相向面。蜗杆壳体(32)包括从相向面突出的凸缘部(325),该凸缘部覆盖与相向面相向的第一齿轮(215)的在蜗轮(21)的轴向上的与基座体(10)相反的一侧的侧面(215A)。(10)相反的一侧的侧面(215A)。(10)相反的一侧的侧面(215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旋转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旋转台。本申请要求基于2020年1月17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第2020

005903号的优先权,并将上述日本申请中记载的全部记载内容援引入本申请。

技术介绍

[0002]已知一种旋转台包括在整个周向上形成有第一齿轮的蜗轮和具有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的蜗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

17784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7]在上述旋转台中,优选减少异物进入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接触的区域。另外,优选减少润滑脂向旋转台的外部飞散。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台,其能够减少异物进入蜗轮及蜗杆中的齿轮彼此接触的区域,并且能够减少润滑脂向外部飞散。
[0008]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台,具有:基座体,具有平面状的保持面;蜗轮,能够绕轴旋转地配置在基座体上,并且具有在整个周向上形成有第一齿轮的外周面;内圈,配置在蜗轮的内周侧并且固定在基座体上;多个滚动体,能够滚动地配置在蜗轮的内周面以及内圈的外周面上;以及蜗杆单元,固定在保持面上。蜗杆单元包括:蜗杆,被保持为能够绕轴旋转,并具有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以及蜗杆壳体,包围蜗杆并且保持蜗杆,并以在平面状的接触面与保持面接触的方式固定。蜗杆壳体具有与蜗轮的外周面相向的相向面。在相向面上形成有使第二齿轮露出的第一贯通孔。蜗杆壳体包括从相向面突出的凸缘部,该凸缘部覆盖与相向面相向的第一齿轮的在蜗轮的轴向上的与基座体相反的一侧的侧面。
[0010]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1]根据上述旋转台,能够减少异物进入蜗轮和蜗杆中的齿轮彼此接触的区域,并且能够减少润滑脂向旋转台的外部飞散。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表示旋转台的构造的概略立体图。
[0013]图2是表示旋转台的构造的概略平面图。
[0014]图3是表示旋转台的构造的概略平面图。
[0015]图4是表示基座体的构造的概略平面图。
[0016]图5是表示旋转台的构造的概略剖视图。
[0017]图6是表示旋转台的构造的概略剖视图。
[0018]图7是表示旋转台的构造的概略剖视图。
[0019]图8是表示旋转台的构造的概略剖视图。
[0020]图9是表示蜗杆单元的构造的概略侧视图。
[0021]图10是表示蜗杆壳体的构造的概略立体图。
[0022]图11是表示旋转台的构造的概略剖视图。
[0023]图12是表示卸下罩部件和蜗杆壳体的状态下的旋转台的构造的概略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实施方式的概要][0025]首先,列举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台具有:基座体,其具有平面状的保持面;蜗轮,其能够绕轴旋转地配置在基座体上,并且具有在整个周向上形成有第一齿轮的外周面;内圈,其配置在蜗轮的内周侧,并且固定在基座体上;多个滚动体,其能够滚动地配置在蜗轮的内周面以及内圈的外周面上;蜗杆单元,其固定在保持面上。蜗杆单元包括:蜗杆,其被保持为能够绕轴旋转,并具有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蜗杆壳体,其包围蜗杆并且保持蜗杆,并以在平面状的接触面与保持面接触的方式固定。蜗杆壳体具有与蜗轮的外周面相向的相向面。在相向面上形成有使第二齿轮露出的第一贯通孔。蜗杆壳体包括凸缘部,该凸缘部从相向面突出,并覆盖与相向面相向的第一齿轮的蜗轮的轴向上的与基座体相反的一侧的侧面。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台中,蜗杆中的第二齿轮由蜗杆壳体包围。另外,与相向面相向的第一齿轮的侧面由凸缘部覆盖。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减少异物进入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接触的区域,并且能够减少润滑脂向旋转台的外部飞散。这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台,能够减少异物进入蜗轮及蜗杆中的齿轮彼此接触的区域,并且能够减少润滑脂向旋转台的外部飞散。
[0027]在上述旋转台中,也可以在蜗杆壳体上形成有供脂孔,该供脂孔从相向面以外的外壁贯通至相向面。供脂孔也可以在相向面具有第一开口部。第一开口部也可以在蜗轮的周向与第一贯通孔分离地形成。通过形成供脂孔,能够在蜗杆壳体固定于基座体的状态下对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实施供脂。另外,通过在蜗轮和蜗杆旋转的状态下实施供脂,能够容易地对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接触的区域实施供脂。
[0028]上述旋转台也可以具有罩部件,该罩部件以包围第一齿轮的方式配置并且固定在基座体上。通过具有这样的罩部件,能够减少润滑脂向旋转台的外部飞散。
[0029]在上述旋转台中,滚动体也可以包括第一滚子以及第二滚子。第一滚子和第二滚子也可以在周向上交替地配置。也可以第一滚子的中心轴与第二滚子的中心轴交叉。通过滚动体包括上述那样的第一滚子以及第二滚子,能够构成适于支承由蜗轮及内圈在多个方向上施加的载荷的滚动轴承。
[0030][实施方式的具体例][0031]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台的具体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说明。在以下的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重复说明。
[0032]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旋转台的结构的概略立体图。在图1中,Z轴方向是沿着蜗轮的旋转轴R延伸的方向(轴向)的方向。图2是表示旋转台的结构的概略平面
图。图3是从与图2相反的一侧的视点观察的旋转台的平面图。图5是表示将旋转台沿图2中的A

A切断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是将图5中的区域α放大表示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将旋转台沿图2中的B

B切断的状态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将旋转台沿图2中的C

C切断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1是将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接触的区域的周边放大表示的剖视图。图12是与卸下图2中的旋转台的罩部件和蜗杆壳体的状态对应的平面图。
[0033]参照图1~图3,旋转台1具有基座体10、滚动轴承单元20、蜗杆单元30和螺钉51、52、53。
[0034]参照图1,基座体10具有平板状的形状。参照图4,基座体10具有第一面101、作为保持面的第二面102、第三面103。在Z轴方向上俯视观察时,第一面101与第二面102在Y轴方向上排列。参照图1,与第一面101对应的区域的厚度比与第二面102对应的区域的厚度厚。即,Z轴方向上的第二面102的高度低于第一面101的高度。第一面101和第二面102通过第三面103连接。参照图4,第一面101具有平面状的形状。在Z轴方向上俯视观察时,第一面101具有长方形的形状。在第一面101的角部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四个贯通孔105。在第一面101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107。在Z轴方向上俯视观察时,贯通孔107具有圆形的形状。在Z轴方向上俯视观察时,在第一面101以包围贯通孔107的方式形成有圆环状的凹部101B。并且,以包围凹部101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旋转台,其中,具有:基座体,具有平面状的保持面;蜗轮,能够绕轴旋转地配置在所述基座体上,并且具有在整个周向上形成有第一齿轮的外周面;内圈,配置在所述蜗轮的内周侧并且固定在所述基座体上;多个滚动体,能够滚动地配置在所述蜗轮的内周面以及所述内圈的外周面上;以及蜗杆单元,固定在所述保持面上,所述蜗杆单元包括:蜗杆,被保持为能够绕轴旋转,并具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以及蜗杆壳体,包围所述蜗杆并保持所述蜗杆,并且,以在平面状的接触面与所述保持面接触的方式固定,所述蜗杆壳体具有与所述蜗轮的所述外周面相向的相向面,在所述相向面上形成有使所述第二齿轮露出的第一贯通孔,所述蜗杆壳体包括从所述相向面突出的凸缘部,所述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坂井哲也户张公介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东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