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芯成组单元和电芯堆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具体为一种电芯成组单元和电芯堆模块。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发展节约能源与无废物排放的新能源汽车已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速,动力电池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电池系统中包括电池模块,电池模块又由多个电芯单体串联或并联组合而成。为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性能安全、电池寿命,合理的设计电池模组的排布结构非常重要。
[0003]在现今技术中,电池模组结构有多种多样的设计方式,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为在电池系统中,每个电芯单体都安装有外框、导热片、缓冲垫片,然后再进行串并连接,相邻两个电池芯单体之间相隔的就有外壳、缓冲垫片、导热片,并且每一个电池芯都有一个很厚的端板固定在电池模组的支架上。该方式工序较为复杂,从而造成电池模组成组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成组效率低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成组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U壳(11)、电芯(12)、支架(13)、汇流排(14)和绝缘防护盖(15);所述电芯(12)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电芯(12)沿其厚度方向上组装后安装在U壳(11)内;所述支架(13)转动安装在U壳(11)的两端,所述支架(13)侧壁上设置至少一个穿孔(134),所述穿孔(134)与电芯(12)一一对应;所述支架(13)远离U壳(11)的侧壁设置有汇流排(14);所述电芯(12)的极耳穿过穿孔(134)与汇流排(14)固定连接;所述绝缘防护盖(15)固定安装在U壳(11)远离电芯(12)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成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U壳(11)的两侧壁下端的对应位置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11),所述支架(13)的下端设有与第一通孔(111)相配合的凸起(131);所述U壳(11)的两侧壁上端的对应位置上开设有第二通孔(112),所述支架(13)的上端对应位置上开设有与第二通孔(112)同心的安装孔(13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成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11)设置至少两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成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排(14)上开设有多个热铆孔(141),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远,刘浩,高灵雷,杨丹,李世敬,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