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精密铸造工艺的焙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8333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精密铸造工艺的焙烧装置,包括炉体和移动料架,移动料架包括底部料架和上部料架,底部料架包括第一料盘和第一定位套筒,上部料架包括第二料盘、定位柱以及第二定位套筒,第二料盘底面四角的定位柱对应插接于第一料盘顶面四角的第一定位套筒内并通过紧固件进行固定。型壳可分层码放于移动料架上,从而提高型壳焙烧时的透气性,提升型壳焙烧效果;移动料架可带着多层型壳整体移动,从而实现快速进料、快速出料操作,提高工作效率。上部料架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底部料架的第一定位套筒与上部料架的定位柱的固定高度可调节,从而能够满足不同大小、高度的型壳的焙烧需求,提高装置适用性。提高装置适用性。提高装置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精密铸造工艺的焙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精密铸造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精密铸造工艺的焙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精密铸造指的是获得精准尺寸铸件工艺的总称,主要包括熔模铸造、陶瓷型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消失模铸造。熔模铸造又称失蜡铸造,包括压蜡、修蜡、组树、沾浆、熔蜡、型壳焙烧、浇铸金属液及后处理等工序。在熔模铸造的生产工序中,型壳焙烧工序是将脱蜡以后的型壳在焙烧炉中进行高温焙烧,去除型壳中的残余蜡料及型壳本身存在的水分,保证型壳的纯净度及高温强度从而确保铸件质量。
[0003]目前的型壳焙烧工艺中,型壳工件在焙烧炉内叠置,型壳之间透气性差,容易导致型壳内部温度不均,影响焙烧效果。另外,焙烧前需要将工件逐一放置进焙烧炉,焙烧后需要将工件逐一取出,劳动强度大,进料、出料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应用于精密铸造工艺的焙烧装置,提高型壳焙烧时的透气性,保证温度均匀,提高进料、出料效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应用于精密铸造工艺的焙烧装置,包括炉体和移动料架,所述炉体包括炉壳、炉衬和多个烧嘴,所述炉衬设于所述炉壳的内部,所述炉衬内侧形成炉膛,多个烧嘴设于所述炉衬的内壁且每个烧嘴的燃烧端朝向所述炉膛;所述移动料架包括底部料架和至少一个上部料架,所述底部料架包括第一料盘和设于所述第一料盘顶面四角的第一定位套筒,所述第一定位套筒的中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料盘;所述上部料架包括第二料盘、设于所述第二料盘底面四角的定位柱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料盘顶面四角的第二定位套筒,所述定位柱的中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料盘,所述第二料盘底面四角的定位柱对应插接于所述第一料盘顶面四角的第一定位套筒内,并分别通过紧固件进行固定;所述第二定位套筒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定位套筒的结构相同。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套筒的筒壁上设有多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的中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定位套筒的中轴线;所述定位柱上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中轴线垂直于所述定位柱的中轴线。
[0008]优选地,所述紧固件包括螺纹柱和螺母,所述螺纹柱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套筒上的任意一组第一定位孔及对应的定位柱上的连接孔,所述螺母与所述螺纹柱螺纹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定位柱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定位套筒、所述第二定位套筒的内径。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孔有三组,三组第一定位孔沿所述第一定位套筒的轴向间隔均匀排布。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料盘上设有多个第一透气孔。
[0012]优选地,所述第二料盘上设有多个第二透气孔。
[0013]优选地,所述移动料架还包括移动轮,所述移动轮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料盘的底部。
[0014]优选地,所述炉衬的内壁底面设有移动轨道,所述移动轮的结构与所述移动轨道的结构相匹配。
[0015]优选地,所述移动轨道有两条,两条移动轨道分别沿所述炉膛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焙烧装置中,设置移动料架,移动料架包括底部料架与上部料架,型壳可分层码放于移动料架上,从而提高型壳焙烧时的透气性,保证各处温度均匀,提升型壳焙烧效果;移动料架可带着多层型壳整体移动,从而实现焙烧前的快速进料、焙烧后的快速出料操作,提高工作效率。上部料架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底部料架的第一定位套筒与上部料架的定位柱的固定高度可调节,从而能够满足不同大小、高度的型壳的焙烧需求,提高装置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应用于精密铸造工艺的焙烧装置的内部示意图;
[0018]图2为底部料架、上部料架与紧固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底部料架的俯视图。
[0020]图中,100

焙烧装置,10

炉体,11

炉壳,12

炉衬,121

移动轨道,13

烧嘴,14

炉膛,20

移动料架,21

底部料架,211

第一料盘,2111

第一透气孔,212

第一定位套筒,2121

第一定位孔,22

上部料架,221

第二料盘,222

定位柱,2221

连接孔,223

第二定位套筒,2231

第二定位孔,23

紧固件,231

螺纹柱,232

螺母,24

移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0022]请结合参见图1至图3,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应用于精密铸造工艺的焙烧装置的内部示意图;图2为底部料架、上部料架与紧固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底部料架的俯视图。
[0023]本技术的一种应用于精密铸造工艺的焙烧装置100,包括炉体10和移动料架20,炉体10包括炉壳11、炉衬12和多个烧嘴13,炉衬12设于炉壳11的内部,炉衬12内侧形成炉膛14,多个烧嘴13设于炉衬12的内壁且每个烧嘴13的燃烧端朝向炉膛14。
[0024]移动料架20包括底部料架21和至少一个上部料架22,底部料架21包括第一料盘211和设于第一料盘211顶面四角的第一定位套筒212,第一料盘211上设有多个第一透气孔2111,第一定位套筒212的中轴线垂直于第一料盘211。上部料架22包括第二料盘221、设于第二料盘221底面四角的定位柱222以及设于第二料盘221顶面四角的第二定位套筒223,第二料盘221上设有多个第二透气孔(图中未示出,其结构可以与第一透气孔的结构相同),定位柱222的中轴线垂直于第二料盘221,第二料盘221底面四角的定位柱222对应插接于第一料盘211顶面四角的第一定位套筒212内,并分别通过紧固件23进行固定;第二定位套筒223
的结构与第一定位套筒212的结构相同。其中,定位柱222的外径小于第一定位套筒212、第二定位套筒223的内径。
[0025]应用中,可在底部料架21的上方设置多个上部料架22,最底端的上部料架22的定位柱222与底部料架21的第一定位套筒212固定连接,相邻两个上部料架22中,上方的上部料架22的定位柱222与下方的上部料架22的第二定位套筒223固定连接,如此,移动料架20为多层结构,能够将待焙烧的型壳分层码放,提高焙烧时型壳内部的透气性,提升焙烧效果。且移动料架20能够实现所有型壳的整体移动,从而方便焙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精密铸造工艺的焙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和移动料架,所述炉体包括炉壳、炉衬和多个烧嘴,所述炉衬设于所述炉壳的内部,所述炉衬内侧形成炉膛,多个烧嘴设于所述炉衬的内壁且每个烧嘴的燃烧端朝向所述炉膛;所述移动料架包括底部料架和至少一个上部料架,所述底部料架包括第一料盘和设于所述第一料盘顶面四角的第一定位套筒,所述第一定位套筒的中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料盘;所述上部料架包括第二料盘、设于所述第二料盘底面四角的定位柱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料盘顶面四角的第二定位套筒,所述定位柱的中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料盘,所述第二料盘底面四角的定位柱对应插接于所述第一料盘顶面四角的第一定位套筒内,并分别通过紧固件进行固定;所述第二定位套筒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定位套筒的结构相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精密铸造工艺的焙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套筒的筒壁上设有多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的中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定位套筒的中轴线;所述定位柱上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中轴线垂直于所述定位柱的中轴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精密铸造工艺的焙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包括螺纹柱和螺母,所述螺纹柱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套筒上的任意一组第一定位孔及对应的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寅萍杨飞刘祥荣
申请(专利权)人:兴化市润萍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