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简称为OLED)因为其具有自发光、固态、可弯折、高效率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类显示中。磷光发光材料在理论上具有100%的内量子发光效率,而普通的荧光材料只有25%的发光效率,因此在OLED中常用。磷光发光材料主要由发光主体材料和发光客体材料混合而成。空穴、电子分别由阳极、阴极注入,经过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注入到发光层的主体中并复合形成激子,激子能量由发光主体传递给发光客体进行发光。一般情况发光主体占发光层的质量比为99%~85%。因此发光主体的材料的特性、对OLED的性能至关重要。
[0003]磷光光发光主体材料要求有较合适的三线态能级,较好平衡的空穴、电子迁移率,以及良好的热稳定性。现有的磷光光发光主体材料主要由含咔唑或者咔唑衍生的品种,尤其是包含多个芳香并环的化合物是磷光光发光主体优选的材料,因为这类化合物具有非常合适的三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化合物,所述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如式Ⅰ所示:式Ⅰ中至少两个相邻的*号碳原子通过与其他碳原子和/或杂原子连接形成非芳香环,所述杂原子选自O、S、或N;X选自O、S、NR
a
、或CR
a
R
b
,其中R
a
、R
b
各自独立选自为氢、氘、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C1~C1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的杂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
C6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
–
C30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
C30的胺基、或者Ra、Rb连接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环;Y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6
‑
C6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
‑
C60的杂芳基、C60的杂芳基、其中R
c
与式Ⅰ中的氮原子相连,R
c
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6
–
C60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
–
C30亚杂芳基;R
d
、R
e
和R
f
各自独立选自为氢、氘、取代或未取代的C6
–
C6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
–
C30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
C30的胺基、或者R
c
、R
d
、R
e
和R
f
中任意两个连接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环;R1~R3各自独立选自氢、氘、氟、三氟化碳基、氰基、硝基、取代或未取代C1
‑
C1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
C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
C10的杂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
C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
‑
C30的杂芳基、或其中两个或更多个相邻的基团彼此连接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环;m选自0~6,n选自0~2,q选自0~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芳香环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5~C12的环烷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0的杂环烷基;优选的,所述非芳香环选自以下任一基团:上述基团上的任意相邻两个*碳原子位置与式Ⅰ中任意相邻两个*号碳原子位置重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Y选自选自以下任一基团或任两个或更多个基团形成的组合:
其中,Ar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6
‑
C30的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C5
‑
C30的杂芳基;A1和A2各自独立选自氢、氘、氟、三氟化碳基、氰基、硝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
C2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
‑
C20的杂芳基;X1~X7各自独立选自O、S或者CR
e
R
f
,其中R
e
、R
f
各自独立选自氢、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湘成,何睦,王鹏,何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钥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