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等厚柔性超薄玻璃的涂布装置及涂布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7307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等厚柔性超薄玻璃的涂布装置,包括高精度点胶设备和刮涂涂布设备,所述非等厚超薄玻璃依次经过高精度点胶设备和刮涂涂布设备,非等厚超薄玻璃包括凹槽区和非凹槽区,高精度点胶设备对凹槽区进行填充胶料,刮涂涂布设备对非凹槽区和填充的凹槽区进行涂布。本发明专利技术对凹槽区域和整面进行分段式涂布,通过两种设备相结合的分段式涂布工艺,能够有效地实现非等厚柔性超薄玻璃的涂布,可以进一步提高超薄玻璃的弯折性能,并且可以有效改善凹槽区的抗冲击性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超薄玻璃弯折性能差、耐冲击性能差和易碎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非等厚柔性超薄玻璃的涂布方法。涂布方法。涂布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等厚柔性超薄玻璃的涂布装置及涂布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超薄玻璃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非等厚柔性超薄玻璃的涂布装置及涂布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伴随着高新技术和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上不断推出新型折叠屏电子产品。而柔性盖板作为折叠屏技术中的重要内容,备受关注。作为折叠产品的柔性盖板,往往要求其具备良好的弯折性能和光学性能等。因而各大品牌商推出的电子产品的柔性盖板多采用聚酰亚胺(PI)、超薄玻璃(UTG)等材质。聚酰亚胺(PI)材料拥有较好的弯折性能,但是其存在弯折区域弯折过程易出现折痕、表面易刮伤、使用寿命短等问题。正由此也推动了超薄玻璃在电子行业的兴起,薄玻璃,一般指板厚在0.1mm

0.33mm的玻璃,这类玻璃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但是弯折性能比较差,而超薄玻璃(UTG)通常是指玻璃板厚低于0.1mm,其具有优异的柔韧性,但同时它也存在着耐冲击性差、容易破裂等问题。
[0003]应用于折叠屏相关的柔性盖板方案,现有技术主要有采用无色透明聚酰亚胺(CPI)、超薄玻璃(UTG)或CPI与UTG贴合叠层结构方案。CPI材料虽然拥有非常好的弯折性能,能够实现20w+次弯折测试,但是利用CPI材料作为盖板后,发现其存在弯折过程中弯折区域易出现折痕、耐刮擦性能差、使用寿命短等问题;UTG拥有较好的透过率、硬度高、耐刮擦、耐高温和优异弯折性能等优势,但是UTG也存在着耐冲击性差、容易破裂等问题;CPI与UTG贴合叠层结构,虽然可以有效地改善整体的抗冲击性能,但存在着整体板厚过高,导致弯折性能差的问题。目前有公司研究利用非等厚柔性超薄玻璃作为柔性盖板,但依旧会存在凹槽区域耐冲击性能差和易碎的问题。
[0004]由此,为了进一步提高超薄玻璃的弯折性能和抗冲击性能,有研究者提出利用板厚0.1mm

0.33mm良好的抗冲击性能和板厚<0.1mm良好的弯折性能相结合的非等厚柔性超薄玻璃方案。但这种方案的玻璃,非凹槽区板厚过低,虽然有利于提高抗冲击性能,但同样存在凹槽区抗冲击性能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非等厚柔性超薄玻璃的涂布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非等厚柔性超薄玻璃的涂布方法,完成非等厚柔性超薄玻璃的填胶涂布,可以进一步提高非等厚柔性超薄玻璃的抗冲击和弯折性能。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非等厚柔性超薄玻璃的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精度点胶设备和刮涂涂布设备,所述非等厚超薄玻璃依次经过高精度点胶设备和刮涂涂布设备,非等厚超薄玻璃包括凹槽区和非凹槽区,高精度点胶设备对凹槽区进行填充胶料,刮涂涂布设备对非凹槽区和填充的凹槽区进行涂布。
[0007]进一步的,所述非等厚超薄玻璃的四周设有用于标志整块玻璃位置的MARK标记点

,在凹槽区的四个拐点处设有MARK标记点Ⅱ。
[0008]进一步的,所述高精度点胶设备包括高倍工业相机和点胶机,高倍工业相机与点胶机通过PLC设备建立联系,高倍工业相机抓取非等厚超薄玻璃上MARK标记点Ⅰ和MARK标记点Ⅱ的位置,经过PLC设备将位置信息分析处理后,传递给点胶机,点胶机规划点胶路径。
[0009]进一步的,高精度点胶设备还包括PLC控制器,高倍工业相机的输出信息传递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将信息处理后,输出信号与点胶机电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刮涂涂布设备包括刮刀、支撑板、固定架和千分尺,支撑板连接在机架上,刮刀的两端部滑动连接在固定架上,千分尺的一端连接在支撑板上,千分尺的底部抵住刮刀。
[0011]进一步的,所述刮涂涂布设备包括弹簧,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支撑板上,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刮刀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区的宽度为L,凹槽区的深度为d≤70um,非凹槽区的板厚为D≥100um。
[0013]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非等厚柔性超薄玻璃的涂布方法,基于上述非等厚柔性超薄玻璃的涂布装置,所述涂布方法为:利用高精度点胶设备和刮涂涂布设备对凹槽区域和整面进行分段式涂布;首先利用高精度点胶设备对凹槽区完成点胶填充操作,在凹槽已完成填胶操作后,保证凹槽区填充胶料后与非凹槽区平齐,再利用刮涂涂布设备对超薄玻璃整面进行涂布操作。
[0014]进一步的,所述涂布方法具体包括:
[0015]a、利用高倍工业相机捕捉凹槽区的MARK标记点Ⅱ,从而确定凹槽区位置并传递给点胶机;点胶机根据凹槽深度d,调整加胶量和点胶路线,设定好点胶程序,完成点胶操作;
[0016]b、点胶涂布完成后,根据点胶材料的固化条件选择固化方式,由于溶液固化后膜厚收缩,所以需要再次测量凹槽区填胶后的板厚,并根据板厚数据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二次或多次填胶,使得凹槽区最终被填满与非凹槽区平齐;
[0017]c、利用刮涂涂布设备对玻璃整体涂布一层具有保护、柔韧性好性能的材料,将刮涂涂布所用的涂布材料涂布在玻璃前端,再利用刮刀进行刮涂,千分尺底部抵住刮刀位置,调整千分尺位置,从而调整刮涂高度,对玻璃整面实现涂布操作,控制操作达到所要求的精度Δd和表面平整度。
[0018]进一步的,所述点胶涂布操作中,所用的点胶涂布材料为流平性好的硅胶类材料,有利于点胶后凹槽区溶液流平,且不留下点胶痕迹,并具有较好的弹性;刮涂涂布所用的涂布材料为聚氨酯类材料和硬质膜层材料;刮涂涂布后非凹槽区板厚增长量Δd在10um以内,且玻璃整体表面平整度TTV在5um以内。
[0019]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优点为:
[0020]1、本专利技术通过两种设备相结合的分段式涂布操作,能够有效地实现非等厚柔性超薄玻璃的涂布,可以进一步提高超薄玻璃的弯折性能,并且可以有效改善凹槽区的抗冲击性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超薄玻璃弯折性能差、耐冲击性能差和易碎的问题。
[0021]2、本专利技术采取点胶与刮涂方式相结合的涂布工艺,可以有效地实现非等厚柔性超薄玻璃的凹槽区域和等厚区域填胶,能够保证涂布后等厚区表面膜层增长在10um以内,且实现其整体表面平整度5um以内。本专利技术的涂布工艺为非等厚柔性超薄玻璃的涂布填胶提
供一种新方法,并且可以有效提高超薄玻璃的弯折性能和抗冲击等性能。
附图说明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非等厚柔性超薄玻璃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非等厚超薄柔性玻璃点胶涂布操作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非等厚超薄柔性玻璃刮涂涂布操作示意图。
[0026]上述图中的标记分别为:1、非等厚超薄玻璃;11、凹槽区;12、非凹槽区;2、高精度点胶设备;21、高倍工业相机;22、点胶机;3、刮涂涂布设备;31、刮刀;32、支撑板;33、立柱;3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在本专利技术中,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等厚柔性超薄玻璃的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精度点胶设备(2)和刮涂涂布设备(3),所述非等厚超薄玻璃(1)依次经过高精度点胶设备和刮涂涂布设备,非等厚超薄玻璃(1)包括凹槽区(11)和非凹槽区(12),高精度点胶设备(2)对凹槽区(11)进行填充胶料,刮涂涂布设备(3)对非凹槽区(12)和填充的凹槽区(11)进行涂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等厚柔性超薄玻璃的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等厚超薄玻璃(1)的四周设有用于标志整块玻璃位置的MARK标记点Ⅰ,在凹槽区(11)的四个拐点处设有MARK标记点Ⅱ。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非等厚柔性超薄玻璃的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精度点胶设备(2)包括高倍工业相机(21)和点胶机(22),高倍工业相机(21)与点胶机(22)通过PLC设备建立联系,高倍工业相机(21)抓取非等厚超薄玻璃(1)上MARK标记点Ⅰ和MARK标记点Ⅱ的位置,经过PLC设备将位置信息分析处理后,传递给点胶机(22),点胶机(22)规划点胶路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非等厚柔性超薄玻璃的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精度点胶设备(2)还包括PLC控制器,高倍工业相机(21)的输出信息传递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将信息处理后,输出信号与点胶机(22)电连接。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非等厚柔性超薄玻璃的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涂涂布设备(3)包括刮刀(31)、支撑板(32)、固定架(33)和千分尺(35),支撑板(32)连接在机架上,刮刀(31)的两端部滑动连接在固定架(33)上,千分尺的一端连接在支撑板(32)上,千分尺的底部抵住刮刀(31)。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非等厚柔性超薄玻璃的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涂涂布设备(3)包括弹簧(34),弹簧(34)的一端连接在支撑板(32)上,弹簧(34)的另一端连接在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建军汪晓玲齐彦杰任伟俞良杨夫舜岳伟简继鑫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东信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