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板与电池包下箱体集成结构、电池包以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7232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液冷板与电池包下箱体集成结构、电池包以及汽车,包括下箱体框架、液冷板、缓冲隔热层和底部防护板;所述的液冷板焊接在下箱体框架底部内圈,所述的缓冲隔热层顶部贴合液冷板底部,缓冲隔热层的底部固定在底部防护板上表面,且底部防护板通过连接件与下箱体框架本体相连,底部防护板为实心金属板。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一个实心金属板在保证一定强度的同时,结合本申请的缓冲隔热棉,满足吸能要求的同时,节省液冷板Z方向占用的空间用来布置电芯,在电池包不降低电量及Z向布置空间有限的前提下满足液冷的布置需求。液冷的布置需求。液冷的布置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冷板与电池包下箱体集成结构、电池包以及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液冷板与电池包下箱体集成结构、电池包以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大力发展,成本降低、续航提升、空间利用率提高成为电池开发的方向之一,这也驱使电池pack集成技术不断发展,电池包内部体积利用率不断提升;当前整车厂为了车身姿态趋于轿跑的发展方向,电池包Z 向高度不断被压缩,在不影响续航的前提下,电池包在Z向的高度集成逐渐展露以此来保证电池的体积利用率;当pack集成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电池包Z 向集成技术逐渐展露。
[0003]在专利申请号为202022442219.0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电池包下箱体,但是该电池包的底板包括由电池包内侧向外侧依次设置的第一板、减震层和第二板,第一板和第二板固定在减震层相对的两个表面,其减振层采用的蜂窝铝板;由于底板设计成了三层结构,因此底板厚度比较厚,再安装液冷板之后,预留给电池包的安装空间比较少了。同时该专利中的液冷板包括液冷上板和液冷下板,液冷下板与液冷上板相对的面上凹设有液冷槽,液冷槽与液冷上板之间形成液冷通道;由于其包括液冷上板和液冷下板,因此液冷板本身的高度比较高,最终电池包与底板组合在一起的高度相对较高。
[0004]同时,近几年市场对电动汽车续航要求不断提升、快充时间不断降低,电池组冷却性能要求不断提高,水冷技术是基于液体热交换的冷却技术,比风冷技术效率更高,但因电池下壳体结构导致电池包内部液冷板需要分割成多块小液冷板,占用空间较大重量较重;同时为了串联各液冷板需要增加多个水管接头,导致电池液冷系统成本偏高以及漏水风险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冷板与电池包的下箱体集成结构,一方面该装置是的电池包Z向高度降低,在不浪费Z 向空间的基础上,实现电池包下箱体与液冷板集成,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杜绝了液冷板接头漏液的风险。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该液冷板与下箱体集成结构的电池包;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该电池包的汽车。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冷板与电池包下箱体集成结构,包括电池包下箱体框架、液冷板、缓冲隔热层和底部防护板;所述的液冷板焊接在电池包下箱体框架底部内圈,所述的缓冲隔热层顶部贴合液冷板底部,缓冲隔热层的底部固定在底部防护板上表面,且底部防护板通过连接件与电池包下箱体框架相连,底部防护板为实心金属板。
[0008]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一方面取消了原先液冷板与电池箱体底座之间的间隙,同时将原先空腔式的箱体底座结构换成一个实心的金属钢板,然后在实心金属钢板与
液冷板之间设置缓冲隔热棉,原先在液冷板与下箱体之间预留间隙以及将箱体底座设计成空腔式结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吸能,而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一个实心金属板在保证一定强度的同时,结合本申请的缓冲隔热棉,满足吸能要求的同时,节省液冷板Z方向占用的空间用来布置电芯,在电池包不降低电量及Z向布置空间有限的前提下满足液冷的布置需求。
[000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液冷板包括液冷管道与液冷管道固定板,液冷管道安装在液冷管道固定板下表面上凹形成的安装槽内。
[00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液冷管道上无连接接头,所述的液冷管道的进水接口、出水接口均设置在电池包下箱体外;整个电池包内部无任何液冷板连接接头,杜绝了液冷板接头漏液的风险。
[00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液冷管道与缓冲隔热层接触。
[001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缓冲隔热层的厚度为4.9mm

5.1mm。
[001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缓冲隔热层包括多条缓冲隔热棉,多条缓冲隔热棉间隔设定距离粘贴在底部防护板上表面。
[001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底部防护板的厚度为1.0mm

1.2mm。
[0015]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其下箱体采用前面所述的液冷板与电池包下箱体集成结构。
[0016]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其上安装有前面所述的电池包。
[0017]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1.本专利技术中将液冷板与下箱体集成化设计,具体的,取消了原先液冷板与电池箱体底座之间的间隙,同时将原先空腔式的箱体底座结构换成一个实心的金属钢板,然后在实心金属钢板与液冷板之间设置缓冲隔热棉,原先在液冷板与下箱体之间预留间隙以及将箱体底座设计成空腔式结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吸能,而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一个实心金属板在保证一定强度的同时,结合本申请的缓冲隔热棉,满足吸能要求的同时,节省液冷板Z方向占用的空间用来布置电芯,在电池包不降低电量及Z向布置空间有限的前提下满足液冷的布置需求。
[0019]2.本专利技术中的液冷管道通过弯管按照流道结构通过弯管模具进行一体成型,整个液冷管道没有任何连接接头,即整个电池包内部无任何液冷板连接接头,杜绝了液冷板接头漏液的风险。
[0020]3.本专利技术中将液冷板与电池包的下箱体集成,降低电池系统的整体重量,可以进一步提升电动车的续航里程。
附图说明
[0021]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液冷板与电池包下箱体集成结构主要部件轴视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液冷板与电池包下箱体集成结构中进、出水接口的位置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液冷板与电池包下箱体集成结构主要部件爆炸图;
[0025]图4为现有技术中的液冷板与下箱体非集成方案Z向尺寸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液冷板与下箱体集成方案Z向尺寸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液冷板轴视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液冷板局部视图;
[0029]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液冷板与下箱体框架焊接结构视图;
[0030]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底部防护板与缓冲隔热棉安装结构视图;
[0031]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底部防护板与下箱体框架固定结构视图;
[0032]图中:1.电池包进水接口;2.电池包出水接口;3.下箱体框架;4.液冷管道固定板;5.液冷管道;6.缓冲隔热层;7.底部防护板;8.液冷板限位块;9.FSW 焊缝;10.FDS铆钉,11液冷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板与电池包下箱体集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包下箱体框架、液冷板、缓冲隔热层和底部防护板;所述的液冷板焊接在电池包下箱体框架底部内圈,所述的缓冲隔热层顶部贴合液冷板底部,缓冲隔热层的底部固定在底部防护板上表面,且底部防护板通过连接件与电池包下箱体框架相连,底部防护板为实心金属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与电池包下箱体集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冷板包括液冷管道与液冷管道固定板,液冷管道安装在液冷管道固定板下表面上凹形成的安装槽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板与电池包下箱体集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于液冷板上的液冷管道上无连接接头。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板与电池包下箱体集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冷管道的进水接口、出水接口均设置在电池包下箱体外。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仁德陶玉鹏张伟波王正红朱智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