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于多环境作业的气力式水稻直播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6551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55
一种适于多环境作业的气力式水稻直播机,包括动力系统、机架、传动系统、气力系统、排种系统、控制系统;动力系统提供牵引力且通过传动系统与气力系统相接,排种系统安装在机架上;机架包括开沟覆土机构和行走轮Ⅲ;气力系统包括吹出加速气流的直管状的支管,排种系统包括位于末端的导种管,导种管的末端接入支管;旱地模式时,开沟覆土机构为安装状态,行走轮Ⅲ为安装或拆卸状态,种子经过支管直接喷射入经开沟的土壤中;水田模式时,开沟覆土机构和行走轮Ⅲ为拆卸状态,种子经过支管直接喷射入上方含水的土壤中。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水、旱直播等不同作业环境的适应能力,根据作业速度变化实时调整播量,提高播种精度,属于农业机械领域。属于农业机械领域。属于农业机械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于多环境作业的气力式水稻直播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于多环境作业的气力式水稻直播机。

技术介绍

[0002]水稻是我国的三大主粮之一,在水稻生产过程中,播种和移栽是实现水稻规模化种植的主要方式,水稻直播由于其栽培技术便捷,生产所需劳动力较少,目前已逐步在水稻生产过程中推广普及。在水稻直播栽培过程中,由于不同地区作业环境、土壤、气候及不同品种水稻种植标准的差异,使得水稻机械化直播过程中难以形成统一的农艺标准和作业要求,也使现阶段市场上的直播机为满足各类作业环境的实践要求而类型各异,且智能化程度低,在播种性能上也难以完全实现精播的作业要求;同时又由于播种前的农田平整度差异以及各地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使得水稻直播机完成播种后,田间种子嵌入土壤或裸露地表导致深度不一致,影响到后续稻种的出芽率,且裸露的稻种也易被鸟类、老鼠等动物食用,播深的不一致又会造成播种后的水稻种子生长趋势差异性大,进而引起水稻后续生长过程中的倒伏等问题,影响最后收获的产量。
[0003]水稻的播种一般是先在非积水土壤中作业,再水漫稻田,但在水源较为丰富的部分地区,由于水稻品种和种植农艺的差异,水稻种植时有一定高度的积水覆盖在土壤层表面。现有技术中虽然存在水旱两用的播种机,然而其用在水田时,实则是在待播种部位旁制造出排水沟,将多余的积水排走,使得待播种部位的土壤区域裸露出来,制造出非积水的土壤环境后进行播种,实际的播种过程仍然是非积水的土壤环境播种,播种后再往水田灌水。现有技术中不存在直接在上方含有一定深度的水的土层中播种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于多环境作业的气力式水稻直播机,尤其可在含有一定深度的水的土壤表面直接播种。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适于多环境作业的气力式水稻直播机,包括动力系统、机架、传动系统、气力系统、排种系统、控制系统;动力系统在机架的前方为机架提供牵引力,动力系统通过传动系统与气力系统相接为气力系统提供驱动力,排种系统安装在机架上;机架包括可拆装式的开沟覆土机构和可拆装式的行走轮Ⅲ;气力系统包括吹出加速气流的直管状的支管,排种系统包括位于排种系统末端的导种管,导种管的末端接入支管;支管从前上方往后下方倾斜,支管朝向开沟覆土机构喷射;旱地作业模式时,开沟覆土机构为安装状态,行走轮Ⅲ为安装或拆卸状态,种子经过支管直接喷射入经开沟的土壤中;水田作业模式时,开沟覆土机构和行走轮Ⅲ为拆卸状态,种子经过支管直接喷射入上方含水的土壤中。其中,旱地作业模式指的是气力式水稻直播机直接在旱地开沟覆土播种的方式,主要适用于新疆、东北、宁夏等北方省份地区的水稻播种,水田作业模式指的是在一定深度的积水田地或田块部分区域具有一定积水的湿润田块进行播种作业的方式,主要适用于南方稻作区的播种。
[0007]作为一种优选,排种系统包括多根并排设置的导种管,气力系统包括多根并排设置的支管、开沟覆土机构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开沟机构和多个并排设置的覆土机构;导种管、支管、开沟机构、覆土机构一一对应设置。
[0008]作为一种优选,气力系统包括集管、正压气流吹送管、风机;集管沿着左右方向水平设置,多根支管的上端接入集管,集管通过正压气流吹送管与风机连接。
[0009]作为一种优选,传动系统包括万向节、皮带轮、皮带轮固定轴、皮带;动力系统包括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出轴通过万向节与皮带轮固定轴相接,皮带轮固定轴带动皮带轮转动,皮带轮通过皮带带动风机末端的小皮带轮转动进而驱动风机工作。
[0010]作为一种优选,导种管包括依次平滑连接的竖直段、倾斜段、水平段,竖直段位于前方,水平段位于后方,倾斜段从前上方往后下方倾斜;竖直段的上端为接种口,水平段的后端为出种口,出种口位于支管的管壁。
[0011]作为一种优选,出种口距离支管末端的距离为a,a取20

30cm。
[0012]作为一种优选,开沟覆土机构位于机架的后端下方,开沟覆土机构通过螺栓和螺母的形式可拆装式连接;行走轮Ⅲ位于机架的中部下方的左右两侧,两个行走轮Ⅲ均安装在行走轮Ⅲ传动轴上,行走轮Ⅲ传动轴安装在两个固定轴承上,两个固定轴承通过螺栓和螺母的形式可拆装式连接。
[0013]作为一种优选,排种系统包括步进电机、种箱、排种轮、多根导种管、护种机构,步进电机带动排种轮转动;种箱位于排种轮的正上方;护种机构安装于种箱的前部下侧位置,且安装于排种轮的前方位置;导种管的上端接种口位于排种轮的正下方,接种口处设有喇叭形的接种装置。
[0014]作为一种优选,控制系统包括可视化作业触控屏、红外传感器、气压传感器、质量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气压传感器、质量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均与可视化作业触控屏通过线路连接;红外传感器用于记录各支管导出的种子数量,气压传感器用于判断是否出现管道堵塞,质量传感器用于测量排种系统播量的实时变化,速度传感器感应直播机的前进速度用以调整排种系统的播种量。
[0015]作为一种优选,可视化作业触控屏安装于动力系统的前段,红外传感器安装于支管末端出口位置,气压传感器安装于距离支管上端5倍于支管内径的位置,质量传感器安装于排种系统中种箱的后侧中间位置,速度传感器安装于机架上。
[0016]本专利技术从种子悬浮速度等物料特性的基础出发,为实现水稻播种量的控制精度和稻种的播深,提供了一种适于多环境作业的气力式水稻直播机,该机可同时完成多行播种作业,能够在播种作业过程中根据机组作业速度的变化实现播种量的调节及监控,能够根据稻种种类的差异适时的调整气力系统,满足种子的播种深度需要,整机结构精简,对作业环境的适应性强,配件易换,与农机、农艺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生产种植要求相适应。
[0017]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8]1.将气力系统与排种系统结合使用,气力系统提供播种的喷射力,从而种子可克服水的阻力和土壤的阻力进行播种,使得机械的水田直播成为可能。现有技术是先播种,再灌水,不存在直接在上方含有一定深度的水的土层中播种的设备。
[0019]2.克服了不同品种水稻进行水直播、旱直播时的稻种品类的差异和作业环境限制,可以实现一机多用。
[0020]3.采用直观的控制系统,能根据机组作业速度的变化及时的调整种子的播量,并监测种子播种作业过程中是否出现异常。
[0021]4.机械气力式结合的播种方式也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水稻直播过程中种子的损伤率,提高了种子的播深一致性,满足农机、农艺相结合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种植要求。
[0022]5.本专利技术还可用于小麦等非水稻作物的播种作业。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
[0024]图2是气力系统和排种系统的后视图。
[0025]图3是气力系统和排种系统的左视图。
[0026]图4是本专利技术水田作业模式轴测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旱地作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于多环境作业的气力式水稻直播机,包括动力系统、机架、传动系统、气力系统、排种系统、控制系统;动力系统在机架的前方为机架提供牵引力,动力系统通过传动系统与气力系统相接为气力系统提供驱动力,排种系统安装在机架上,其特征在于:机架包括可拆装式的开沟覆土机构和可拆装式的行走轮Ⅲ;气力系统包括吹出加速气流的直管状的支管,排种系统包括位于排种系统末端的导种管,导种管的末端接入支管;支管从前上方往后下方倾斜,支管朝向开沟覆土机构喷射;旱地作业模式时,开沟覆土机构为安装状态,行走轮Ⅲ为安装或拆卸状态,种子经过支管直接喷射入经开沟的土壤中;水田作业模式时,开沟覆土机构和行走轮Ⅲ为拆卸状态,种子经过支管直接喷射入上方含水的土壤中。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于多环境作业的气力式水稻直播机,其特征在于:排种系统包括多根并排设置的导种管,气力系统包括多根并排设置的支管、开沟覆土机构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开沟机构和多个并排设置的覆土机构;导种管、支管、开沟机构、覆土机构一一对应设置。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于多环境作业的气力式水稻直播机,其特征在于:气力系统包括集管、正压气流吹送管、风机;集管沿着左右方向水平设置,多根支管的上端接入集管,集管通过正压气流吹送管与风机连接。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于多环境作业的气力式水稻直播机,其特征在于:传动系统包括万向节、皮带轮、皮带轮固定轴、皮带;动力系统包括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出轴通过万向节与皮带轮固定轴相接,皮带轮固定轴带动皮带轮转动,皮带轮通过皮带带动风机末端的小皮带轮转动进而驱动风机工作。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于多环境作业的气力式水稻直播机,其特征在于:导种管包括依次平滑连接的竖直段、倾斜段、水平段,竖直段位于前方,水平段位于后方,倾斜段从前上方往后下方倾斜;竖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英秦伟王在满张明华何思禹王绪国姜有聪黄子顺肖明马一帆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