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翻边槽钢矫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6537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翻边槽钢矫直装置,它包括:主电机;齿轮箱,所述齿轮箱与所述主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多根万向连接轴,每根所述万向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齿轮箱相连接;矫直组件,所述矫直组件包括矫直机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矫直机架上且与多根所述万向连接轴另一端一一对应连接的多根下矫直辊以及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矫直机架上且位于所述下矫直辊上方的多根上矫直辊,多根所述下矫直辊间隔设置,所述上矫直辊与所述下矫直辊错开设置,每根所述下矫直辊的周面上形成有同轴的多道凸环体,每根所述上矫直辊的周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凸环体相配合的多道环槽。大大提高了矫直辊利用率。用率。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翻边槽钢矫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矫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双翻边槽钢矫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申请号为02269890.6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槽钢轧件矫直机,包括机架、支承于机架上的上排辊轮和下排辊轮,上、下排中的辊轮交叉布置,上、下排辊轮中,前方的辊轮直径大于后方的辊轮直径,上、下排辊轮数量分别为5个,上排辊轮中前方的两个辊轮为大直径辊轮,下排辊轮中前方的3个辊轮为大直径辊轮。前部辊轮与槽钢轧件头部的接触面积及作用力明显增大,增强了对槽钢轧件头部矫直挤压力度,可有效消除槽钢轧件头部的弯曲变形,有利于消除槽钢轧件头部常见的腰部凹陷腿部外扩的变形现象。然而该槽钢轧件矫直机采用单孔位结构,导致矫直辊的利用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双翻边槽钢矫直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翻边槽钢矫直装置,它包括:
[0005]主电机;
[0006]齿轮箱,所述齿轮箱与所述主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
[0007]多根万向连接轴,每根所述万向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齿轮箱相连接;
[0008]矫直组件,所述矫直组件包括矫直机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矫直机架上且与多根所述万向连接轴另一端一一对应连接的多根下矫直辊以及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矫直机架上且位于所述下矫直辊上方的多根上矫直辊,多根所述下矫直辊间隔设置,所述上矫直辊与所述下矫直辊错开设置,每根所述下矫直辊的周面上形成有同轴的多道凸环体,每根所述上矫直辊的周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凸环体相配合的多道环槽。
[0009]优化地,它还包括:
[0010]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下矫直辊上游的输入辊、与所述输入辊相连接的电机、设置于所述下矫直辊下游的输出辊以及安装在所述输入辊和所述下矫直辊之间的导向板组。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下矫直辊和所述上矫直辊相互独立地为至少五根。
[0012]优化地,定义多根所述下矫直辊中最靠近所述导向板组的所述下矫直辊为入料下矫直辊、多根所述上矫直辊中最靠近所述导向板组的所述上矫直辊为入料上矫直辊,所述入料下矫直辊与所述导向板组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入料上矫直辊与所述导向板组之间的间距。
[0013]进一步地,多根所述下矫直辊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多根所述上矫直辊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0014]进一步地,所述凸环体和所述环槽相互独立地为两道。
[0015]更进一步地,所述下矫直辊在所述输入辊至所述输出辊的方向上依次命名有一号辊、三号辊、五号辊、七号辊和九号辊,所述一号辊、三号辊和五号辊的凸环体宽度相同且小于所述七号辊和九号辊的凸环体宽度。
[0016]具体地,所述一号辊、三号辊和五号辊的凸环体宽度相互独立地为112mm,所述七号辊和九号辊的凸环体宽度相互独立地为113mm。
[0017]更进一步地,每道所述环槽的槽壁由底部的平面和上部的斜面或曲面组成。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实用双翻边槽钢矫直装置,通过采用特定结构的矫直组件与万向连接轴、齿轮箱和主电机进行配合,实现了多道凸环体和环槽的配合(形成孔型)使用,当某一孔型磨损严重后只需要对应更换即可,大大提高了矫直辊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双翻边槽钢矫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双翻边槽钢矫直装置中下矫直辊和上矫直辊示意图(上方是侧视图,下方是俯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双翻边槽钢矫直装置中上矫直辊的示意图(左侧是剖视图,右侧是侧视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双翻边槽钢矫直装置中下矫直辊的示意图(左侧是剖视图,右侧是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的双翻边槽钢矫直装置,主要包括主电机1、齿轮箱2、万向连接轴3、矫直组件4和输送组件5等。
[0025]其中,齿轮箱2与主电机1的输出轴相连接(具体地,可以通过现有的联轴器实现前述连接),主电机1为250kW的电动机。万向连接轴3有多根(在本实施例中为五根),每根万向连接轴3的一端与齿轮箱2相连接。
[0026]矫直组件4包括矫直机架41、可转动地安装在矫直机架41上(可转动的方式采用现有常规的即可,可以为:在下矫直辊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矫直机架41上,下同)且与多根万向连接轴3另一端一一对应连接的多根下矫直辊42(即每根下矫直辊42的端部与对应的一根万向连接轴3另一端相连接)以及可转动地安装在矫直机架41上且位于下矫直辊42上方的多根上矫直辊43,多根下矫直辊42间隔设置,上矫直辊43与下矫直辊42错开设置。如图4所示,每根下矫直辊42的周面上形成有同轴的多道凸环体421;如图3所示,每根上矫直辊43的周面上开设有与凸环体421相配合的多道环槽431。
[0027]在本实施例中,下矫直辊42和上矫直辊43相互独立地为至少五根(本例中具体为5根)。多根下矫直辊42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多根下矫直辊42的轴心线也出于同一水平面上),多根上矫直辊43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多根上矫直辊43的轴心线也出于同一水平面上)。凸环体421和环槽431相互独立地为两道。
[0028]输送组件5包括设置在下矫直辊42上游的输入辊51、与输入辊51相连接的电机、设置于下矫直辊42下游的输出辊52(也可以将输出辊52与前述的电机相连接,这样可以保证输入辊51和输出辊52的同步转动送料)以及安装在输入辊51和下矫直辊42之间的导向板组53,便于轧件的进入(上、下游的定义是按照轧件的输送方向定义的)。
[0029]在本实施例中,定义多根下矫直辊42中最靠近导向板组53的下矫直辊42为入料下矫直辊、多根上矫直辊43中最靠近导向板组53的上矫直辊43为入料上矫直辊,入料下矫直辊与导向板组53之间的间距小于入料上矫直辊与导向板组53之间的间距(如图2所示);即轧件先与下矫直辊42相接触。下矫直辊42在输入辊51至输出辊52的方向上(即物料的输送方向上)依次命名有一号辊、三号辊、五号辊、七号辊和九号辊,一号辊、三号辊和五号辊的凸环体421宽度相同且小于七号辊和九号辊的凸环体421宽度;具体地,一号辊、三号辊和五号辊的凸环体421宽度相互独立地为112mm,七号辊和九号辊的凸环体421宽度相互独立地为113mm,这样有利于双翻边槽钢翼缘斜度的控制。每道环槽431的槽壁由底部的平面和上部的斜面(也可以是曲面,还可以是斜面和曲面的组合结构,具体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组成,这样避免了矫直后轧件腹板面塌肩质量缺陷的产生,腹板平直度能够控制在0.5mm以内。
[0030]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翻边槽钢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电机(1);齿轮箱(2),所述齿轮箱(2)与所述主电机(1)的输出轴相连接;多根万向连接轴(3),每根所述万向连接轴(3)的一端与所述齿轮箱(2)相连接;矫直组件(4),所述矫直组件(4)包括矫直机架(41)、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矫直机架(41)上且与多根所述万向连接轴(3)另一端一一对应连接的多根下矫直辊(42)以及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矫直机架(41)上且位于所述下矫直辊(42)上方的多根上矫直辊(43),多根所述下矫直辊(42)间隔设置,所述上矫直辊(43)与所述下矫直辊(42)错开设置,每根所述下矫直辊(42)的周面上形成有同轴的多道凸环体(421),每根所述上矫直辊(43)的周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凸环体(421)相配合的多道环槽(4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翻边槽钢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输送组件(5),所述输送组件(5)包括设置于所述下矫直辊(42)上游的输入辊(51)、与所述输入辊(51)相连接的电机、设置于所述下矫直辊(42)下游的输出辊(52)以及安装在所述输入辊(51)和所述下矫直辊(42)之间的导向板组(5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翻边槽钢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矫直辊(42)和所述上矫直辊(43)相互独立地为至少五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翻边槽钢矫直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红兵徐胜徐利周军马良徐永达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龙腾特种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