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25%小偏置台车碰撞的子系统总成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6312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测试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25%小偏置台车碰撞的子系统总成固定装置,包括测试台车,以及设置在测试台车前部的承载底座和悬架夹具;悬架夹具包括基座、固定板、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和第一固定部;固定板、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均固定在基座上;固定板位于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之间;固定板的端部开有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的周向开有若干第二连接孔;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端部均开有第三连接孔。第一固定部位于基座的下方,包括第一固定柱和第一固定底座,第一固定柱竖直固定在第一固定座上,第一固定座与测试台车前部的上表面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将悬架稳固固定在测试台车上。试台车上。试台车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25%小偏置台车碰撞的子系统总成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测试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25%小偏置台车碰撞的子系统总成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与障碍物发生正面碰撞时,需要由车辆前部主要承力结构的变形来充分吸收碰撞所产生的能量,以对车上的乘员进行最大程度的保护。传统车体结构中的防撞横梁总成以及机舱纵梁经过合理的强度设计可以应对一定速度内车辆与障碍物重叠面积较大时的碰撞情形。然而,当车辆与障碍物重叠横向宽度小于车体宽度的25%时,防撞横梁总成和机舱纵梁不能充分参与这样的碰撞过程,无法起到足够的吸能缓冲效果,很可能导致乘员舱受到巨大碰撞力而产生不可接受的变形,威胁乘客的生命安全。
[0003]因此,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制定了碰撞速度为64.4Km/h,车体与刚性壁障重叠率为25%的正面偏置碰撞安全评价项目(以下简称“25%小偏置碰撞”),在25%小偏置碰撞实车测试中,由于视野、仪器、测试便利性和样车成本的限制,撞击侧车轮动态响应以及底盘失效相关试验数据很难被仪器详细的捕捉到。
>[0004]为了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25%小偏置台车碰撞的子系统总成固定装置,包括测试台车,以及设置在测试台车前部的承载底座和悬架夹具,其特征在于:悬架夹具包括基座、固定板、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和第一固定部;固定板、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均固定在基座上;固定板位于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之间;固定板的端部开有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的周向开有若干第二连接孔;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端部均开有第三连接孔;第一固定部位于基座的下方,包括第一固定柱和第一固定底座,第一固定柱竖直固定在第一固定座上,第一固定座与测试台车前部的上表面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25%小偏置台车碰撞的子系统总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底板、竖板和支撑板,底板与承载底座的顶部连接,竖板的下端与底板的边缘固定连接,支撑板为直角三角形,支撑板竖直设置,支撑板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与底板和竖板固定连接;固定板、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均固定在竖板远离支撑板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25%小偏置台车碰撞的子系统总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底座包括第一安装板以及支撑第一安装板的固定支架;固定支架的一端与测试台车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第一安装板开有若干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呈矩阵分布;底板上开有若干配合第一安装孔使用的第二安装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25%小偏置台车碰撞的子系统总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固定在测试台车前部表面,第二安装板位于第一安装板的下方;第二安装板上开有若干第三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呈矩阵分布;悬架夹具还包括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包括第二固定柱和第二固定底座;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恩泽史爱民王国杰刘明赵清江余海龙王青青马锋陈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