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ESD静电的银反射背光源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58525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45
本申请涉及一种可防ESD静电的银反射背光源模组,其包括:胶框、反射片、LED以及FPC,反射片贴合设置在所述胶框的外侧表面以封住胶框其中一侧开口;LED贴合设置在胶框的内侧;FPC贴合设置在胶框的内侧,FPC位于LED远离反射片的一侧上,其特征在于:反射片与FPC之间设置有导电布,导电布、FPC以及反射片相互连接以形成可导通的电路;FPC设置有地线接口,地线接口用于将反射片的静电排至背光源模组的外部。本申请具有使LED不会被反射片的静电击穿而损坏的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防ESD静电的银反射背光源模组


[0001]本申请涉及背光源模组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防ESD静电的银反射背光源模组。

技术介绍

[0002]背光源模组是给液晶显示器提供光源的组件,是其关键组件之一。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手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电脑显示屏、平面电视、平面户外广告等诸多方面,并且背光源模组也在往薄型化、轻量化以及低成本化的发展过程中,相关技术中,为了有效的减小背光源模组的厚度、重量,同时也能减少对应的成本,背光源模组通常会去掉铁框,而在去掉铁框后反射片会通过胶带固定在胶框上来形成背光源模组的底部结构,并且反射片的材料会选用工艺要求少并且难度低的镀银类型。
[000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存在有因反射片为镀银材质,所以反射片四周的边缘能导电,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反射片边缘容易将ESD静电通过四周的截面导向LED,从而使LED被反射片的静电击穿后而损坏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防止LED被反射片的静电击穿后而损坏,本申请提供一种可防ESD静电的银反射背光源模组。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防ESD静电的银反射背光源模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可防ESD静电的银反射背光源模组,包括:胶框、反射片、LED以及FPC,所述反射片贴合设置在所述胶框的外侧表面以封住所述胶框其中一侧开口;所述LED贴合设置在所述胶框的内侧;所述FPC贴合设置在所述胶框的内侧,所述FPC位于所述LED远离所述反射片的一侧上;所述反射片与所述FPC之间设置有导电布,所述导电布、所述FPC以及所述反射片相互连接以形成可导通的电路;所述FPC设置有地线接口,所述地线接口用于将所述反射片的静电排至背光源模组的外部。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导电布以及地线接口的设置,则在安装背光源模组时,可将背光源模组上的地线接口连接在液晶显示器的地线上,所以反射片的静电可先通过导电布被传递至FPC上,接着再通过FPC上的地线接口传递至液晶显示器的地线上,从而便使反射片边缘的静电被引导至背光源模组的外部,进而LED不会被反射片的静电击穿后而损坏。
[0008]优选的,所述胶框的内侧设置有导光板以及扩散膜,所述导光板贴合设置在所述反射片靠近所述胶框的一侧上;所述扩散膜贴合设置在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反射片的一侧上。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导光板以及扩散膜的设置,所以LED发出的光线在经过导光板以及扩散膜后能更充分地填充满LED的内侧,从而使背光源能成为发光面积更大,均匀度更好,色度稳定的二次光源。
[0010]优选的,所述扩散膜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设置有下增光膜以及上增光膜,所述下增光膜贴合设置在所述扩散膜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上;所述上增光膜贴合设置在所述下增光膜远离所述扩散膜的一侧上。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虽然导光板以及扩散膜能增加发光面积,但也会减小单位面积下的发光强度,故上增光膜以及下增光膜的设置,可在不需要增加LED发光强度的前提下,将LED发出的光线向正面方向聚集,从而既能更充分地利用LED发出的光线,也能提升背光源的发光强度。
[0012]优选的,所述上增光膜远离所述下增光膜的一侧设置有遮光胶带,所述遮光胶带沿所述胶框的内侧边缘围绕设置以用于封住所述胶框与自身内侧的元件之间的间隙。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LED发出的光线在沿反射片朝向导光板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会逐渐向胶框的内侧方向扩散,同时因胶框内侧中的各个元件之间存在缝隙,所以胶框正面一侧与自身内侧元件之间的间隙处会有光线泄露出来,故遮光胶带的设置,可遮挡住胶框与自身内侧元件之间的间隙处的光线,从而使得背光源的发光处更集中在自身的中部位置上,进而。
[0014]优选的,所述FPC靠近所述胶框内侧的一端有表面漏铜导电区,所述表面漏铜导电区位于所述FPC远离所述LED的一侧上,所述表面漏铜导电区与所述导电布相连接;所述遮光胶带在所述表面漏铜导电区处设置有避让孔;所述导电布包括第一贴合部、第二贴合部以及中间连接部,所述第一贴合部贴合设置在所述反射片远离所述胶框的一侧上;所述第二贴合部靠近所述胶框外侧的一端贴合设置在所述遮光胶带远离所述FPC的一侧上以封住所述避让孔,所述第二贴合部远离所述胶框外侧一端贴合设置在所述FPC上;所述中间连接部贴合设置在所述胶框的外侧,所述中间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贴合部以及所述第二贴合部相连接。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表面漏铜导电区以及遮光胶带上避让孔的设置,则表面漏铜导电区作为FPC与导电布之间的连接基础,从而达到FPC、反射片以及导电布三者之间电连通的目的,另一方面,导电布包括第一贴合部、第二贴合部以及中间连接部的设置,则既可实现反射片与FPC之间的相互连接,也可通过第二贴合部从正面方向遮挡处表面漏铜导电区,从而人们不会很容易接触到FPC上的表面漏铜导电区,进而能提升背光源模组的安全性。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贴合部的粘贴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贴合部的粘贴面积,所述第二贴合部覆盖在所述胶框的其中一侧棱边方向上。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因第二贴合部位于背光源模组的正面,所以第二贴合部覆盖胶框的其中一侧棱边的方式,可使背光源模组正面在第二贴合部所在的一侧能更加平整;另一方面,第一贴合部的粘贴面积小于第二贴合部的方式,能在保持反射片与FPC之间电连通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少了导电布的用料,从而使背光源模组的结构更加地简单。
[0018]优选的,所述导电布包括依次贴合设置的绝缘PET、胶层、导电层、导电胶层以及离型膜,所述绝缘PET位于所述导电布远离所述胶框的外侧上。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则导电布能通过自身直接粘贴在元件的方式,来实现既能形成反射片与FPC之间的电连通回路,也使背光源模组的最外侧为绝缘状态,从而使背光
源模组的组装更加地方便。
[0020]优选的,所述导电布的总厚度在0.08mm

0.09mm之间。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则胶框上粘贴有导电布的一侧与未粘贴有导电部的其余位置之间不易有明显的凹凸不平现象,从而不会因导电布的粘贴而影响背光源模组的外表面的平整性。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3]1.通过导电布以及地线接口的设置,则在安装背光源模组时,可将背光源模组上的地线接口连接在液晶显示器的地线上,所以反射片的静电可先通过导电布被传递至FPC上,接着再通过FPC上的地线接口传递至液晶显示器的地线上,从而便使反射片边缘的静电被引导至LED处,进而LED不会被反射片的静电击穿后而损坏;
[0024]2.通过导光板以及扩散膜的设置,所以LED发出的光线在经过导光板以及扩散膜后能更充分地填充满LED的内侧,从而使背光源能成为发光面积更大,均匀度更好,色度稳定的二次光源;
[0025]3.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防ESD静电的银反射背光源模组,包括:胶框(1)、反射片(2)、LED(3)以及FPC(4),所述反射片(2)贴合设置在所述胶框(1)的外侧表面以封住所述胶框(1)其中一侧开口;所述LED(3)贴合设置在所述胶框(1)的内侧;所述FPC(4)贴合设置在所述胶框(1)的内侧,所述FPC(4)位于所述LED(3)远离所述反射片(2)的一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片(2)与所述FPC(4)之间设置有导电布(5),所述导电布(5)、所述FPC(4)以及所述反射片(2)相互连接以形成可导通的电路;所述FPC(4)设置有地线接口(41),所述地线接口(41)用于将所述反射片(2)的静电排至背光源模组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ESD静电的银反射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1)的内侧设置有导光板(11)以及扩散膜(12),所述导光板(11)贴合设置在所述反射片(2)靠近所述胶框(1)的一侧上;所述扩散膜(12)贴合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1)远离所述反射片(2)的一侧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防ESD静电的银反射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膜(12)远离所述导光板(11)的一侧设置有下增光膜(13)以及上增光膜(14),所述下增光膜(13)贴合设置在所述扩散膜(12)远离所述导光板(11)的一侧上;所述上增光膜(14)贴合设置在所述下增光膜(13)远离所述扩散膜(12)的一侧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防ESD静电的银反射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增光膜(14)远离所述下增光膜(13)的一侧设置有遮光胶带(15),所述遮光胶带(15)沿所述胶框(1)的内侧边缘围绕设置以用于封住所述胶框(1)与自身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博彭伟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江粉高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